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如何让“中国红”“湖南红”焕发新光彩?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4-29 07:33:43

导读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

湖南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对于红色潇湘这片热土,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深切关心。总书记每次考察湖南都对湖南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让“中国红”“湖南红”焕发新光彩?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擦亮高校思政课的鲜红底色

唐亚阳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我省考察时,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并强调要“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应自觉擦亮鲜红底色,我省高校尤其要善于用湖南厚重的红色资源来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传承红色基因,升华思政课教学理念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信仰、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等精神品质与英雄气概的综合体。传承红色基因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核,教学理念上应做好三个“突出”。

教学定位突出高度。应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视野,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高度来看待红色基因传承问题。思政课教师要提高站位,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履职尽责勇担当、突出导向抓改进,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授者和播种人。

教学目标突出信仰。思政课教学目标设定应以信仰为落脚点,以先烈们的崇高情怀感染、引导学生,促进湖湘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永续传递。

教学设计突出使命。高校应避免将思政课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性课程,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注重教史实、教案例、教故事,更要着力教思想、教文化、教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挖掘红色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红色资源是思政课教学的肥沃土壤,是让思政课内容入脑入心的桥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高校思政课应做好三个“走进”。

让红色人物走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应注意“由浅到深”:对低年级学生,以与红色人物相关的经典故事、电影等生动可感形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邀请红色英模、红色宣讲员进课堂讲述革命文化;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则以理论讲授为主。

让红色场景走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应注意“由近到远”。可根据实际情况,号召学生自主走访周边的纪念馆、陈列馆等红色场馆,也可组织学生利用课程研学、暑期“三下乡”等契机参观距离较远的红色革命旧址,让学生在现场教学中充分感受党的优良传统。

让红色历史走进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注意“由点到面”。组织开发一系列以湖湘大地红色故事、纪念湘籍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网络课程,拍摄录制一批再现“半条被子”、通道转兵等史实的网络慕课,引导学生从某一个兴趣点切入,逐渐覆盖湖南整体的红色历史。

讲好红色故事,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

红色故事是思政课教学用以活化教材知识、优化教学方法的有力支撑。讲好红色故事,应扎实推动三个“统一”。

推动故事代入与精神传承相统一。讲述红色故事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共情”,尽量让学生代入角色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善于以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蕴含在红色故事中的思想内核深有感悟,成为红色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

推动“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统一。在“显性”的思政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专题,合理重组教材体系、串联同类型红色故事,提升课堂魅力。同时注意发挥其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隐性”育人效果,在各类课程中灌注红色精神,助推实现“大思政育人”。

推动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相统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搭建智慧教室和共享机制,以AR、VR全息投影方便大学生从视、听、触方面感受我党书写的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多角度、多维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着眼红色担当,加强思政课教学考核

高校思政课的评价与考核,不光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还要看学生提高了什么素养;不光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变化情况及践行使命责任状况。加强思政课教学考核,应注重三个“综合”。

综合运用知识评价和价值评价。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不仅要对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多寡进行考核,还应当优化学生德育学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传承红色文化、从事公益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履行社会责任等反映学生思想政治表现和道德品质的情况纳入学生年度综合考评之中。

综合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完善量化标准,精心设计“红色担当”的考核目标与内容,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将学生操守、品性的价值判断作为教学考核的重点。

综合运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改革现行思政课学业成绩评价办法,将学生参与红色教育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指标;变完全由教师主导的一元评价为适当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激活红色文化资源密钥 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邢爽

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我们要激活红色文化资源密钥,利用好红色文化这座精神富矿,助力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汇聚起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磅礴力量。

——强化党建引领,激活红色文化助力“学史明理”的理论之基。

以党建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阐释、学理性总结。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运用,以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各级党组织应统筹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确立自我革命、永葆青春的教育目标,把握党的自我教育的规律。厘清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史学习重点内容的内在契合点,切实提高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的认识。

明确学习任务、确立重点方向,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感召力、在主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目标、分层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激活红色文化助力“学史明理”的理论之基,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

——加强规划组织,激活红色文化助力“学史增信”的信仰之源。

强化规划组织,坚持高位推动。突出抓好全省各地红色育人资源的总体规划统筹、专项规划衔接,做好红色文化旅游对接党史学习教育的总方案,构建整体化、纵深化、特色化的红色文化育人新格局。我省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00余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9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8处,应统筹好这些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抓实关键环节,加强制度保障。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统筹推进革命文物资源普查与研究、申报、认定等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标准,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加强红色旅游项目管理和服务保障,对有红色研学资质的旅行社实行动态管理,对红色资源单位进行规范化评价。

