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胜美军王牌师——吴信泉中将抗美援朝纪事

  岳阳日报   2020-11-24 00:22:15


□王 幼 飞

吴信泉将军像。

吴信泉(左)在朝鲜战场前线军指挥所。资料图片

首胜美军王牌师

1950年10月19日晚,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率部第一批秘密过江入朝,夜行昼停,23日进入志愿军司令部指定地区。

26日志愿军总部命令39军包围云山之敌。云山位于朝鲜平安北道的一个小城,周围群山连绵。守敌是美骑1师第8团和南朝鲜军第1师第102团。这是39军入朝打的第一仗,吴信泉率部进至指定地域,决定以116师主攻、115师和117师从两翼实施包抄迂回,断敌退路,并将方案上报志愿军司令部。10月30日,志司来电同意进攻方案,将进攻时间定为11月1日傍晚7时30分。1日下午3点多,前沿观察员发现云山外围的敌坦克、汽车、步兵向后移动,当作云山守敌有逃跑迹象向军部报告。“想跑!没那么容易!”吴信泉立即下令部队提前发起进攻。霎时,炮兵火箭炮营对敌展开了猛烈攻击,担负攻城任务部队随即发起冲击,猛扑敌军阵地。天很快黑了下来,枪炮声、喊杀声震天动地,敌人被打得蒙头转向。激战至当夜11时,我军攻克云山外围的全部高地。夜幕中战士发现敌人中有高鼻子外国兵,抓住一个俘虏审问得知,他们是美军骑兵第一师第8团。

美军骑兵第一师是美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皆为“常胜师”, 号称160年来没有打过败仗,被称为华盛顿首创的开国元勋师,第8团是其精锐主力团。“本想吃肉,却先啃上了骨头。”吴信泉既兴奋又紧张,他想起在沈阳召开东北军区师以上干部会议上自己说过:“美国鬼子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怕他个熊?把纸老虎作真老虎打,打他个人仰马翻!”他下决心痛歼美国佬!兴奋地上报情况,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高兴地命令:坚决消灭美军这个王牌!并告已令40军今晚协同围歼云山之敌。

吴信泉立即命令发扬我军近战、夜战、“刺刀见红”的特长,指挥三个师同时发起对云山的围歼战。 黑夜里,战士们冒着炮火,越过沟壕,直插云山街区,与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巷战。他们用爆破筒炸毁敌人用作堡垒的重型坦克,用手榴弹消灭在房屋内顽抗的敌兵,打得美军措手不及,惊恐不已,四散逃窜。虽然美军机械化可迅速撤退,但志愿军已抢占诸仁桥,切断了退路,将美军包围着。美军在飞机、坦克支援下拼命突围,39军战士斗志更加旺盛,随着阵阵冲锋号声,从四面八方冲入云山城,与美军展开了激战,将美军第3营营长罗伯特·奥蒙德少校击毙。吴信泉又令部队乘胜追击南逃之敌,直追到清川江南岸,接到志司指令才停止追击。

随后在肃清云山外围的战斗中,战士们在一座公路桥上发现前方开阔地有4个房屋般大小的物品,走近一看居然是美军的临时机场。他们缴获了4架美机,这是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唯一的一次缴获美军飞机。占据大桥的战士还拦截了满载美军企图向南方逃跑的10余辆汽车,毙敌70余名,俘敌8名,击毁坦克一辆。激战至11月2日清晨, 39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消灭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骑1师第8团之大部及南朝鲜军第1师第102团一部,共歼敌2046名(其中美军1840名),缉获飞机4架,击落1架,击毁与缉获坦克28辆,缉获汽车176辆、各种火炮190门及大批枪支弹药、器材和物资。

与美军正面首次交锋的云山一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王牌军骑1师,极大地振奋了志愿军将士信心。彭德怀高兴地感叹:“美军骑1师从未吃过败仗,如今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啦!”毛主席得报则幽默地评价道:“实践证明,美军不可怕,纸老虎毕竟是纸老虎嘛!”《人民日报》很快做了报道,并为此战配发社论“祝贺云山大捷!”

39军云山大捷,受到彭总和志司的表扬嘉奖,吴信泉受到金日成的接见。云山大捷震惊了世界,后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上将曾写道:“云山的失败,要是美军老祖宗知道的话,会在坟墓里气得打滚!”

