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李平桂:深山难掩桂花香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12-25 16:07:17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蔡辉武 邓双军 杨杰

“沅南万山发脉之祖,县内群山王冠”,这是对武陵山余脉,常德市鼎城区境内第一高峰插角山的描述。巍巍挺拔的插角山,竹木苍翠,桂花飘香。潺潺流淌的逆水河,一路奔泻西行,入沅江,进洞庭。在这山环水绕的大山深处,花岩溪镇逆江坪小学教师李平桂默默工作了31年,即使身患癌症,依然选择坚守。他就如同插角山上那棵高大的桂花树,把根扎在了茫茫青山,平凡无奇,却又身姿挺拔,芬芳阵阵。

走出山村求学,回到山村教书

从常德城区出发,一路向南,经过一大段绵延起伏的山路后,便来到了群山环抱、三县交界处的逆江坪小学,全程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今年51岁的李平桂,就是这所偏远乡村小学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普通得连分来一年多的年轻老师都不知道他身体常年有恙,普通得如常人一般,在从事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还服从安排兼任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和出纳。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逆江坪人,1986年,他脱离山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桃源师范学校。1989年,他从学校毕业后,想也没想又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大山,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而这一干就是31年。

“自己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能够回到本乡本土教书,有一份正经工作,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谈及自己的从教经历,李平桂心中充满了感激。

走上讲台的李平桂,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投入进来。不论阴晴冷暖,考虑到山里的学生上学来得早,他总是第一个赶在学生前面来到教室,早早点亮那盏白炽灯,静静地守候学生们的到来。多年以后,曾经教过的学生总会感叹道:远远的看到李老师点亮的灯光,心中总会格外的温暖,不自觉的就加快了脚步。

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多,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一些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家庭贫困等各种原因不想读书了,经常是一大早从家里出来,但中途根本没去学校,而是逃学四处玩耍。得知情况后,李平桂拖着残疾的左腿,利用课余的时间上门家访,将逃学的孩子一一劝回了学校。他一深一浅的脚印遍布了大山深处的每一个村落,所带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中途辍学。

偏远乡村小学老师紧缺,很难配齐所有科目的老师,科班出身的他主动承担起了数学、语文、科学等多个科目的教学,除了体育课因为左腿残疾不方便教以外,其他小学课程他基本教了个遍。他教一科,钻一科,精一科,教学成绩总是处在全区比较靠前的位置。

学校图书室建起来后,图书管理员没人干,他二话不说就接过了这个差事,并且还干得很出色,成为了全区农村学校图书管理的样板。

2016年,学校的出纳工作异动,他又半路出家干起了出纳。学校每年几十个老师的绩效工资和一百多个学生春秋两季助学金的发放,他要反反复复核对,小数点后两位都给算得清清楚楚。老师们评价说:“李老师的工作认真到了极致,都是上门结算,讲得清清楚楚,算得明明白白。”三年多来,他从未算错过一笔账,记账本上的字迹端端正正,让人见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

31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给了学生,留在了逆江坪的山山水水。

一边抗争病魔,一边坚持工作

2017年初的一天,李平桂突然感到腹痛难忍,他以为是肠胃炎,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乡里的诊所随便开了点止疼药就继续上班了。

腹痛断断续续持续一段时间以后,隐隐约约感觉不对头,他利用周末去市里的医院进行了检查,被当成胃出血治疗了三个月。到了6月份,腹痛又强烈发作,不得不再次入院治疗,结果被确诊为结肠癌。

秋季开学后,历经两次大手术的他不顾同事和家人的劝阻,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学校领导多次提出安排人来接替他的工作,同事们也纷纷劝他安心休养身体,他总是微笑着拒绝了。

