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前沿丨人才紧缺!高校探寻精算教育的“诗和远方”

易禹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12-21 21:26:1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易禹琳 通讯员 沈建美 刘依妮

精算是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预测,精算技术是保险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在中国,被称为“金领中的金领”的精算师不过千余人,开了精算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不过14所,精算人才紧缺。

12月19日,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主办精算专业标准化建设研讨会,20所高校齐聚长沙,寻找高校精算教育的“诗和远方”。

2022年,我国精算人才需求预计达2.5至3.5万人

据权威统计,截至2018年4月底,我国有978名精算师,1,123名准精算师,精算从业人员共3,843人,主要集中于保险行业。预计,至2022年,我国精算人才需求达2.5至3.5万人,2027年将达到4至6万人。高校、精算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大数据、互联网、AI、养老、社保等行业领域及监管部门,精算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很多人羡慕精算师的百万年薪,却不知要获得精算师资格证却至少需6至8年,比传说中难考的注册会计师更难。要成为大公司的总精算师,对从业经验更有苛刻的要求。因此,精算师大多在“北上广深”,留在湖南的精算师凤毛麟角。

14所高校设置精算专业,湖南大学2020年首招30人

我国高校本科精算教育原挂靠保险学、统计学专业,2016年至2020年,教育部批准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湖南大学等14所高校开设精算学本科专业。还有一些高校设置了精算项目和精算研究方向。

湖南大学已有近30年的精算教育历史,形成了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批准原湖南财经学院开设精算学专业,201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精算学本科专业。2020年9月,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首招30名精算学专业学生。目标是围绕人工智能、互联网+、风险管控等国家战略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培养既能扎根于本土,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的精算创新人才。

科技飞速发展,精算专业人才如何培养

高校如何把握好精算学科发展的方向、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满足行业的要求、服务国家需求培养精算专业人才?此次研讨会上,30余位高校专家学者与中国精算师协会及美国财产与意外险精算师协会(CAS)中国区负责人献计献策。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卓志教授作了题为“保险科技与保险精算及其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高端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孟生旺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谢远涛、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精算系主任张连增、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谢志刚教授、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保险系主任张琳教授分别就精算学科的知识体系、大数据时代的精算教育、从精算实务分析职业技能要求、网络资源与数学(统计)软件、精算师的高校教育、精算专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当天的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就精算专业国家标准的“5+X”核心课程进行了反复讨论,初步达成了共识,并就后续建立精算教育联盟等构想形成一致意见。


责编:谭思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