生俘美军黑人连

11月的朝鲜已是千里冰封,天寒地冻。彭总分析骄横的美军还会进攻,指示各部队后撤,诱敌深入,关门打狗,发动了第二次战役。

吴信泉严格贯彻志司命令,率部北撤至泰川以北地区,又按志司指示安排担架把100多受伤的美国俘虏抬到公路上释放了,有力地粉碎了敌人诽谤志愿军虐待残杀俘虏的谎言。美国人见志愿军北撤,以为志愿军兵力不多,发动了“圣诞总攻势”,猛然钻进了志愿军总部布置好的“口袋”。25日吴信泉奉命率39军向正面之敌美军第25师发起了进攻。晚上,吴将军指挥39军3个师突破清川江,夜袭大柴洞、上方洞,居高临下,围歼美军第25师。各部队快速穿插,迂回包围,于第二天清晨将美第24团切割击溃。美军一黑人连士兵走投无路,逃命不成,在黑人连长的带领下,全连115人全部举白旗投降。整建制俘虏了黑人连这件事,国内《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美军先说是谣言,但在证实黑人连被俘后,白宫的高层极为震怒,后来提经议会决定立即取消黑人连队的独立编制,从此美军部队不分人种一律实行混编。

吴信泉又率部马不停蹄地向宁边进军,遵照志司的部署,命令116师为中路军前卫师,向平壤进发。12月6日晚,吴信泉率116师克服天寒地冻的不利条件,沿顺川公路一举攻进平壤,成为志愿军第一支进入平壤的部队。而当11日平壤各界正在欢庆首都解放时,吴信泉则已率领39军又向“三八线”挺进了。

首占汉城

1950年12月23日,志司下达第三次战役任务,发动新年攻势,命令39军月底突破临津江防线,直插东豆川,进逼汉城。

美韩军队凭借临津江的江河天堑,早已构筑纵深9公里有三道防线的强大防御阵地。吴信泉反复思考:如何选定突破口?他带领主攻师116师的师团指挥员,战前亲临现场勘察地形,最后选定临津江水道向敌凹进去的部位,作为突破口。这地点虽易受敌人交叉火力封锁,但江水流速慢、结冰牢固,有利于徒步突破,出奇制胜。

吴信泉精心安排第一梯队的主攻116师,在仅距敌前沿150米至300米的地段上,利用江岸多峭壁陡崖的特点,构筑堑壕掩体,7500多人及70多门大炮全都转入地下隐蔽,严密伪装。天正好下起大雪,临津江两岸一片白,美军飞机低空盘旋和地面部队昼夜侦察,都没有发觉异常。31日下午116师精心选择,抓住落日前能见度尚好,敌机停巡的近半个小时,于16时40分发起攻击。猛烈的炮火将江对岸敌人的地堡、工事悉数摧毁,20分钟后,步兵一跃而起,发起冲击,沿着我军炮弹炸点向对岸敌阵地纵深突进。前后不过10多分钟,临津江防线被突破,美韩军队全线溃退。特别是南朝鲜军第1师的1辆卡车,在混乱中竟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沃克的吉普车撞翻,沃克上将当场毙命。吴信泉捉住战机,带领部队乘胜追击,指挥向汉城攻去。1951年1月3日清晨,先头部队与英军展开激战,歼敌2个连,缉获汽车30余辆,打开了汉城的北大门。1月4日下午, 39军攻占南朝鲜总统府,与50军一部率先攻占汉城,为第3次战役画上圆满句号。

吴信泉指挥突破临津江这一仗,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军事学校都把它编入了教材,美国军界公认吴信泉“是志愿军最牛的军长。”

横城大捷

接替因车祸丧生的沃克的李奇微,总结发现中朝军队的后勤补给分困难,志愿军粮弹只能维持7天左右,便研究出“屠夫行动计划” “粘性战术”,待志愿军的补给快结束时,立即实行反扑,并充分发挥美军陆海空协同作战优势粘住不放,增大中朝军队的损失。

