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霉素过敏的人 还能使用青霉素吗?

    2020-12-18 10:19:33


临床工作中,对于有过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医生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会直接选择其他抗菌药物,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局限了药物的选择,而且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和治疗风险,尤其是对于孕产妇和儿童。

青霉素有哪些特点?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了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挽救了成千上万名战士的生命。战后,青霉素得到了更广泛应用,至今仍是临床一线用药。

青霉素及青霉素类药物的代表药有很多,包括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常用来治疗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高效的优点。除了高效,它的另一大优点就是“低毒”,尤其是对孕产妇和儿童而言,安全性较高,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将其在妊娠期应用危险性分级定为B级,即在动物研究中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在哺乳期用药危险等级定为L2级,即为较安全。

青霉素过敏的机制是什么?

如图所示,青霉素类药物具有相同的母核结构,即由一个五元环(A环)和一个四元环(B环)组成,这也是该类药物抗菌的主要活性结构。B环上红色键(即1位和7位之间的化学键)水解开环,其水解产物与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结合,产生过敏性反应。因为青霉素及青霉素类药物的母核结构和过敏机制相同,所以临床中可以用“青霉素”来代替此类所有药物做皮试。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等,最常见的就是过敏反应。该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而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过敏反应。

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后1小时内,包括荨麻疹以及严重威胁生命的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出现在多次用药后甚至数日后出现,主要表现为皮肤斑丘疹和迟发型荨麻疹,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症状,但仍需密切观察。

青霉素皮试结果的意义

科学、规范的青霉素皮试对过敏性休克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但不能预测其他不良反应。也就是说,皮试阴性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但在注射过程中或几天后仍可能出现皮疹、腹泻或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青霉素皮试阳性者是不能继续注射该类药物的,但由于部分皮试阳性者可能与消毒剂刺激、高热、饮酒以及心理因素有关,并非是药物引起的,这类人群可以再次尝试青霉素皮试。而那些皮试阴性,但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再次选择该类药物。也就是说,仅为局部皮疹或者瘙痒者,可以再次尝试该类药物,如果出现严重的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者过敏性休克,就应避免再次选用该类药物。

温馨提示 为避免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患者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青霉素过敏的经历,由医生判断是否为青霉素过敏,而不要轻易给自己扣上“药物过敏”的帽子。在输注该类药物过程中,尤其是开始的半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朱永红 单小玉



责编:许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