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龚杰与毛岸英的革命友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10-18 16:54:04

彭展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在朝鲜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会州陵园),牺牲时年仅28岁的毛岸英烈士就长眠于此。

2010年10月20日,34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与观众见面。这部为纪念毛岸英牺牲6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而拍摄的电视剧,也是我国电视荧屏第一次全面展现毛泽东父子的故事。

笔者回想起15年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几度采访富有传奇色彩的巴陵石化享受副厅级待遇的离休干部龚杰老人,听他平静回顾过往的情形,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龚老1942年参加革命,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解放战争中作为中共代表团军事组成员之一,曾随滕代远将军等到江苏南京梅园新村,为周恩来副主席绘制军事图表,接受周恩来、邓颖超的教诲;大决战期间,作为中央军委作战室的参谋之一,为在河北西柏坡和北京西山为毛泽东主席呈送和汇报情报,聆听毛主席的教诲;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两次担任彭德怀元帅的参谋,并与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2005年,龚老80岁,精神矍铄,记忆良好,每天读书看报。对于自己的经历,老人看得很平淡,对于“传奇”说法,他也是和蔼地笑笑,说“过奖了,过奖了”。采访结束后,笔者送题为《传奇人生,活的历史》的稿件请他老过目把关,他从头到尾认真细看,看完后还在第一页的上方签上了“龚杰”的名字。

老人当时就是在家中第一次详细讲述了他参加抗美援朝,在彭德怀身边当参谋,与毛岸英结成革命友谊的往事。

1950年10月5日,党组织突然找正在中南海作战室工作的龚杰谈话,通知其准备“跟首长出差”。半小时后,龚杰乘车进入北京饭店待命。这时,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成普、参谋徐亩元也进入北京饭店待命。

第二天上午,龚杰他们见到了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的彭德怀,才知道将跟随这位首长“出差”。后来,龚杰看到了早已熟知的毛岸英(当时毛岸英在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龚杰当时回忆说,他认识毛岸英时就觉得眼前这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长得和毛主席有些神似,说话比较少,给人感觉谦虚厚道。

龚杰和毛岸英见面后,两人通过交谈,也才都得知将一同跟彭总“出差”。那一年,毛岸英28岁,龚杰24岁。

10月7日,龚杰陪同毛岸英去了中南海毛主席所住的菊香书屋。毛岸英是准备父亲辞行,但是毛主席当时不在菊香书屋。站在外面等候的龚杰,看见毛岸英提了个箱子和两支手枪出来。在回北京饭店的路上,毛岸英将一枝枪送给龚杰。“可惜那把枪后来留在了朝鲜战场上,”龚杰回忆。

1950年10月8日,永载史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有四件事都在这一天发生:毛泽东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离开北京赴东北率领出国作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个志愿兵——毛岸英经彭德怀批准离开北京上前线。当天上午7时,北京南苑机场,一批负有特殊使命的的人物:彭德怀及其秘书张养吾、警卫员郭洪光;高岗及其秘书华明;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成普、参谋徐亩元、龚杰;机要参谋海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和几位苏联同志乘坐一架伊尔-14型飞机,来到沈阳。

直到在10月9日召开的军区高级干部会上,龚杰才知道即将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斗。此时,他感到这次出国的意义重大,深深敬佩毛主席、周总理的战略眼光,领会到什么是国际共产主义,而最让他感动的是,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支持儿子上前线。

1950年10月11日,在沈阳前往丹东的列车上,成立了野战指挥所。在丹东烈士陵园,龚杰拍摄下了身着朝鲜人民军军服的毛岸英和徐亩元、海鸥、张养吾、郭洪光的合影。这张珍贵的照片,是一张证明毛岸英参加志愿军的照片。到了朝鲜后,龚杰将底片寄给当时在中南海照相科工作的侯波(著名摄影家)。没多久,侯波给龚杰寄了一张样片。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到达朝鲜。在朝鲜战场上,彭总为掌握最前沿的情况,将指挥所与13兵团指挥机关合并,在离前线很近的地方组成志愿军司令部(也称“彭德怀作战室”)。在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担任彭总的翻译和机要秘书,龚杰担任参谋,他们一天到晚在彭总身边工作。彭总住里屋,他们住外屋。

