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怀追忆中传承英烈精神——湖南烈士纪念塔陈列展厅背后的故事

刘燕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10-02 05:45:00

在缅怀追忆中传承英烈精神

——湖南烈士纪念塔陈列展厅背后的故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燕娟 梁可庭

9月30日,湖南烈士公园,满园翠绿中,一座高耸的烈士纪念塔巍然肃立。塔堂正门上方,“湖南人民英雄纪念陈列”几个大字遒劲有力,三三两两的市民、游客走进展厅,瞻仰塔内陈列的烈士挂像及遗物,追忆英烈事迹,在缅怀追思中传承英烈精神。

分阶段展示140多位湘籍烈士代表事迹

湖南烈士纪念塔于1959年建成对外开放,采用上塔下堂、塔堂合一的设计,下方的塔堂设有东、中、西3个厅,总面积为872平方米。

“展厅以时间为脉络,分阶段展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40多位湘籍烈士代表的事迹。”湖南烈士纪念塔讲解员刘慧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来到了西厅。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段民族的屈辱史和人民的斗争史,湖南人始终走在斗争的前线。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是其中代表,他也是中国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于是一批批英雄志士走上革命道路。”说到民主革命的领袖,刘慧特别提到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的蒋翊武,他是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蒋翊武,湖南澧州(今澧县)人。1911年,他积极促成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担任文学社社长,被推举为武昌首义总指挥。起义计划意外暴露,危急时刻,蒋翊武以总司令名下达十道作战命令,促使起义在仓促爆发的情况下有序地走向成功。1913年,蒋翊武奋起抗袁,首倡“二次革命”,后遭袁通缉,被迫亡命出走,8月29日路经广西全州时被捕,对袁世凯的劝降利诱,坚强不受。9月9日,蒋翊武在桂林英勇就义,时年28岁。

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刘慧介绍,黄爱和庞人铨是“中国第一次为无产阶级而死的先烈”;欧阳立安是龙华二十四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牺牲时年仅17岁;蔡申熙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牺牲时年仅26岁。

“这位是陈树湘烈士,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讲到他‘断肠明志’的故事。湘江战役中,他绞肠自尽,为苏维埃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刘慧介绍,还有黄君珏、彭士量、郑家溉等,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新中国成立后,同样有许多烈士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宝贵的生命。2019年,在中宣部评选的“最美奋斗者”活动中,毛岸英、欧阳海、罗盛教、雷锋、罗建夫、谭千秋、张超等多名烈士入选。

多次增补烈士事迹,“十一书”中5人是湘籍

烈士纪念塔建成以来,经历了几次修缮,陈列展厅内,也多次增补烈士遗像和事迹。

刘慧介绍,2009年,在新中国诞辰60周年前夕,烈士纪念塔大修,同时增补陈列了一批湘籍著名烈士,其中有6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湘籍国民党将领:齐学启、萧山令、李必蕃、罗芳珪、彭士量、吕旃蒙。去年,再次增补陈列了3位烈士,分别是周访、陈昌、张超。

同时,陈列方式上也进行了人性化处理,革命烈士夫妻不再分开陈列。展厅内,有一封陈觉烈士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流畅工整的笔触中,感受到的是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从容和满腔真情的流露。

“战争年代,很多夫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刘慧介绍,展厅内共展示了4对革命夫妻的英雄事迹,除了陈觉夫妻,还有早期革命夫妻典范向警予、蔡和森,他们都是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蔡和森最早提出了“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和她的丈夫何孟雄,双双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发出“头可断,血可流,此志不可移”呐喊的田波扬和妻子陈昌甫,用生命捍卫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刘慧特别提到,去年,作为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以“就义书”“无字书”等震撼人心的“十一书”为线索,选录了11位英烈不惧流血牺牲、以身许党的感人故事。其中有5位是湖南籍,分别是夏明翰(就义书)、王尔琢(托孤书)、陈毅安(无字书),以及寻淮洲(请战书)和左权(决心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位烈士都如同一座丰碑。刘慧告诉记者,近年来,前来瞻仰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参观者越来越多,每年接待前来缅怀参观的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敬仰英雄,更重要的是要让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责编:姚茜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