在李奇微的新战术面前,志愿军总部决定集结优势兵力,抓住冒进横城之敌,给予狠狠打击,打乱美军部署,1月27日发起第四次战役。志司给39军下达的任务是,与同在东线的友军,在洪川、横城以北地区集结,相机消灭美第2师和南朝鲜军两个师。吴信泉率39军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指挥117师迅速占据龙头里的有利地形,切断了美第2师1个团和南朝鲜军第8师3个团的退路。他分析东线战事能不能获得圆满成功,全看117师能否卡住敌人的退路。吴信泉担心敌人狗急跳墙,会疯狂突围。果不其然,117师刚筑好简易工事,兵力还没有全部展开,从横城正面战场溃退下来的美韩军队便如潮水般涌来。在美军空中飞机的支援下,敌军开始突围,外围又有增援,117师面临敌两个方向的压力。危急!吴信泉立即命令117师巩固既得阵地,扼守公路,粉碎敌人的突围企图。在美军和南朝鲜军轮番进攻下,战役打得异常艰苦,吴信泉不断得到前方伤亡情报,他的心在滴血。在117师的顽强阻击下,南逃的敌人逃不掉,北援的敌人又援不了,美韩军队进退失据,困兽犹斗,拼命向117师阵地发起冲击,美军10余架轰炸机不断轰炸我军阵地,勇敢的志愿军将士与美韩军队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直到傍晚以后,乘着夜幕,吴信泉果断命令117师发起反攻,全线出击将敌斩成数段,分块围歼。战役至12日清晨,美韩残敌全部被歼。

横城一战,117师共歼敌3300余人,俘敌2500多名,其中生俘美军达800余人,创下志愿军一次战役俘获美军最多的纪录,也创造了一个师歼敌最多的战例。击毁、缴获坦克、汽车200多辆,火炮100 多门。横城大捷,39军受到中朝联合司令部通令嘉奖。狂妄的麦克阿瑟曾感叹: “吴信泉是最可怕的中国人”。

“39军是常胜军!”

吴信泉打仗机智勇猛,素以“拼命三郎”誉满全军。他指挥作战,并非蛮拼,而是爱动脑子。在包歼砥平里之敌时,开始打得极艰苦。吴信泉从审讯俘虏得悉:砥平里敌军并非四个营,而是美一个团、法一个营、另有炮兵营、坦克大队共6000多敌兵。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吴信泉,斗胆向上级反映真实敌情,要求更改进攻时间。上级指挥员邓华副司令接受了吴的意见,下达停止当日向砥平里进攻令,结束了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战斗。

美军前线指挥官李奇微得悉志愿军撤出砥平里后,立即筹划了“撕裂行动计划”,企图在中线打开缺口,抄西线后路,占据“铁三角”。面对敌军的疯狂行动,志司决定全线机动防御,争取两个月时间,待后续部队到达再转入进攻。39军奉命在志愿军的中线地区组织防御。吴信泉指挥39军各部在每个山头科学分配兵力,分散敌人进攻的火力;夜间派小分队袭击,消耗扰疲敌人,迟滞其进攻速度。这样采取有效的机动防御措施与战术,使39军坚持运动防御50多天,顶住了敌人每天几万发炮弹的轰炸,以较小的代价给敌以沉重打击。在坚守华川湖一高地战役中,创造了一个连打退敌人一个团11次进攻、歼敌600余人。39军取得歼敌11000多人的战绩,与友军一道粉碎了敌人的“屠夫行动计划”和“撕裂行动计划”, 4月21日结束第四次战役。4月22日,志愿军发起反击,吴信泉率39军奉命执行战役掩护,投入战斗,直到5月21日胜利结束第五次战役。

在志愿军连续5次战役的打击下,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打到汉城一线。美军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死伤10万余人,首次被迫于7月开始与中朝联军进行停战谈判。吴信泉率部南下,指挥各部挖山掘洞,创造坑道掩体,配合板门店谈判,并展开主动的战术反击,共毙敌3000多人。

1951年5月下旬,彭德怀派志愿军副司令邓华,与39军吴信泉、38军梁兴初、40军温玉诚、42军吴瑞林4个首批入朝作战的军长回国汇报,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共进午餐。1952年冬,吴信泉被任命为中朝联军西海岸指挥部第二副司令,仍任志愿军39军军长兼政委。39军在朝鲜战场没有打过败仗,没有挨过批评,39军的将士们说:“38军是万岁军,我们39军是常胜军!”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美国人联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后曾沮丧地说:“我是首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将军,这是美国建国两百年来的第一次战败。”

吴信泉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二枚,二级国旗勋章一枚。1953年5月奉令回国,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

责编:廖慧文

来源:岳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