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0-09-22 15:11:4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肖星群 文迪光 李青平 龙明伟
“同学们,桂花雨是什么呢?”9月8日下午,涟源市渡头塘镇新田小学的五年级教室里,语文教师聂艳正在教学课文《桂花雨》。“上午在市里参加教师节表彰活动,耽误了一节课,下午我得补上来。”
为了农村孩子的茁壮成长,今年43岁的聂艳扎根家乡,致力于乡村教育已整整25年。
怀着梦想成为教师
聂艳的父亲是渡头塘镇一名普通教师,小时候,她常常模仿父亲拿根小棍子当教鞭,教小伙伴们念书写字。1995年,聂艳从娄底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参加工作后,她不断向老教师学习,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提高自身能力。1997年,聂艳代表渡头塘参加涟源市教师基本功比武,获得农村组一等奖。按照赛制,她代表涟源市去娄底参加比赛,又获得了个人基本功单项第三名的好成绩。
新人崭露头角,娄底市和涟源市城区一些学校向聂艳抛出了橄榄枝,她拒绝了,“山里的孩子同样需要良好的教育。”而与聂艳参加比赛的一些教师大部分都进入了城区学校。聂艳也有过动摇,想过离开农村学校,去寻求更好的发展。但后来,一件事彻底坚定了她的想法:2009年冬天,在镇中心小学任教的聂艳,期末考试被安排到新田学校监考。
走进考室,聂艳震撼了:陈旧的课桌,屈指可数的几个学生眼里流露出求知若渴的神情。后来跟学校老师聊天得知,新田学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留不住教师,学校教学质量差,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都转走了,留下的都是家庭贫困的孩子。
聂艳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去新田学校教这些孩子。”她的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经过反复沟通,同在中心学校任教的丈夫黄学军才勉强答应妻子去新田学校试试,结果这一“试”就是10年。
怀着爱心育人教书
聂艳到新田学校的第一天,就有一群学生跑过来“告状”:“校长,聂涛打了同学。”“老师,昨天聂涛在放学路上踩了人家的庄稼。”……通过家访,聂艳才知道聂涛一出生,妈妈就丢下他走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由奶奶一手带大,奶奶从小过分溺爱,聂涛由此养成了不少坏习惯。
聂艳针对聂涛制订了一个方案:在学校时常找他谈心,告诉他哪些问题要改,怎么改。经常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发现他的优点与进步及时表扬,并奖励他一些小礼物。同时,告诉他家人不要打骂孩子,要多关心多表扬他。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聂涛变了:早上来学校不再到处捣蛋,而是认真打扫责任区卫生,对老师对同学也变得有礼貌了。
这么多年来,聂艳多次遇到像聂涛这样的留守儿童,“只要付出爱,一定会改变他们的坏习惯。”无论是作为校长还是教师,聂艳坚持先育人再教书。
到新田学校担任校长的聂艳发现各个班上绝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不爱学习、不守纪律,整体素质较差,平常在中心小学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新田学校可能要用三节课才能完成。聂艳那时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课堂,她每节课都会参考教案、网络名师课堂,然后结合孩子们的实际做好教学前准备,每节课她都会花费两三个小时备课。
言传身教,孩子们慢慢变得团结有礼,乐于助人。前不久,一位老人推着三轮车往学校食堂送大冬瓜,怎么也上不了校门口那个坡,10余名学生看到后,走过去用力帮忙推。望着孩子们脸上的汗水,聂艳欣慰地笑了。学校的一些年轻教师也受聂艳感染,在校工作四五年从没有提出过“走”的想法。
为了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聂艳组织各班开展了很多特色活动:古诗新唱,慰问抗日老兵,开展叠被子、折衣服等生活技能比赛,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六一”儿童节排演节目,国庆节自制国旗……这些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家长与村民的肯定。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回流的学生多了不止一倍。“现在的读书声比前些年大了很多。”附近村民聂小红高兴地说。
25年来,聂艳一直在践行自己的教育初心,她个人多次获得市“优秀教师”“优秀辅导老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我愿意做那深深扎入泥土的根,为一棵棵幼苗提供知识的营养,让它们在阳光雨露滋润下郁郁葱葱,长成参天大树。”
责编:曾玉玺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