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展丨湘博新展,带你体验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美学

  新湖南客户端   2020-10-15 18:27:29

(开幕式现场)

新湖南客户端10月15日讯(通讯员 杨晨曦 李叶 记者 廖慧文 视频记者 张劲夫)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不少人的回答是宋朝。就文化而言,宋朝社会是中国历史上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的高峰之一。那么,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上午,湖南省博物馆原创大展“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以下简称“宋朝慢生活展”)隆重开幕,带领观众体味宋人的生活美学。

“闲来弄风雅,细品浮萍生”。本次“宋朝慢生活展” 选取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的9个生活片段,通过古琴、陶瓷器、书画、青铜器、银器等80余件/套文物场景化的有机组合,创意化的展陈设计,集中展示了宋朝人泼墨挥毫、品茗饮酒、焚香赏花、抚琴对弈、鉴古赏玩等世俗生活,展现出宋代文人雅士恬静风雅的生活范式。

其中第一个场景片段为“晴窗抚琴”,通过一把宋代“万壑松风”琴,辅以宋徽宗《听琴图》为背景,配上优雅深邃的古琴音乐,展柜、托台设计成宋代琴桌模样,展示宋代文人“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诗意生活方式。

信手弈棋)

“忘忧清乐在枰棋”,第二个场景片段“信手弈棋”中,将展台设计成围棋盘式样,摆放围棋子、棋罐等文物,向公众展现了宋人对弈棋的喜爱,和他们自寻娱乐的悠闲生活。

第三个场景片段“挥毫作书”,借助制作精良、风格素雅的宋代文房工具,以及书法作品《陆游自书诗卷》,来反映宋代文人的书房之乐;同时,藉此展示以陆游为代表的文人在诗词、书法上讲究意趣的特点,正如黄庭坚所言书写追求“心意闲澹”,也让公众从中体会到一种质朴、隽永的境味。

第四个场景片段“兴起作画 ”,通过一组山水画、一组花鸟图,体现了当时绘画、挂画、赏画已然成为宋朝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表现出宋代文人“寓兴于画”“自娱于其间”的心态。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上自帝王下至普通民众,不同阶层对茶事活动的参与与热爱程度是史无前例的。第五个场景片段“品茶论道”,借助完整茶具组合与《撵茶图》,揭示出宋代茶文化的盛行。毫不夸张的说,茶,已成为宋代文人雅士的灵魂伴侣。他们以茶会友、引茶入诗、以茶入画,孕育出清旷闲雅、平淡自然的文人气质。

第六个场景片段“把酒临风”,通过完整的酒具、食具组合,辅以《文会图》为背景,展示他们或浅斟低唱,或纵酒高歌,不求酣醉只求清趣的士风雅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正是他们以酒为媒介,寄情其间,放松身心的恬淡追求。

(通讯员供图)

第七个场景片段“折枝插花”,通过展示宋朝花瓶、花盆等实物和相关辅助图,讲述文人闲暇之余喜爱瓶插花卉的风雅之事,反映宋人爱美、爱花、爱自然的审美风尚,折射出文人内敛、理性、清雅、俊秀的气质。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第八个场景片段“燕居焚香”,通过展示宋朝熏炉、香炉等实物和相关辅助图,反映出文人喜爱以香为伴的恬静生活,折射出他们风雅谦恭的修养和人格。

第九个场景片段“玩古清赏”,以宋朝复古礼器为引子,通过少量宋仿古器,突出其造型、纹饰等方面的仿古与创新。宋人以古为尚,“备物致用”,将古意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和陈设器,彰显了时人好古清赏的审美情趣。

展览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王树金表示:“我们展览的目的不在于让大家着重关注文物,而是想通过文物来展现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态度。希望大家在看这个展览的时候,思考一下宋代的文人雅士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当下是不是可以学习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理解。”

在常规型视觉观展模式的基础上,本次展览还借助艺术设计,首次大胆采用现代简约风场景营造参观环境,融教育活动、观众互动于一体,让观众亲身体验宋朝人慢生活的“美妙”。

此次展览由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佛山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等13家文博单位共同主办。

参观小贴士:

全价票:50元/人

优惠票:25元/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在校学生、60周岁—65周岁、低保户凭有效证件享受优惠价格)

免票对象:14周岁以下儿童,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

展出日期:2020年10月15日——2021年1月15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展出地址: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

咨询热线:0731——84415833/84475933

责编:廖慧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