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青年舞蹈艺术家郭贝贝:扎根土地,前路不仅仅是舞蹈

  新湖南客户端   2020-12-11 08:26:00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瀚潞

△《源》原创舞蹈作品专场掠影

12月6日,杜鹃花艺术节《源》原创舞蹈作品专场在长沙市实验剧场上演,来自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学生在舞台上演绎展示12支原创舞蹈作品。舞台上,学生们时而化作美丽的畲族少女,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时而演绎出半条被子的红色经典故事,时而展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逆行者的家国大爱;舞台下,热情的观众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跟随着演员们的舞蹈时而欢畅微笑,时而泪眼婆娑。

12月7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寻访本次演出总导演、青年舞蹈艺术家、中南大学音乐舞蹈系副教授郭贝贝。在满满当当的舞蹈教学间隙,她与记者聊了聊演出台前幕后的故事和艺术创作历程。

》》舞台:扎根土地,湖湘风情

新湖南:本次舞台专场的名字是“源”,演出简介中也出现了“生命”“文化”这些比较概念化的词汇。“源”意味着什么?演出试图通过这些舞蹈来呈现什么?

此次的演出是由我们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师生合作完成。“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我们的家国情怀。整台演出的作品都围绕着两个方向,一是国家的大主题、大事件,二是我们的故乡和事。祖国是我们创作的源头,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她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特别是在这次疫情以来,我们更有这种深切的感触。如果没有全国上下一心对疫情的防控,大家就不可能一起来看我们的这场演出。舞蹈作品《逆行者》里,表达的就是我们国家在大灾难面前的大担当。另一方面,故乡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骨子里流淌着湖湘文化,湖南的山山水水早就已经融入到我创作里。舞台上,诸如《采茶·系情》《戏·灯》等作品都展现了我们的湖湘文化和民族风情。

△群舞《半条被子》演出照

新湖南:此次演出中,您觉得最大的亮点和特色是什么?

这一次专场中,《逆行者》是最有亮点的作品之一。它用舞蹈呈现了这次疫情中的大国担当,无论发生多么恐怖的灾难,我们都能挺过去。在舞蹈中,我们以大国大主题为背景,呈现出个人的、小家的情感。舞蹈音乐中有一段对白反复穿插,不断有人在呼唤着“我等你回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次的呼唤,体现医生出去战疫,医生家人一直在等他归来的情感。

演出的一个特色是舞蹈中浓郁的湖南地方地域特征。演出后,有许多观众告诉我,舞台上的某个细节和元素令他们想起了家乡。其实,这次舞台上的很多创作都是围绕着湖南各个地区的特色文化来开展的。我们在湖南各个地区进行采风,从中汲取地域文化中的元素融入创作。在益阳,我们向地花鼓演员学习戏剧中的特色手势动作;在郴州高滩村,我们学习了解畲族舞蹈;在浏阳孔庙,我们观看祭孔仪式,吸取元素创作;在省博物馆,我们观察马王堆汉墓帛画、雕塑上的人物,来模仿他们的肢体动作。我们的创作都围绕着真真实实的本土文化来进行,我们想把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挖掘出来,更多地呈现在舞台上。

△三人舞《戏·灯》演出照

新湖南:舞台上所演绎展示的有群舞、三人舞、双人舞、独舞,有《半条被子》《逆行者》讲述主旋律故事的舞蹈,也有具有湖湘本土风味的《采茶·系情》《愿景》等舞蹈。整台演出给人丰富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整台演出的舞蹈呈现效果很丰富。因为我们的创作是扎根地域的,经过广泛的采风。每个地域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如此这样,依照地域文化创作的舞蹈作品自然呈现出来的内容就各有特色,丰富而又层次。所以,我认为要创作好的艺术作品很简单,就是深入到乡村去,走到民间去,体味人生百态。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我感到肩上是有历史使命的。我必须要以我的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承。我想通过这样的采风创作告诉我的学生,他们将来应该怎么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他们的创作来源就应该是来自人民、来自我们扎根的土地、来自我们生存的地方。

》》幕后:月亮与五毛钱特效专家

新湖南:16年前,您毕业回到湖南,就一直在做原创舞蹈作品。从前是自己创作,如今是带着您的研究生一起创作,这么多年的创作经历有什么感受?