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龚杰逐渐得知时年52岁彭总尽管因多年征战,身患风湿病、胃病和痔疮等多种疾病,但仍服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排,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困难面前,带领志愿军官兵,发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在龚杰的印象中,身处战场的彭总对毛主席和金日成元帅很尊重,经常起草作战电文,尤其是请示毛主席的报告,全部由他亲自起草,他对高级将领要求很严格,对他们这些参谋很和气,常常提醒他们处理事情要细心,千万不能出错。

在朝鲜战场上,每天都有敌机不停地在上空扫射、投弹,而彭总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在前线指挥战斗。1950年11月25日早晨,洪学智副司令员急忙来到彭总作战办公室,请他到山腰上一个防空洞内去办公,彭总不肯。平时与彭总说话比较随便的洪副司令员顾不上彭总发脾气,拉着他就出门。他们俩和早在那里等候的邓华副司令员一起研究第二次战役打响的时间以及战斗打响后如何纵深穿插等问题。

两小时后,彭总叫秘书杨凤安到作战室去问问前线情况。当天,作战室里有成普、徐亩元、毛岸英、高瑞欣等人,龚杰因头晚值班,回洞休息去了。上午10点左右,敌人来了4架重型轰炸机,第一次飞过指挥所上空没有轰炸。但随后又听到飞机响声,成普、徐亩元到西门瞭望,毛岸英与高瑞欣在房子中间,成普见天空正落下许多白亮点,连忙喊道“快跑!”话音未落,100多枚凝固汽油弹一下子就烧了起来,作战室被熊熊大火包围,毛岸英、高瑞欣两人无法跑出火海壮烈牺牲。

龚杰回忆说,彭总听到毛岸英和高瑞欣牺牲的消息后,沉痛万分,连话都说不出来。当天下午,彭总亲自起草电报向毛主席报告毛岸英、高瑞欣牺牲的情况。

龚杰得知他两位亲爱的战友牺牲的消息后,化悲痛为力量,在作战室里继续冒着生命危险努力工作。“毛岸英很有才学也很有才干,和人相处又好,他的牺牲真是非常可惜。”笔者记得,讲述到这里时,龚老端详着自己珍藏的为毛岸英等拍摄的照片,语音哽咽,眼眶湿润。

1951年5月,在朝鲜战场经历了5次大战役后,龚杰回到北京但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部训练局参谋,1964年转业到地方,先后任南京第1101工厂副厂长、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工建处副处长、组织部副部长,1985年11月离休。

时间如白驹过隙。今年9月3日,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笔者又找到15年前公司开纪念座谈会时龚老等17位老革命共同签名留念的《见证抗日影像档案》一书翻阅。遗憾的是,龚老的笔迹犹在,人已驾鹤仙游。

龚老是2008年4月因病在长沙住院去世的。听说,他逝世后,家属和组织遵他老遗嘱,就在长沙的一个殡仪馆简单开了追悼会,公司报纸和电视台也都没有发讣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就是以这样一种平和淡定的从容离去,有如秋叶之静美,令人更生无限的敬意。老人虽然仙去,但他的英容笑貌,他的革命风范,都给后人留下难忘的历史追忆。

“我不是传奇,只是经历了革命的风风雨雨,包括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内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无数为国、为人类和平事业捐躯的先烈,我们更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这是五年前龚老所说的朴实话语。今天,随着时间的过去,像龚老这样的先辈会越来越少,好在人们可通过类似《毛岸英》这样的影视作品以及历史资料等来回望历史,重温历史,缅怀英烈,继承传统,开创未来。这样的纪念,永远都不过时,也永远都需要。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