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学府 其命惟新(5)兼收并蓄

  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2020-11-23 07:40:11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岳麓书院千年弦歌不绝,各种学派在这里融合交汇,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从古老书院到现代大学,这个积淀厚重的文化殿堂古今交融、中西会通。感受今天的千年学府,是不忘历史的继承,也是开辟未来的自信。

记者 鲁超:这首《湖南大学校歌》,确立于1933年,是千年学府传统文化的结晶。在这首四分多钟的校歌中,我们发现“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这两句歌词,反复咏唱了8次,由此可见,湖南大学希望学生能够把“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这句话,唱进心里去。

陈仁仁,岳麓书院教授。在他看来,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一定是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纵观千年,一部岳麓书院史就是在思想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历史。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 陈仁仁:“朱张会讲”最有名,朱熹和张栻,后来有陈傅良啊,他们都是在这个地方上课,这是讲堂。

朱张会讲,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的先河,树立了自由讲学、互相讨论、求同存异的典范。

记者 鲁超:在讲台上有两张椅子,为什么会有两张椅子?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 陈仁仁:两个老师同时讲课,围绕共同的问题,你讲你的观点,他讲他的观点。有观点不同所以就会有辩论,甚至争得不可开交。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岳麓书院走出的魏源,开启了国人“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1897年,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将教学内容增加算学、译学两门“西学”。算学招生50人,译学40人,学制3年。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这几年正在编撰《王先谦全集》。他认为从那时候起,岳麓书院就从古代传统书院逐渐转型为近代高等学堂。

记者 鲁超:我看这里有一个时务报,当时的是不是也会给学生去订阅这样的一种报纸?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邓洪波:对,《时务报》是当时最先进的介绍西方文化或者思想,这是一个很大的报纸。两个学斋订一份报纸共同来看。

记者 鲁超:其实我们当时又有算学又有译学,而且大家都开始读时务报,整个岳麓书院是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风气?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邓洪波:到后面整个湖南在戊戌维新时期,变得除了京城之外,甚至比京城更加这样一个潮流更开放的一个地方。

民族危难之际,岳麓师生们寄望实业救国、教育救国。1916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并创辟实习工厂,从此这里开始了工科教育。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 陈仁仁:这幅对联是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在岳麓书院办学,在1917年,校长宾步程他题写的,“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是一副藏头联,上下联两个字,“工业”两个字。

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经世致用的岳麓学子领风气之先顺应时变。魏源主张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谭嗣同致力于维新变法,不惜以33岁的年轻生命唤醒国人从政治层面学习西方;学贯中西的杨昌济提倡民主与科学,传授学生新思想新文化。从岳麓山出发,他最钟爱的两个学生:毛泽东和蔡和森,实现了他“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宏愿。

穿越历史,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杰出人才群,从这里鱼贯而出。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今天的千年学府,是传统的也是国际化的。岳麓书院设有海外学术交流中心,与剑桥、哈佛、京都等世界知名大学,互派师生、交流学术。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邓洪波:回望我们(岳麓书院)坚守1000多年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我们讲的文化自信,但是我们自信也不是空的,应该还是不能关起门来,我们还必须向开放,我们湖南向外面开放,中国向世界开放,其实这就是一个道理。

漫步在这所没有围墙的校园,一边是古朴素雅的建筑、层林尽染的美景;一边是车水马龙,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世界。学校开设了60余门国际化课程,招收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湖南大学也门留学生 安琪:湖南文化非常开放包容。

湖南大学马里留学生 科塔:回家以后要让家乡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

湖南大学刚果留学生 芊芊:有古老和新技术的东西。

湖南大学学生 刘潇:把中国文化推广出去,也不负我们校训里说的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湖南大学学生 张宇凡:不仅仅要传承好这样一个文化,更要在我们这个专业里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助力我们国家在微电子领域的发展。

胡湘平:培养学贯中西的开放型人才

“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一语道出岳麓书院开放包容的襟怀和气质。治学时,理学心学兼收并蓄,为学修身合二而一。图强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取彼所长补我之缺。近年来,岳麓书院更是把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有机融合,把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当代大学教育,与世界著名高校加强联系、互派师生、学术共享。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今天,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正在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取欧美所长的岳麓书院,必将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培养出更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开放型人才,更好地构筑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责编:徐凯琦

来源: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