“学校的老师本来就少,工作摆在那里,多一个人做事,其他人会轻松点。再说几十年都是这样,早已经习惯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精神或许还好一点。”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被诊断为结肠癌之前,他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15岁那年,因大腿肿瘤手术,导致左腿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22岁那年,又患上了银屑病,全身出现红斑,覆盖银白色的鳞屑,最痛苦的是奇痒无比,需要不停抓挠。近三十年,他没有踏踏实实睡过一个安稳觉。可无论晚上再没有休息好,第二天工作起来他一定是精神百倍。

自己的银屑病需要长年用药物来抑制,儿子正在读大学,而妻子又没有正式工作,他微薄的工资早已所剩无几。这次患癌后,更是让他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尽量节省开支,去长沙治疗时,他和妻子甚至睡在了天桥底下。即便如此,从未在他的脸上看到过半点愁苦,他也从来没有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分管人事政工的李海军校长感叹道:“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到像李平桂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家庭和身体情况,没有向组织提一丁点要求,哪怕是请个假!”

罹患癌症后,在学校领导的多次劝说下,他没有继续承担教学任务,但出纳和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一直没有落下。他还主动参与学校护学岗的执勤,每次轮到他时,都是第一个到场,每当同事请他代班,他总是欣然答应。遇到周五,年轻教师想早点回家,他都主动要求代班替班。

今年暑期复查时,李平桂的结肠癌已经向肝脏转移,需要每月去长沙进行化疗。每次去之前,他都会把手头上的工作提前安排妥当,尽量不耽误。有一次,他已经和医生约好时间化疗,结果当天恰好上级有关部门到校清查账目,他主动留下来迎接完检查,直到第二天才去长沙。

平时,除了去长沙治疗以外,他都会待在学校里,继续过着“两点一线”的规律生活,尽心尽力为全校师生搞好服务。

或许工作早就融进了这个瘦弱汉子的骨血里,成了他最好的良药,和同事、学生在一起成了他最向往的生活。

付出一颗真心,收获无数关爱

逆江坪小学教师杨宏保,与李平桂是初中和师范的同学,毕业后又在一起共事了近30年,对李平桂最为了解。据他介绍,李平桂工作至今,从村小到完小,从来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耽误过学生的学习,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一天,班上的学生雷斌突然剧烈头疼,李平桂连忙将他带到乡卫生院检查,卫生院初步诊断结果是得了病毒性脑炎,必须赶紧送往常德医治。

当时雷斌的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李平桂见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赶紧租车将雷斌送去常德的医院进行治疗,还先行垫付了医药费。雷斌康复出院后,李平桂又是跑前跑后,将保险理赔的钱送到了雷斌爷爷奶奶的手中。

雷斌去年从师范学校毕业,今年和李平桂在同一个学校工作,过去的师生转眼间成了同事。对于李平桂老师当年的关心和帮助,他始终铭记于心。

雷斌的爷爷今年快八十岁了,很多人和事都记不清了,但说起李老师,他却能清晰地回忆起很多细节,反复强调李老师是个好老师。

李平桂罹患癌症的消息传开后,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为他寻求帮助,同事们多次为他捐款,曾经的学生从各地赶回来看望他,大家纷纷用爱心和善意来回报这个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的老师。

“没想到在我重病之际,收获了这么多关爱,这辈子,我觉得很值”。提起别人对他的帮助,李平桂不禁眼泛泪光。

辛勤耕耘,收获肯定。李平桂老师先后荣获乡“师德标兵”、镇“十佳优秀教师”、区级嘉奖等荣誉。这些年,学校领导、身边的同事、教过的学生,乃至周边的村民谈起李平桂老师都不禁啧啧称赞。逆江坪中学刘开勇校长评价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平平凡凡的坚守,李平桂老师用执着守望山村教育,用乐观丈量曲折人生,用默默付出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厚重情怀”。这或许就是支撑他拖着重病的躯体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前行的精神动力。

如今,李平桂教过的学生大多走出山村,也有一部分学生和雷斌一样,接过了李老师手中的教鞭,在区内的其他乡村学校任教,照亮着更多山里孩子的人生之路。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