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落卧一虹 ——中南大学“诗话桥梁”项目组踏访三眼桥侧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2-19 17:11:22

霞落卧一虹

——中南大学“诗话桥梁”项目组踏访三眼桥侧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马如兰

水闲明镜,月泻沉三璧;云绕画屏,霞落卧一虹。2月19日上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年轻的岳阳市南湖大桥南侧,一座古老的三拱联缀砌筑的石桥静静伫立。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何旭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罗军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雨带领中南大学“诗话桥梁”项目组的师生们踏访古桥,感受范仲淹“静影沉璧”之笔。

三眼桥全桥为东西走向,由麻条石砌成,建筑精美,构造坚固。全长40米,宽12米,高15米,最初名通和桥,后名万年桥、万由桥,由于该桥为三拱联缀砌筑,故称三眼桥。据记载,三眼桥始修于北宋庆历年间岳州知州滕子京,明代大桥被洪水冲毁,在退休回乡的尚书方钝的大力资助下得以重建。方钝死后葬在此桥以北的螺丝山上,后人撰联“日受千人拱手,夜观万盏明灯”,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三眼桥最后一次修葺为清光绪年间(1875年),距今有120余年,重建后的三眼桥任凭风吹浪打,沧海桑田,仍不裂不损。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两端各有一对后蹲前跃的石狮,活泼可爱。桥侧,一面浮雕墙记载刻画了三眼桥的历史云烟。桥白湖清,相映成趣。早在唐代,秀丽多姿的南湖吸引许多骚人墨客至此。

“三眼桥除去交通之用,它融入南湖之中,亦成为风景。从宋代起,历经一千多年的淘洗,也成为文化。”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副教授黄去非介绍道,“当时的朝廷、地方官员、乡绅都行善,做利国利民的好事,喜欢修桥。在修桥的同时,也在传播一种教化,比如三眼桥,就是湖湘文化里,特别是宋明以来忧国爱民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

“您提到的桥承载的政教功能,让我们耳目一新。因为三眼桥它确实是地方的父母官关心民生、满足民生需求的见证。所以当把岳阳楼、偃虹堤、三眼桥结合起来看的时候,确实能够看到湖湘文化对地方水土的影响。”杨雨若有所思地细细聆听,并不时提出疑问,“我们所说的三眼桥,是在清代才开始叫三眼桥,那它一开始就是三个拱吗?”

“从前这个地方叫紫荆山,堤就叫紫荆堤,那是比较早的俗称三眼桥的原型。”黄去非答道,“明代文章的记载是三眼,宋代就很难考证了。这座桥原来的名称很多,最早叫通和桥,又叫岳阳桥、万年桥等,到清代乾隆七年人们才慢慢改叫三眼桥。从非常高雅的‘政通人和’变成了很直观的‘三眼桥’,桥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走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三眼桥是中南大学“诗话桥梁”考察之旅的第四站。何旭辉介绍道:“滕子京修岳阳楼、三眼桥,造福一方,我们研究古桥,杨雨老师研究古诗词,希望从古桥里去挖掘古诗词的传统文化,从古诗词里也可以找到桥的意象。”

出于加强中国古桥的保护研究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中南大学于2019年成立了古桥研究中心,并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

“学文科的希望了解桥,学桥的希望了解古诗词,‘诗话桥梁’是工科和文科学科交叉、水乳交融的一个生动实践。除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还和法学院、建筑学院等学科有交叉研究。”在中南大学承办研讨会时,兼任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和中南大学古桥研究中心主任的何旭辉便产生思考,“怎样能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有自信?就要通过挖掘古桥、古建筑里的元素,润物无声地做好课程思政训练,实现三全育人。学现代桥梁的同学通过了解古桥的历史会觉得桥梁更有意思、更爱这个专业。”

深耕古代文学研究、专攻宋代文学的杨雨,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偃虹堤记》早已熟读于心。“最开始吸引我们目光至此的还是滕子京,我们顺着名篇的线索去挖掘当年滕子京在这里还做了一些什么。湖南的古桥很多,形制各有千秋,像石拱桥、风雨桥等等。何院长他们对桥的建筑技术、工艺会更了解,我们可能更关注桥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故事。”迎着湖面微风,杨雨从项目组的来访初衷到踏访感受,娓娓而谈,“除了现场踏访给我们的直观审美感受,更重要的目的是拜访当地这方面的历史和文学专家。因为我们在书本上读到的跟当地常年浸润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专家所掌握的还是会有很大差距。我们读过历代很多吟咏南湖的诗篇,南湖的风光跟三眼桥这样一道凝固的建筑共同构成一道审美的风景,这也是我们想来现场感受的,希望走遍这样有厚重历史感的桥,了解更多背后的东西。”

曲有误,周郎顾。“今天听到的专家见解很多是刷新了我们从文献上读到的关于三眼桥的认知。”杨雨细细推敲,“之前光读文献会有误解,我一直以为堰虹堤修好了,因为文献里它的长宽高都有,而且修好之后实际效果怎么样,欧阳修的《堰虹堤记》里也写得言之凿凿。但今天当地专家才告诉我,堰虹堤从未修起来过,它只是滕子京的一个计划。他大概庆历七年就调任苏州,这项工程没有来得及完成,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动工。所以很多东西,不到当地来了解,是没办法知道的。”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访罢三眼桥,一行人继续乘电瓶车绕湖而行。湖光山色,旷野低树,岳阳南湖旅游度假区的无边风月与人文建筑尽收眼底。

摄影:欧阳林

责编:马如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