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1-06-11 11:10:03
何晓东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我国高校应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专业知识水平三个方面,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针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新的使命,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必然趋势。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直接影响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因此,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良好表率,使广大教师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打造过硬政治素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对教师实施思想政治培训或轮训,实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时刻牢记崇高使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二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和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头雁。每一位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牢牢把握住党在高校教育阶段中的坚实阵地,把握党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舆论导向。要建强教师党支部,充分发挥教育管理服务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形成严谨治学、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爱国荣校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一要为人师表,躬身示范。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必须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增感染学生。二要恪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道德底线。高校教师除了科研能力之外,学术道德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术道德,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反对学术剽窃和抄袭,这些最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是每一个教师应该也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统一”里提出,要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鼓励高校青年教师要在相对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激发自身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不做缺乏学术道德的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大力增强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教师职业的基本需求,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治学,打造精湛业务能力。不但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术和教育教学上下苦功夫、求真学问,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科学运用先进技术,积极投身教改实践,还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引领学生探求真知、追逐梦想。一要搭建平台,拓宽学习渠道。高校要积极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二要改革创新,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性。“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教师能否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顺畅地完成专业授课,进而在课堂上结合思政内容实现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新时代高校教师急需完善的师德和能力要求。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规律,多维度增强“课程思政”实效,让所有课程都成为育人的主渠道,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
责编:杨兴东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