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湘潭行记之湘乡“三色”

  棋禅一味   2021-03-29 19:19:37

文/何云波

那天,离开铜梁水库,十几公里,就到了湘乡的中沙镇。湘乡市围棋协会的李秘书长和在中沙从事政务工作的棋友阳光小草已在那里迎候。小草说,终于盼来了各位棋友,一定让大家不虚此行。

到了中沙,当然不可不去看黄公略故居。车子穿行在山间公路上,一路蜿蜒。虽已是春分时节,越往山里走,便越发感觉到山间一分清冽的凉意。车子到达一个叫高木冲的地方,一方池塘,几间黄色土砖垒起的屋子,便是黄公略故居了。

黄公略(1898-1931)是红军将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父亲黄秀峰,早年考秀才未中,便绝意仕途,在家乡耕田自给,兼教蒙馆。黄公略在父亲门下启蒙。1916年投入湘军,1922年秋,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与彭德怀成为同学。黄公略曾在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毛泽东曾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写道:“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足见其对黄公略的信赖和倚重。可惜,天不假年,1931年9月在一次战斗中负伤牺牲。毛泽东写挽联悼念: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生继君来

有人说,如果黄公略如果不死,那共和国十大元帅的位置,或许要重新排列了吧!

离开黄公略故居,已是下午四点,小草说,下一站上梅龙山,让大家感受一下湘乡秀美的自然风光。梅龙山位于中沙镇梅龙村,与双峰交界,最高峰海拔708.8米,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车子在陡峭的山路上穿行,到达山顶,俯瞰田野平畴,四面河山皆来眼底。寒风之中,有游客兀立在山巅酷似鹰嘴的石上,大有山高我为巅之势。那“鹰嘴”也像帽子,故称“帽子崖”。有诗家写《登帽子崖》:

群山拱伏一山雄

俗念无由到此空

万仞摩天云海处

仙家帽子弃崖中

山顶名古塔峰,峰上有一道观,名梅龙古观。廊柱上有一对联:踞荆楚壮望,焕轸翼奇观。虽是方外之地,从这联语中,也可见这一方水土中人之豪气。

下山来,一天的奔波,已颇有些疲惫。去乡间农家吃饭的路上,小草却不时让车子停下来,一会让大家看农家养的鸵鸟,一会说有家店子酿的杨梅酒极好,去品尝一下吧!车子开到一庭院,以为终于可以一解饥肠了。小草却告曰:此乃农产品购销中心。下车来,他说让大家随便逛逛。不一会,大家拎着各种辣酱、腊肉、腐乳、笋干之类,兴冲冲地上车。一边说:小草你这公仆当得可以啊,时时不忘帮农民致富。小草颇为得意,说今天是让大家感受湘乡“三色”:红色、绿色、金色。我问:红色、绿色都感受过了,这金色何解?小草说:各位手上拎的不都是吗?金色可是田野之色、丰收之色啊!梅龙村是省定点扶贫村,公略村是红色美丽村庄,可得多多支持啊!大家便笑,点头称是。

晚上品尝过农家饭菜,驱车几十公里,来到月山镇住宿。围棋几局,深夜忽风雨大作,早上仍旧细雨蒙蒙。驱车前往翻江看桃林。来到一名为农之源的生态农庄,但见一池塘边,桃花开得灿烂。大家纷纷在桃树下合影。有一处的桃树,开着红白两色花朵,名鸳鸯垂枝。湘潭县税务的赵局和湘潭棋院的唐院长夫妇,兴致勃勃地在鸳鸯枝下合影,我戏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老婆伴我情。引来一片笑声。

据陪同的翻江镇人大陈主席介绍,水边的这些桃花主要供观赏,虽也结桃,但并不好吃。然后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华而不实”之说。真正的桃园在山上,然后,大家兴冲冲沿碎石路上行,果见满山都是桃林树,路边竖着一块蓝色的招牌: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黄桃示范园。据说桃园有1500多亩,产的锦绣黄桃,软中带硬,果肉甘甜,香气浓郁,口感极佳,可惜还没到挂果时节,于是围棋协会的同道相约,到时再来集体采购。

