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文艺 2021-01-29 11:10:01
《长河如诗》系列一
作者 / 周万水
一个人的一生必然会邂逅一地方,这个地方不是你的故乡,但你的生命从此便注定与它息息相关,注定为它魂牵梦绕。就像沈从文和沅陵。从地理上来说,沈从文来到沅陵是一种必然。沅陵古属楚巫中之地,战国属楚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县,是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早在2300年前,当长安直通西域的“丝绸之路”还未形成之前,沅陵便是连接内陆和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那时,沅水、酉水两大“黄金水道”,帆影如云,码头密布,商旅不绝,货通天下。在过去湘西人心目中辰州(沅陵)是跟汉口是同等重要的大码头,能去一趟沅陵或能到沅陵置业是无数湘西人梦寐以求的事,沈从文也不例外。

沈从文先生第一次到沅陵是在一九一七年农历七月二十。在母亲的安排下,沈从文随一个杨姓军官,以“补充兵的名义”,来到沅陵当兵,驻扎在老城中南门的总爷巷,从此开始了他与沅陵的不解之缘。那年沈从文十五岁,身上还带着湘西少年特有的顽劣、野性和面对外面世界的新奇与欣喜。“离开了家中的亲人,向什么地方去,到那地方去又做些什么,将来有些什么希望,我一点儿也不知道。我还只是十四岁稍多点一个孩子,这份年龄似乎还不许可我注意到与家中人分离的痛苦,我又那么欢喜看一切新奇东西,听一切新奇声响,且那么渴慕自由,所以初初离开本乡时,深觉得无量快乐。(《从文自传,辰州》)”那时的沅陵山城只有一条正街,衙署、商铺、客栈、学校、医院,什么都汇聚在这一条街上,五花八门、热闹非凡。由于是补充兵,沈从文不必参加正式的训练和工作,所以很清闲自由,可以四处游玩。所以初到沅陵的那段时间里,沈从文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若干年后他写道:我很满意那个街上,一上街触目都十分新奇.我最欢喜的是河街,那里使人惊心动魄的是有无数小铺子,卖船缆,硬木琢成的活车,小鱼篓,小刀,火镰,烟嘴.满地是有趣味的物件.我每次总去蹲到那里看一个半天,同个绅士守在古董旁边一样恋恋不舍……我又常常同那团长管马的张姓马夫,牵马到朝阳门外大坪里去放马,把长长的缰绳另一端那个檀木钉,钉固在草坪上,尽马各处走去,我们就躺到草地上晒太阳,说说各人所见过的大蛇大鱼,又或走近教会中学的城边去,爬上城墙,看看那些中学生打球.又或过有树林处去,各自选定一株光皮梧桐,用草揉软做成一个圈套,挂在脚上,各人爬到高处枝桠上坐坐,故意把树摇荡一阵”。

沈从文在沅陵自由而快乐的日子没多久就结束了。一九一八年,沈从文所在部队被派到今怀化中方一带清乡剿匪。在随后的一年零八个月里,沈从文看到的是杀戮和残暴,是成百上千被砍下的头颅。部队除了杀人似乎无事可做,兵士除了看杀人,似乎也是没有什么可做。沈从文差不多也习惯了这种血腥的生活,习惯了开口即是“老子”或“杂种”的粗野日子。直到有一天军中一位有文化的秘书对他说:“啊呀呀,小师爷,你人还那么一点点大,一说话也老子长老子短!”或许正是这句话让沈从文开始意识到;人还可以、还可能以另外的姿态活在这个世界上。 一九一九年初,沈从文随军第二次来到沅陵,所在军队随即开往川东,沈从文同一个老年副官长,一个跛脚副官,一个吃大烟的书记官,连同二十名老弱兵士,留守沅陵,除了每三天誊写一份报告,及在月底造一留守处领饷清册呈报外也,无事可做。

在留守沅陵的日子里,沈从文每天照例逗留在辰州的长街和码头上,过着悠闲地日子,但此时的沈从文,已经有了很真实的寂寞。看着那条长河里千百年来就往来不断的船只、看着长街上上熙熙攘攘、仿佛匆匆而过的人面和那些隐藏于繁华背后的人生百态,沈从文那颗惯看过血腥,曾经麻木和漠然的意识开始变得柔软。他后来无不深情的写到“我欢喜辰州那个河滩,不管水落水涨,每天总有个时节在那河滩上散步。那地方上水船下水船虽那么多,由一个内行眼中看来,就不会有两只相同的船。我尤其欢喜那些从辰溪一带载运货物下来的高腹昂头“广舶子”,一来总斜斜的孤独的搁在河滩黄泥里,小水手从那上面搬取南瓜,茄子,成束的生麻,黑色放光的圆瓮。那船在暗褐色的尾梢上,常常晾得有朱红裤褂,背景是黄色或浅碧色一派清波,一切皆那么和谐,那么愁人……美丽总是愁人的。我或者很快乐,却用的是发愁字样。但事实上每每见到这种光景,我总默默地注视许久。我要人同我说一句话,我要一个最熟的人,来同我讨论这些光景”。

沈从文第一次体验到了一种他从没感受过的情绪。大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沈从文从那日夜不断、千古长流的河流里,从那些的石头、沙子、腐烂的水草和破碎的船板里想起了一个词;“历史”。他忽然有了把这些告诉世界的欲望,他看到的历史不是用文字写成的,“另一个时代另一群人在地面上相斫相杀的故事”,而是眼前这条河流透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告诉他的,是关于若干年来人类命运的哀乐史诗。沈从文先生在沅陵的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厚重的生活与人文积累。这在沈从文先生中的作品中也有大量印证。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八年间,沈从文的《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芸庐纪事》等散文集中的大量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沅陵。比如《沅陵的人》《《鸭窠围的夜》《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等等。可以说,沅陵是探讨和研究沈从文创作思想与艺术价值绝不可回避的地方,就连沈从文先生也从不掩饰地称沅陵是他的“第二故乡”。

责编:卢嘉俊
来源:五溪文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