抓关键项目,打造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精品线路、特色品牌。发挥好湘赣边红色旅游创新示范区的资源优势,完成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和“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等的提质升级。修缮长征文化沿线、武陵山片区革命旧址群、革命名人故居群等革命文物。激活红色文化助力“学史增信”的信仰之源,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

——深化合作共建,激活红色文化助力“学史崇德”的育人之本。

深化多主体合作共建。整合各地红色资源,推进红色教育项目区域合作,搭建对接全省、全国的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协作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市场共建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加大红色文化研究院和高校等科研、教学单位的优势资源投入,聚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精品项目。

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共建共享机制。鼓励龙头文旅企业创新“红色研学+”模式,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加强市场化探索,以受教育主体需要为导向,促进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文明相生互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为不同党员群体“量身定制”个性化、多元化红色教育产品。加强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划分,科学设计研学课程和线路。在项目合作平台、机制端发力,加快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激活红色文化助力“学史崇德”的育人之本,增强红色精神的穿透力。

——创新方法手段,激活红色文化助力“学史力行”的践行之力。

创新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自媒体以及VR、3D艺术影画等新技术,增强红色文化学习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在传统的文物陈列、图片文字介绍之外,通过将革命文物和遗址搬上荧幕和舞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虚拟漫游等方式让红色精神、红色故事“活”起来。

创新教育方法。改变只浮于历史事件、红色故事表面的“学党史”形式,注重对党奋斗历程、伟大成就背后历史规律的思考,加深对初心使命的感悟,并结合工作实际反思不足。建设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平台,为党员学习、总结、传承、发扬红色精神提供交流平台和专项服务。

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空间维度。引导党员深入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善于思考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用以明确方向、鼓舞斗志、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办实事、解难题的动力。激活红色文化助力“学史力行”的践行之力,实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教育目标。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多方联动,助推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刘凯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圣地,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嘱托我们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为此,应强化多方联动营造浓厚红色氛围,助推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开花结果、传承下去。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

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灵魂工程、奠基工程、战略工程,需要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规划和提供保障。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各级党委在党建工作中,应有规划、系统性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各级政府应强化革命文物的普查认定、整体保护、创新利用,尤其是强化对红色教育基地的管理,更好发挥革命文物在红色教育中的作用,提升红色基因传承效果。

做好红色基因传承的规划保障。各级政府应将红色基因传承纳入青少年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为传承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加大对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财政投入,完善各类教育设施、充实传承工作队伍、用活红色资源。

营造崇尚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四史”教育,着力营造崇尚红色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积极构建党委、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促进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而言,良好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

强化正能量传播。当前,一些青少年对影视明星、娱乐大咖如数家珍,对革命先烈、时代英雄、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却知之甚少。鉴于此,各类传统、新型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力传播红色文化、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重视互联网传播。近年来,网络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群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有效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须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技术。比如开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网站、网页,使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通过网络融入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之中。

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思想教育是促进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应积极强化红色文化教育、组织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推进红色文化传播。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作为青少年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各级各类学校应在思政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中引入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教学工作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并通过活化教材知识、优化教学方法讲好红色故事。

组织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比如围绕缅怀革命先烈、纪念抗战胜利等主题组织纪念活动、演讲或征文比赛;组织观看电影、唱红歌、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文化活动;举办以红色调研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等,激发青少年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元的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学校应通过校园宣传栏、电台、网站等平台大力传播红色文化,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进他们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充分发挥优良家教家风的基础作用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教家风在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家长做好榜样示范。国风之本在家风,家庭教育的好坏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前程,更是国家的命运。父母的思想观念、处事方式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子女的理想信念、对社会的判断以及人生态度。为此,家长既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应以仁人志士、先进人物为标杆规范自身言行,为青少年树立良好榜样。

家教家风筑基固本。家长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红色文化素养、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引导晚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父母应灵活运用革命历史与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子女,让青少年群体自幼便能受到红色文化熏陶,逐步了解认可红色文化,进而自觉崇尚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传承百年大党文化优势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周微璐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依托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坚持文化自觉、注重文化自立、展现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梳理百年大党文化发展脉络、传承百年大党文化优势,有利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文化。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基本发展规律,是科学的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开始就呈现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文化;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特征要求我们不断推进其时代转化和创新发展。

