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史志微信公众号 2020-12-03 11:39:11
曾广河(1874-1898),双峰县荷叶镇人。系曾国荃的第三个孙,清邑庠生,特赏员外郎,在刑部供职。戊戌变法中加入新党,一生喜读《船山遣书》,广泛吸收西学,思想开明,痛恶清廷腐败,拥护变法自救。
曾广河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农历三月初一在北京出生。其时,他父亲曾纪瑞在京任兵部员外部。广河自幼在京受庭训。光绪六年(1880)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其父病逝于京,刚满6岁的曾广河随母扶枢返湘,将父安葬于衡山虎踞潭曾姓坟山后,居荷叶大夫第读家塾。年少的曾广河鄙视科举,十来岁时入湘乡县东阜书院,仅读两年即回到大夫第,在自家或富厚堂藏书楼钻研儒家经典,涉猎文史百科。他尤好读《船山遗书》。笔者曾征集到他当年读过一册《船山遗书》,圈圈点点,磨损不少。他还喜爱西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书籍,广泛吸收“西学”知识。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战争爆发。就在这一年,曾广河由邑庠生特赏员外郎。在刑部供职期间,他目睹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丧权辱国,觉清廷“腐败已极,非变法难自救”,极力拥护光绪皇帝与谭嗣同变法。光绪二十三年(1897),谭嗣同在浏阳介立算学馆,开湖南维新的先导;继又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曾广河得悉后,曾告假回湘,在长沙会晤过谭嗣同,极力拥护谭的变法主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谭嗣同被召入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旭、杨锐、刘光第同参新政,时号“军机四卿”。对此,曾广河非常高兴,觉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他曾在湖广会馆设宴招待谭嗣同,为之祝贺。但仅过几天,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变法的光绪皇帝,并准备逮捕维新志士。曾广河从朝廷探得这一消息,立即向谭嗣同通风报信。其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闻讯,或出逃,或避居外国使馆。据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回忆说:“我父亲(曾广钧)也加入了新党。戊戌维新失败,他老人家有心先一月出京,否则也难免大难或受其他处分。”而谭嗣同依然住在浏阳会馆。一天他托人去找曾广河密商对策,考虑是否逃走。曾广河来到浏阳会馆,对谭嗣同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君逃固为好事,但朝廷监视甚严,能逃乎?不能也。”因此,谭嗣同决计留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在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曾广河见谭嗣同坚决不走,自己也不打算走了。
就在此后的几天,一场搜捕维新派和帝党人物的灾难降临了。那是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八月初九日(一说初十日),一群清兵紧紧包围着浏阳会馆,将谭嗣同逮捕了;十三日即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义。曾广河知道朝廷这天要杀人,担心谭嗣同等难免。便前往虎坊桥去观见。那天清早,天下着蒙蒙细雨,曾广河站立在虎坊桥旁,等待着谭嗣同路过。辰时正,清兵押着“戊戌六君子”路过虎坊桥时,曾广河一眼就看清了押在前面昂首阔步走的一个就是谭嗣同。谭嗣同也看见了曾广河,以目向他注示告别。曾广河回到家痛哭一场,说:“复生(谭嗣同字复生)之死,实我杀之也!”悔当时没有劝其逃走。他既为谭嗣同等遇难而悲痛,又对清廷表示极大愤慨,故以死来唤醒民众。
关于曾广河为谭嗣同遇害而服毒自尽,有以下两则珍贵史料记述为佐证。
一则是1985年岳麓书社出版朱德裳著《三十年闻见录》一书中《戊戌四军机章京之死及株连》一节载:
政变起,帝被囚。嗣同至旭寓,意态甚激昂。谓“我辈之头颅可断,中国之法不可不变也。”旋谓“吾素善日馆中人,君如欲行,当为绍介至日使馆,蕲其保护出险。”旭日:“君如何?”嗣同泫然曰:“天下岂有无父之母乎?吾决死此矣。”旭亦不肯行。遂均被捕。又尝闻人言,嗣同先以行止谋之于其友曾某(官某部员外郎,其名失忆待考),曾曰:“君逃固善,惟今上能偕逃乎?”曰:“不能也。”曾又曰:“老伯(指同父继洵)能偕逃乎?”曰:“亦不能也。吾知所以自处以。”留京之意遂决。六君子遇害之日,曾闻某市口杀人,虑嗣同难免,亟往观。嗣同瞥见之,以目未意告别。曾归而大恸,谓复生之死,实我杀之也。遂仰药而死云。
一则是1986年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宝荪回忆录〉载:
我在北京读书时期,有一段政治插曲——戊戌政变。我虽然很小,但有很深刻的印象。那是戊戌八月里的一天。那天清早有蒙蒙细雨。我家里的人从祖母起,都起得极早。那时我父亲(按:指曾国藩的长孙曾广钧)已于七月离京,家中只有二叔父母(按:指广镕夫妇)、七叔父母(按:指广钟夫妇)及其余女眷。我只看见家中叔父们还有听差的出出进进,往来奔走,有时大声呼叫,有时附耳细语。连教书老师也没有上生书。我们三个学生,只想知道是什么事。只听见说菜市口杀人,又说有湖南人,又说亏得我父亲走了!过了好几日,又听说我们忠襄公(按:指曾国荃)房下的柏航三叔服毒自尽,可见我们曾家也是新党。我的祖郭太夫人最有见识,当出事的那一天,便吩咐七叔去湖广会馆,把门薄拿去烧了,否则按图索骥,不知会株连多少人了!
六君子康广仁、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被杀后,我祖父(按:指曾国藩的二儿曾纪鸿)便想要全眷出京。那时我父亲指省广西武鸣府,七叔指省浙江同知,只有二叔是刑部员外郎,不能出京。我祖母(按:指郭筠)因天气寒冷,便等到次年已亥出京。她老人家还叹息说:“只有二房在京,我总希望他们人口平安,国家平安无事就好。”
披阅《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卷十三,曾国荃(传恒)房下广字派齿录有如下记载:
纪瑞三子广河,字和一,一号百航,一字幼符,又号梦荪,行贞五。清邑庠生,特赏员外郎,刑部奉天司行走。诰授中宪大夫。清同治十三年甲戌三月初一日午时生,年二十年岁;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十四日丑时没。葬衡阳十七都静塘湾屋对岸钳窝庚山甲向。坟界凭茔顶起,上下左右各方五丈三尺。
这里未载曾广河死因,但殁时“戊戌八月十四日丑时”。即公历9月29日凌晨,正是谭嗣同等“六君子”遇难的当天晚上下半夜里。
责编:廖慧文
来源:娄底史志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