理论智库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湖南实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4-24 07:03:25

编者的话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校的主业主课。为坚定党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21年上学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厅级干部进修班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和主线,开展专题研究式教学,形成了系列教学研究成果。本报择优刊发其中部分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湖南实践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21年上学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厅级干部进修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提出了目标任务,也解决“桥或船”的方法问题,蕴含着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和“钥匙”。

用战略思维指导湖南顶层设计

战略思维就是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关怀,作出了“精准扶贫”“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战略指导,明确了湖南“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特别是2020年9月来湖南考察期间,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抓实五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湖南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自觉用以指导湖南顶层设计。一要立足战略高度,使湖南顶层设计既具有一域特色,又展现全局担当;二要着眼战略安排,使湖南顶层设计既突出战略要求,又布局战略落点;三要强化战略定力,使湖南顶层设计既科学谋划未来,又务求脚踏实地;四要抓好战略落实,使湖南顶层设计既部署目标任务,又明确方法举措。

用历史思维赓续湖南红色基因

涵养历史思维,是为了打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宏大的历史视野,不仅将历史比作“最好的老师”“教科书”“清醒剂”“百科全书”“营养剂”,更善于以史为师、以史为镜、以史为基,运用历史智慧治国理政。湖南是伟人故里、革命摇篮、红色热土,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发生地,秋收起义、通道转兵等重大革命事件及许多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湖南,三湘四水遍布着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将身边的红色资源融入党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只要我们能用好用活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创新方式方法讲好党史故事,激发全省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就必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辩证思维指导湖南攻坚克难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只有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许多矛盾亟待有效解决,有许多关系需要正确处理,有许多难题需要积极破解。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将辩证法运用于战略谋划、战略抉择的辩证思维方式。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辩证思维,发扬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聚焦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点难点问题,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

用底线思维保护湖南三湘四水

底线思维,即立足客观现实,设定最低目标,或从最坏处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多次运用“木桶原理”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底线思维,工作中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习近平总书记几次来湖南考察,都对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殷殷嘱托。近年来,湖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一湖四水”为主战场,以大气、水、土壤的治理为重点,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保护“长江之肾”洞庭湖、保护好长江岸线,建设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面向未来,必须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遵循生态规律,人人努力,久久为功,让三湘大地蓝天白云、清水护岸。

用法治思维推进湖南政法工作

法治思维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建设,特别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湖南要推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过程中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更好地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超越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在维护群众权益、调处利益关系中的权威地位,强化法治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用创新思维引领湖南改革创新

创新思维,就是对事物做全新思考,对结构做全新调整,力求寻找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创新”的论述,涉及众多领域。他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等。湖南的改革创新主要应从三方面着力:一要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强化创新引领力。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等“八大工程”;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七大计划”,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开展四大改革行动、五大开放行动等“九大行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二要坚持“四个面向”,增强创新驱动力。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三要聚焦“人才创新”,提升创新竞争力。要在“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上下功夫,努力把湖南建设成创新型人才聚集的“洼地”。

(执笔人:张征澜、杨文伟、唐海君、钱国平、赵智国、雷和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

覃正爱

马克思主义究竟行不行?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行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告诉我们,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变化如何剧烈,生活节奏如何快速,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没有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独特的科学特质。哲学是人类理性的最集中体现,是人类的最高智慧所在,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哲学所要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学习和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的是世界的本质和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中,某些具体结论会随着情况变化而有所改变,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对稳定的。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可贵的批判品格。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里所谓的“批判”,绝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大批判”,而是作为哲学理论自我反思方式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批判。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要想继续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中汲取灵感,就必须忠实于总是在原则上构成马克思主义而且首要的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批判的东西,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种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再阐释的。”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亦即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永葆自身的理论青春,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活力的哲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内在的实践本性。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确,马克思是哲学史上最重视实践并正确解释实践活动的哲学家,是最先将科学的实践范畴引入哲学认识论的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既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又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同时还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实践本性,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的体系,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发展的哲学。用实践的发展观认识整个物质世界,认识宇宙中的具体事物,包括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学派的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行”、之所以具有永不衰竭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任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自满自足”“以不变应万变”哲学的想法与做法,都是对这个学说的严重曲解,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性的践踏。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坚定的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声明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恩格斯所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但工人阶级由于种种原因只能自发地产生集中于经济利益诉求的工联主义,而不能产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自觉地把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工人阶级才能真正实现自己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教授)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王芝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其根本依据是坚持和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理论原则和人民立场,传承和延续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主旨和内在精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共产党宣言》所批判的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所提出的各种“社会主义”,也不是列宁所反对的修正主义者提出的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更不是有些人所称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等等。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发展。比如,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筑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经过4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让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我们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永远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目标的中国化、大众化表达,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朴素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既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又将“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我们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实现共同富裕时刻铭记在心。一方面,要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科学理念指引。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为全社会提供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不同阶段的共同富裕如何判断等方面的认识指导和有效引导。另一方面,我们要将“两个大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教授)

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王海峰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救国富国强国的科学理论指南。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真理制高点,继续释放着真理的强大力量,持续发挥出真理的指南作用。

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源自其科学性,它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9世纪40年代以前,流行于欧洲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对社会历史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回答上,极度混乱和武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马克思主义占据真理制高点,首先在于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历史之问”,在于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把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建立在了现实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真理源自其人民性,它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追求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解放,还追求人的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学说。这一学说不仅要改变世界,而且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马克思主义占据道义制高点,就是因为它代表着全世界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根本利益,具有最广大的人民性,它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真理源自其实践性,它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列宁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成功运用、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化为制度实践,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新纪元。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并自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真理源自其开放性,它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孤立体系,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在推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信仰者和实践者遍及全世界。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的真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次攀登马克思主义的高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绽放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这一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统一起来,构筑起共产党人价值观、“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共产党人和全民族的理想信念体系,也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正确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思想。这一思想以宽广视野和长远眼光认识和把握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是对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伟大追求的坚持和落实。在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上,这一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明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最本质规律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上,这一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四位一体”,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上,这一思想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上,这一思想提出新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上,这一思想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布局上,这一思想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把握和战略谋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上,这一思想明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思想。这一思想创造性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党的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新唤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斗争精神;这一思想高度概括了“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经验,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规律,实现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有效方案,从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视野、布局、格局,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方法、路径、举措,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学说,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新的飞跃,正不断呈现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引中国、光照世界的伟力。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就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教授)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4月24日06版)

责编:邓玉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