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我们应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实践和创新力量,增强深入持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自觉、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自觉。

——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其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认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文化。坚持人民至上,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人民至上价值文化的倡导者,更是坚定为人民谋福祉的卓越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伟大的抗疫历程,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

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各个时期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从而进一步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自觉。

——坚持民主集中的组织文化。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集中全党智慧、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又形成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较好地优化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克服了西方政党制度过分强调分权、权力制衡的局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民主集中制既有利于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避免发生重大失误甚至颠覆性错误,又有利于克服分散主义、本位主义,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形成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从而在党内生活中更自觉实施民主集中制。

——完善自我革命的自律文化。

中国文化反求诸己、反躬自问的优秀传统深深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党在长期实践中历练出了强大的自律精神,善于总结经验完善自我、勇于吸取教训批判自我、敢于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纠正自我。这种自我革命的自律文化不仅无损于党的高大形象,而且更能取信于人民,赋予我党以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正是勇于自我革命才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执政效能,从而高度重视学习型政党建设、不断完善自律文化,以“吾日三省吾身”的优良作风加强个人修养,更好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开拓前进。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在传扬红色文化中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

易锦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所凝结成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在生产过程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臻于至善的工作状态与价值理念,是每一个行业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之源。

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在价值理念、内涵效能等多个维度同频共振、同条共贯。因此,在大力传扬红色文化中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是锻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工匠精神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必由之路。

用红色信仰为培育工匠精神立根铸魂

红色信仰是红色文化的内核,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不懈奋斗的动力之源,在前行道路上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精神法宝。

以理想信念凝聚价值共识。应进一步挖掘整理红色文化的信仰特质,探究其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在耦合逻辑,用理想信念凝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价值共识,进而转化为从业者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引领他们走技艺兴业之路,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领。深入挖掘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等典型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和工匠素材,讲好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工匠故事;加大对新时代劳模先进事迹的宣讲传播,让新时代劳模精神进入千家万户;注重从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中挖掘坚守一线、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人物,培育选树一批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进典型。

以人民立场彰显价值理性。红色信仰和工匠精神都内蕴深厚的人民情怀,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须教育引导从业者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工作理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价值追求。

用红色意志为培育工匠精神强筋壮骨

红色文化蕴含着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与工匠精神所提倡的劳动品格相融贯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新时代劳动者应从红色意志中汲取精神动力,锤炼以坚持奋斗、顽强坚毅、执着专注为品格特质的工匠精神。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奋斗史,每一页都写满了奋斗的艰辛。应教育引导广大从业者弘扬奋斗精神,摒弃贪图享乐、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思想,在奋斗中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美好、享受精湛技艺创造不凡业绩的乐趣。

培育坚韧不拔精神。坚韧不拔既是红色意志的行为表征,也是工匠精神的基因密码。无论是革命、创业还是科技创新,广大从业者在前行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内外部风险和挑战,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敢于攻坚克难、破解发展难题。

涵养执着专注精神。执着专注是红色意志的品格和特征,是大国工匠的气质和灵魂。新中国成立以来,千千万万创业者和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专注于事业,才取得了各个领域的历史性成就。应着力涵养从业者的执着专注精神,引导他们耐得住性子、受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在从业实践中潜心研磨、精益求精、永不言弃。

用红色情怀为培育工匠精神注入温度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红色情怀,与工匠精神所彰显的爱国主义、大公无私、忠诚担当的情怀具有内在契合性。红色情怀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价值导引和实践准则,并为培育工匠精神注入情感温度。

将红色情怀作为“指南针”。劳动者应从红色情怀中感悟情感温度,铸就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工匠精神,从而形成广泛的文化共鸣和高度的行动自觉;应将个人追求和国家民族发展联系起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努力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将红色情怀作为“定盘星”。劳动者应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干事创业激情,强化责任担当、乐于无私奉献,在本职工作中发光发热。

将红色情怀作为“净化器”。教育引导从业者遵循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锤炼职业操守、厚植职业情怀,自觉抵制各种外部干扰和物欲名利诱惑。

(作者系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4月29日12版)

责编:姚懿轩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