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志新:养鸭致富路越走越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3-10 13:30:47

喻志新:养鸭致富路越走越宽

文/李梅

春意盎然,走进宁乡市灰汤镇将军坪村大自然养殖场,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啊哩哩哩哩哩.......”一阵洪亮的赶鸭声传来,只见一个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一手提着装满玉米的桶子,一手将玉米洒在簇拥着鸭子的水塘旁。

这位中年汉子名叫喻志新,别看他个子不高,人却十分精神,他是大自然养殖场的主人,也是灰汤镇上有名的残疾人养鸭大户。

“我养的都是水鸭,它们离不开水。小鸭养到7天时,要帮助它们把脚打直,15天时要下水塘游泳,差不多90天左右就可出栏,这些鸭子肉质好,口感佳。”笔者饶有兴趣地听着喻志新的讲解。

今年44岁的喻志新是一名4级烧伤残疾人。1996年,年仅19岁的喻志新在一次出差中,因救火导致身上大面积烧伤。伤愈后,喻志新曾当过书店老板、开过出租车,可惜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2018年,了解到灰汤养鸭有企业免费提供鸭苗和技术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还有补贴,喻志新决定返乡办鸭场。

喻志新主动找到宁乡市龙湖养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南湘一灰汤鸭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玉林,罗总是长沙市农业领军人物,中央电视台、湖南日报等对他的“稻鸭共存”进行了专题报道,他免费为喻志新提供了3000只鸭苗。随后,喻志新在村里流转了15亩土地,养鸭场顺利建成。

可是,刚开始养鸭,缺乏养鸭经验怎么办?“有什么疑问就给我电话。”罗玉林给喻志新吃下“定心丸”。“每次给罗总电话,不管多晚,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帮我解疑答惑。”喻志新很感激,罗玉林还牵线搭桥,为他找来专业的技术专家作指导。慢慢地,养鸭场走上正轨。

困难又接踵而至。2018年7月,眼看苦心经营的第一批鸭子马上要出栏了,却意外感染江膜炎,大部分鸭子奄奄一息,喻志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喻志新摸不着头脑时,政府送来了温暖,找兽医、买药品、拓销路......当地残联还送来了1万元创新扶持补贴。4个月后,喻志新第二批鸭子顺利出栏,并全部售出,养鸭场起死回生、转亏为盈。

随着鸭子数量不断增加,喻志新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每天成堆的鸭粪不知该如何处理。正当犯难时,得知鸭粪是天然的肥料,他以3元100斤的价格将鸭粪卖给周边种植大户,这种“稻鸭共养”模式能有效提高稻米品质和种养效益。

“现在养殖场每年能出栏3批鸭子,每批3000只,通过养鸭我的生活慢慢变好,一年能有8万元的收入。”喻志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的好生活来自于党、政府和社会的帮助,现在生活好了我也会尽力反馈社会。”喻志新说,身边还有一些残疾人待业在家,他计划扩大养殖场规模,帮助有需要的乡亲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