其实做原创舞蹈作品很不容易,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去投入。大多数人看到的是舞台上的演员们漂亮璀璨夺目的一面,看不到的是作品背后付出的代价。我们这次呈现的作品是从去年开始构思、采风、创作的,从今年九月开始进行作品排练。如果你们翻看学生们排练时的影像资料碎片,就会发现排练室的时钟总是指向深夜,窗外总是路灯朦胧。

有时,我觉得我们这帮孩子就像月亮。隔着距离看,他们像月亮般皎洁光滑。凑近才发现,并非如此。他们因为创作排练熬夜长出来的痘痘,就有如月球表面的坑洞。他们练舞受伤时的淤青和伤口,就有如月球上的山峰。

△双人舞《推入海中》演出照

新湖南:听说因为这些创作,您的学生们还给您送了一个“ 五毛钱特效专家 ”的绰号?

整台演出基本上是由我和我的学生们共同完成的。从演出、道具、宣传,学生们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这样一是为了锻炼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体会人生百态,为以后的创作也做一些沉淀。二是尽可能节约演出费用。为了节约经费,同时做出好的舞台效果,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因此,学生们还送了我一个绰号——“五毛钱特效专家”,说我是用5毛钱成本做出5万块钱的效果。舞蹈《逆行者》中,演员们的裙子是网购来的便宜睡裙。因为睡裙太长,学生们就自己剪开裙边,如果你仔细看,还能发现裙子边缘剪得并不规整。舞蹈《推入海中》中,为了展现出波光粼粼的水面效果,我们到摄影城买了一些反光纸铺在舞台地板上。这样,只需要用普通的舞台灯调整位置,就能在地板上出现波光粼粼的水面效果。

》》 前路:不仅仅是舞蹈

新湖南:2014年开始,您推出了 个人原创 舞蹈 作品专场《湘灵》, 这也是湖南省首 原创舞蹈作品专场演出 。为什么想用这种方式来向观众集合呈现您的舞蹈作品?

从2014年开始,我以这种专场的形式推出发布原创舞蹈作品。及至今年,期间也一直在不停地进行创作。2016年推出了舞剧《君生我未生》,2017年推出第二台个人原创专场《大美于心》,中间还推出了《一人一故事》等作品。

△群舞《采茶·系情》演出照

有人说我的创作热情高涨、创作频次很高。我是希望自己能一直把舞蹈创作的路走下去,只要原创作品足够集结成一台演出,我就会进行发布。

对我来说,以原创舞蹈作品专场的形式发布作品,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前面的创作进行总结。时刻提醒我自己,要不断创作新作品。二是放下这些已创作完成的作品。在作品发布以后,我又要开始新的创作周期了。专场就是我的一个“永动机”。这也是我作为老师,给学生展示的一个创作姿态。让他们看看,老师40岁了还在努力做原创,他们也要跟着老师的脚步,一起来创作。

△群舞《挑花花》演出照

新湖南:从事舞蹈创作这么多年,相对从前您现在的创作有什么变化吗?

在从前的作品里,我的创作在地域性和时空上都更加宽泛,“眉毛胡子一把抓”。内蒙古、新疆各个地区的民族元素都曾是我的创作来源。古典风格、现代风格我也都有尝试。如今,我的作品更偏重展现湖南本土特色,讲述我们当下的、身边的事。我把创作的圈圈缩小了,回到了我的故乡,更加凝聚在这个焦点,更加定位在湖南本土。作品风格也偏向于现当代作品。

新湖南:在您的朋友圈里,我们观察到您用“不仅仅是舞蹈”作为封面题签。作为一位舞蹈创作艺术家,您怎么理解“不仅仅是舞蹈”?为什么又 “不仅仅是舞蹈”?

我认为舞蹈本身就不仅仅是舞蹈。舞蹈不是人们单纯认知的,只是一个个连续的舞蹈动作。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传情达意的产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在劳动以后进行舞蹈,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愉悦身心。我认为舞蹈是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帮助人的内在和外在共同成长。它让人的身形变得好看,呈现出优美的体态,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在舞蹈创作中,我们也希望通过肢体和形态上的动作来传情达意,讲述和表达中国故事、湖南故事,用这种形式来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对观众的感染。

(文中演出照片、视频素材均由受访者提供,摄影孙波辉)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