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省”大家谈︱王 晃:坚持办“大体育”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2-09 10:23:15

编者按:

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布局之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明确了湖南未来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

实现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愿景,需要全省体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接下来,撸起袖子具体怎么干?怎么样开启湖南体育强省建设新征程?从2020年10月起,由湖南省体育局指导,新湖南特开辟《“体育强省”大家谈》专栏,诚邀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

“体育强省”大家谈︱ 王 晃:坚持办“大体育”

(作者系湖南省体育局办公室主任)

作为湖南省体育强省建设规划制定的参与者,在参与总体设计思路的讨论会上,我一直坚持,建设体育强省,一定需要坚持“大体育”方向。大体育的提出,是2009年山东全运会后,湖南省体育局在海口举行战略研讨会,对新周期体育工作的目标、战略进行研讨,最终形成了“一大三带动”战略,这一“大”就是“大体育”。“大体育”既可以说是一种理念,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目标,也可以说是一种发展路径。通俗地讲,“大体育”就是要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体育办体育,办全社会的体育,全社会来办体育。时隔10年,我觉得这一提法并未过时,只是赋予了新的内涵。因为,体育强省的体育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应该是全社会的体育,而不是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体育将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合作与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人民自然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大体育”的深刻含义。

从发展观念上,体育事业的发展要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展方式(路径)上,要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过去的金牌优先,而是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协同发展),要纯洁的干净的发展(比如对兴奋剂“零出现”、“零容忍”);发展目标上,要建设体育强国。

什么才能称之为体育强国?我的理解,主要应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要有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的体育发展规模,二是要有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相适应的体育发展体制机制,三是要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体育发展内涵和发展方式或模式,四是要有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相对应的体育产业占比,五是要有与发展中大国相呼应的体育文化软实力,六是在国际体坛要有负责任的大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为什么要建立体育强省?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口列全国第七、经济总量列全国前十的省份尚且不能建设成体育强省,那又怎么能期望体育强国的建设成功?所以建设体育强省既是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也是湖南打造“三个高地”、担负“四新使命”的现实要求。湖南建设体育强省既有必要,更是必须,必须要有这种政治站位才可能有建设体育强省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什么标准才能称得上体育强省呢? 那就必须对标对表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来确定,虽然已经公布的《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年)》中的大部分指标都有所保留,没有太“冒”,但也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地能够完成的,达到《规划》中所有的指标,应该可以达到体育强省建设的“及格线”甚至是“优良线”了。

湖南体育经过几代体育人的艰苦努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振兴,到目前已经在相对高位运行了三十多年。但制约湖南建设体育强省的瓶颈,在“形而上”体现在限制了湖南体育很难突破过去靠特色、靠“精品”“一招鲜,吃遍天”的形象和思路,在“形而下”体现在很难补齐湖南体育存在的短板和多年来的缺失,这是一个残酷的存在,也是一个苦苦的期盼。简单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过去为了集中优势办大事而砍去了包括“三大球”在内湖南竞技体育一大批项目,在过去不但有合理性而且被实践证明有效,但现在所开展的项目已经不足以保证保持我省竞技体育保持中西部领先地位,因为参加全国运动会,还没有开始就因为有一半项目没有开展无人参赛、竞争面窄而先落后对手一大截,要恢复也因为机构编制无法解决(因而也就没有人头经费)、后备人才和高水平教练缺乏困难重重,即使恢复也很难短时间内取得成绩;比如我省体育训练设施数量和质量至少已经排名在全国第二十五名以后,不是落后而是很落后,即使在现有运动队不足的情况下,场馆设施也无法保证正常的训练;比如我省虽然有许多驰名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对职业俱乐部没有兴趣,靠少数人的热情和奉献,才勉强维持湘涛足球俱乐部、勇胜篮球俱乐部的星星之火,这种情形与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天壤之别,与经济情况相近的河南、湖北也有巨大的差距,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以投入俱乐部最多的房地产商为例,湖南控制房价的做法抑制了房地产的过度投机,让房地产商失去暴利空间,既没有本地房地产商巨头出现,也让房地产商缺少投入职业俱乐部的热情),与思想意识、改革精神恐怕也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我省还没有一个超一万观众座位的体育馆,还没有一个超五万座位的体育场,几乎没有举办过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体育比赛,作为体育产业最高层级的竞赛表演业还处于空白状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坦白地说,没有猛药去疴或壮士断腕的大气魄、大手笔、大事件带动很难去冲破这层“天花板”。决策层的决心和胆魄,从业者的信心和创新,需要从认识的高度、创新的方法、排除万难地落地落实等方面,都有一个全新的局面,需要有一个契机。比如承办一次全运会,既能一次性解决训练设施不足的问题,又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项目开展不足、运动队编制员额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还能为体育竞赛表演业解决场馆、人才队伍等诸多难题。当然,不是一次全运会就包治百病,即使那是最快最优的路线。在没有承办全运会的前提之下(这是大概率事件),仍然需要为建设体育强省而不断努力。

要突破瓶颈,首先在于解放思想,真抓实干。 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就怕没做到位。自上而下是一种推动力,自下而上也是一种推动力。上有政策,下必须要有对策,才能承上启下,才能落实。下有良策,必须让上有所知,上有支持,才能创新推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所以解放思想,首要在于敢想,其次在于敢做,最终在于敢当。人生能有几回搏?等、靠、要,浪费的是时间,错过的是机遇。

要突破瓶颈,其次在于找准路子。 要抓住任何契机,让一切变成可能,如真诚地积极地认真地申办一届全运会或者亚洲级别的大型比赛,争取支持、理解。要为决策层出谋划策,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化解财政资金困难的矛盾,如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如何优化队伍结构编制等。

在具体操作层面,不外乎四个方面:强基础、固根本、补短板、创品牌。

强基础。 主要是强设施(硬件)、强人才(软件)、强教育。设施是物质基础,目前我省的体育设施已经严重滞后,“天花板”效应明显。人才决定未来,要培养一大批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办得成事的人才是目前最紧缺的,无论是管理,还是经营,还是教练,现状都不容乐观。

固根本。 一是要坚决贯彻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二是要坚持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三是要坚定地走体教融合的发展之路。

补短板。 目前我省要补的短板还很多,要补竞技体育项目少的短板、职业体育特别是三大球几乎为零的短板、体育产业不足的短板、传统体育赛事的短板、大型体育竞赛表演目的地的短板、体育+的短板等。

创品牌。 要创与经济大省相适应的体育规模,不能永远去和中西部地区去比,而是要放在全国范围内去比。要创与我省产业规划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品牌,如新能源汽车锦标赛、电子竞技、航空极限运动。要创与我省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拳头项目,如“女、小、轻、巧、水”等等。

责编:胡旻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