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博物馆 2021-02-14 18:32:43
新石器时代的雪地靴?古人着玉佩只是为了美观吗?凤冠霞帔只能皇室穿着吗?明代的飞鱼服是锦衣卫专享制服吗?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都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展讯」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国家博物馆 北18展厅
免费,需提前在公众号“国家博物馆”预约
长期展出
没走进博物馆之前,我们对古代的服饰的较早印象都来自“古装剧”。
类似这样的:
《还珠格格》剧照
直到近几年一些优秀电视剧播出,比如《甄嬛传》《知否》《大明风华》,演员从妆容到造型都越来越贴近古代文化,大家才直呼好看。
《大明风华》剧照
光好看不行,电视剧毕竟不是历史,我们对这方面的印象不能来自影视剧,尤其是初期接触历史的孩子,他们需要一个正确的启蒙和滋养。
这次国博新开的古代服饰文化大展,从远古先民用骨针,穿动物皮毛,到清朝时华丽精美的服饰,横跨中华5000年文明,在一针一线之间,尽现中国古代的艺术审美。
这是国博自“古代乐器展”“大运河展”之后,又一个通史大展。
集合了全国24家博物馆的130件珍贵展品,其中《中兴四将图》《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临淮侯夫人史氏像》等都是首次展出。还配15尊“复原人”树脂模型等40多件辅助展品以及多媒体设施,内容涵盖玉石器、骨器、陶器、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多个门类。
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大主题。
喜欢历史的娃要来,喜欢汉服的娃要来,穿上美美的衣服,来看看我们的文化源头。
为什么一定要看?
1
「92岁业界泰斗策展」
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是我国研究传统服饰的泰斗孙机先生,现在已经是92岁高龄。
图源:国家博物馆
看历史,重大的历史事件、朝代更迭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将历史一点点穿起来的,是耕种纺织,起居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
孙机先生就一直在“还原”这样的日常,用自己的研究还原古人的生命与情感。
这个展览,就是以孙老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经过几年的策展,最终呈现给我们。
2
「首个全时代服饰大展」
通常展览中,“服饰”元素都作为一个单元或者几件展品展出,这个展览是目前首个以服饰为主题的大展,首次全面系统的回顾了中华各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
什么是随着人们生活一直延续至今的?古人可以不会乐器,可以家里没有瓷器青铜,但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离不开穿衣。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左传·定公十年》
服饰是华夏文明的具体载体,象征着中国的灿烂文明和精神气质。
图源:国家博物馆
3
「一级文物首次展出」
在展出的文物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文物,是这些年来首次展出。
比如南宋的《中兴四将图》,上面画了南宋四将——岳飞、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的全身立像,他们全身都是文官装束。
图源:国家博物馆
还有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和《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都有较高知名度,这些都是首次展出。
展览亮点
1
看得懂
看展最担心的就是看不懂在讲什么。这个展览就很贴心,展板上的示意图和文字介绍都很详细。
文字量的扩充降低了展览的难度,对于爸妈孩子来说,这些文字恰好就是亲子互动的绝佳素材,父母讲的清楚,娃听的明白,看完展览收获满满。
2
“复原人”模型
整个展厅最亮眼的部分,就是15尊“复原人像”的展示。
从头发、妆容、服饰都依照古代的特点进行复原,真是花了大心思了。
尤其是立体的全身树脂模型,是先采集真人数据,再模拟当时朝代的人物特点进行制作。
除了树脂全身像还有硅胶半身像,用来展示冠和发饰造型。
这种创新的展览模式,把文物和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摆放的衣服帽子我们见得很多,但当它们整体被穿在“身上”,我们才会真的体验到它带给我们的感觉。
这不仅仅是在展示某件文物,而展现的是人的精神面貌。
我们能通过这种形态,遥想曾经的时代里,它们怎样精彩的存在过。
这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也拉近了我们和历史之间的距离。
图源:扬眉剑舞
负责这次15组复原人像制作的,是我们熟悉的@扬眉剑舞老师。只要有服饰复原的地方,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为了准备这次模型制作,他和团队首先在各地调研复织古代工艺面料,涉及纱、罗、绫、绮、缎、织金、经锦等等品种,复原了彩色夹缬、灰缬、彩绘等印染工艺和植物染色。
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从西汉的杯纹罗、信期绣,唐代的联珠纹绫、宝花缬、联珠锦,宋代的缠枝三经罗、星地折枝花绫,元代的滴珠窠织金,到明代的灵仙祝寿实地纱、云纹纱、缠枝莲缎,定制、织造了近四十种古代丝绸纹样面料品种。
还依据出土文物,参考绘画、文献,尽量采用三重论证的方法,搭配相应的首饰、配饰、冠帽鞋履,希望能更立体地展现当时服饰风貌。
3
多媒体一秒“换衣”
衣服要穿起来才好看。展厅中多媒体设备,可以让我们一秒“换衣”。
只要站在只能电子屏前面,从头到脚给你全都换上。
还设计了用古代服饰花纹元素的万花筒般沉浸体验区,梦幻华丽,非常适合打卡拍照。
中华服饰,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衣和裤,这里面有我们文明的流传,有历史的缩影。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汉服,把穿汉服当成了日常,这何尝不是对历史的延续和回应。在这个展览上,我们一定会见到很多。
责编:李莉芹
来源:耳朵里的博物馆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