雨后空气湿润清冽,雨雾似有若无,山风拂面。山那边,据说就是湘乡的最高峰褒衷山,海拔八百多米。峰顶隐藏在缭绕的云雾中,只见风力发电机的巨大的羽翼随风转动,眼前一树的白花,满山的青翠,绿得耀眼。

站在半山腰上往下看,桃林水库拥着青山,一池春水,闲静安详。

远处,田畴上,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艳,衬着田野的绿色,好一派田园风光。

离开生态农庄,看过附近的一个观音殿,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据说不远还有一山,名九女仙山,那就去拜拜仙女吧!

到了山前,看峰峦依次排列,果如女子衣袂飘飘。据说古代有姐妹九人来此修炼,其间扶危济困,治病救人,后皆成仙。人民感念其德,在山上建九女仙娘庙,成为当地人求子求福、消灾避祸之地。庙在文革时被毁。2011年重修,三年始成。往山上的盘山公路也得以修通。

快到山顶,见一只狗,缺一足,也在一步一跳,奋力往山顶攀登。畜犹励志,大家纷纷为其加油鼓劲。

终于到达山顶,看四野逶迤,无限风光,尽在眼底。

在山顶流连的时候,碰到一男子,小草介绍说,这是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壶天石羊的主人刘先生。对壶天石羊早有所耳闻,跟刘先生打过招呼,问他的经历。刘先生说,他曾在深圳做一家通讯器材企业的总经理,后来回到家乡创业,做绿生宝农业,已经十年。主要养殖壶天石羊,这些羊就放养在这山上。我问现在规模如何?销往哪里?他说壶天石羊因为有品质的优势,销路很好,除了湘乡本土,还销往全国各地。羊舍就在后山,春节时卖了几百只,现还存有400多头羊。除了羊,后山还有一些鱼塘,同时利用羊粪做肥料,种油茶。

我听了,大感兴趣,问可否去他的基地一观。他说欢迎。于是,他骑着摩托带路,下山,绕了一大圈,来到他的基地。果然见一面山坡上,满山的油茶林。羊舍有两处,刘总说,因为天气不太好,大部分羊在羊舍里,没让它们到山里去。还有一部分羊刚生下崽。不关在羊圈里,它们就可能把崽生在野外的不知什么地方了。

这些羊长年放养在陡峭的山里,需要时,自有头羊带它们回羊舍。路上,不时看到三五只羊在那里嬉戏,看它们爬车的劲头,一个个身手敏捷矫健。老板娘说,它们天天住在天然氧吧,吃的是山中百草,喝的山泉水。我想,采天地之精华,得自然之灵气,在这种环境中自由生长,羊们也算不虚此生了。

然后,老板娘又带我们去看山中的鱼塘。鱼塘就在小溪边,据说共有九口,隐藏在山坳里。山寒,水清,鱼长得慢,自有一份自在与从容。

一晃时间已过12点,大家招呼着,依依而去。路上,跟陈主席和小草聊起他们的乡镇工作。我说,真佩服你们,如此接地气,跟乡村、跟群众打成一片,尽心尽力扶持他们。陈主席说,这是他们分内之事。而小草,自参加工作,就在一个地方,没挪动过。他说,他就喜欢这种乡村田园生活,一辈子,说不定就在乡间退休、终老了。我说,你这是要从一而终啊!最好是来壶天石羊基地,羊最喜欢吃“草”了。大家开心大笑。

回来,过了几天,小草发来一篇文字,“秀美梅龙我为峰”。说中沙镇梅龙村曾经举行登山比赛,来自湘乡、湘潭地区的登山爱好者近五百名选手踊跃参加。通过活动,提高了梅龙村知名度,促销农副土产品,带动地方扶贫产业的发展,让贫困村早日变成小康村。后面还有一首诗:

你追我赶上梅龙,

绝顶摩天秀美峰,

毓秀钟灵人共乐,

扶贫尽改旧颜容。

责编:戴贤慧

来源:棋禅一味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