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经评丨鱼虾买卖明确“宰杀损失”,好!

黄婷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12-11 18:53:44

黄婷婷

买一条活鱼,称重计费后再宰杀,去除的鱼鳞和内脏的重量,都要消费者自掏腰包,这是水产售卖中不成文的“秤上行规”。

最近有较真的网友,用自创“杀鱼公式”计算得出,一条鲈鱼除去鱼鳞、内脏后,损失约占总重的19%。他提出,很少有商家明确告知消费者,呼吁“商家宰杀损失应透明化”。

(12月11日,长沙一些生鲜超市水产区已标明“宰杀损失”,并承诺剪角沥水称重。黄婷婷 摄)

这一做法引发不少讨论,有人认为,宰杀后的净鱼和活鱼售价本就不一,没必要斤斤计较;也有人开始意识到秤上潜规则对自身权益的损害,要求透明消费,为该网友积极维权的态度点赞。

网友呼吁明确 “宰杀损失”,并非要求商家调整售价,而是避免无良商家钻空子,减少消费纠纷。媒体常有类似报道,商家在称重时用黑塑料袋沾水等“隐形增重”手段,宰杀后消费者对重量有怀疑,商家则以“活鱼有水分”为借口,消费者只能吃“哑巴亏”。

令人欣喜的是,近日,走访长沙各大生鲜超市的水产区,已经有一些商家开始响应网友的需求。

(12月11日,盒马鲜生长沙乐和城店,消费者购买水产时,店员会先剪角去水后再称重。黄婷婷 摄)

在盒马鲜生长沙乐和城店,水产区明确标明“鲜活鱼类宰杀后失重约15%-20%”,店长刘伟飞表示,这是对各种鱼类宰杀后计算出的失重范围,根据这个数值推算,消费者可清楚地知道店员宰杀前是否有“隐形增重”的行为。

“一斤鱼虾半斤水分”“一份海鲜半份冰”“绳子比螃蟹重”……这些说法虽然夸张,但也表达了消费者对水产行业“潜规则”的无奈。笔者做了一个实验,售价79.8元一公斤的对虾,装进塑料袋后,若在袋底戳一个小洞,将装虾时带进去的水沥干,每公斤还可减少近10%的重量,价格相差近8元。

是时候对这种“渗了水”的消费说不了。长沙一些商家标明“宰杀损失”,并实行“剪袋去水称重”“螃蟹不绑绳”等细节举措,正是为了让老百姓消费时心里有数,购物时不花“冤枉钱”。

买卖关系应建立在平等诚信的基础之上,消费者有权利知道一条鱼宰杀后轻了多少,也理应享受到“不渗水”的消费。

目前,主动标识“宰杀损失”的商家还不多,若能让“宰杀损失”成为水产品销售的“标配”,就能对整个水产行业形成约束,长久以来,既能帮商家构建诚信,树立品牌价值,又能让消费者拥有透明的购物环境,何乐而不为?

责编:徐凯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