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的第二次突围(上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9-22 11:29:55

龙门的第二次突围(上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童丹平 龚茶林

说到“龙门”,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联想。联想“鲤鱼跳龙门”,联想“龙门客栈”,甚至“新龙门客栈”和张曼玉美女。

平江县也有龙门,是一个镇,与江西修水为邻,地处湘赣边境,虽处深山,地位却不低,它是国家长江黄金水岸战略长沙、南昌、武汉三角城市群中的卫星镇。

龙门,非等闲之地,它是红色革命的摇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旗帜诞生于此。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原平江工农义勇队),从江西修水出发,经龙门向长沙进军。行至金坪,遭叛军反戈袭击,损失惨重。部队败退至龙门后,收集1000余人,就地驻扎,师部设在龙门张氏祠堂。

为了重整旗鼓,部队按照毛泽东、何长工的指示改号为中国工农红军,并赶制一面镰刀斧头大红旗,树立于师部。

当年,彭德怀统帅的红五军,就是从这里突围、挺进井冈山。

云起龙骧

1928年7月22日,国民党军湖南省独立第五师一部在彭德怀、滕代远的领导下,于平江县举行武装起义,攻打县城。解放了很多被捕的仁人志士,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平江起义胜利的消息象春风一样吹遍四方,鼓舞了平江一带的共产党、游击队和老百姓。同时,也震惊了在湘军阀,他们惊恐万状,慌忙由长沙调遣了6个团,向平江县城扑来。

起义军在平江县城坚守了一个星期,然后与敌人激战了一天,最后主动放弃了县城,向东部山区黄金洞方向转移。

彭德怀与滕代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果断决定奔向井冈山,与毛泽东和朱德创建的红四军会师。

8月底,红五军从黄金洞出动,向井冈山进发。国民党反动派派出大量部队,对红五军进行疯狂围剿。

敌人前阻后追,红五军在平江、浏阳地方游击队配合下,在湘鄂赣边境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战。他们边打游击,边转移,几乎每天都要与敌人进行战斗,最多时一天打了八仗。

由于战斗频繁、生活艰苦,许多同志为革命光荣地倒下,献出了宝贵生命。也有一些旧军官和动摇分子,经不起革命严峻的考验,临阵脱逃或叛变投敌了。

部队行至江西万载,遭敌鲁涤平部袭击。激战中,红五军损失很大,只得退回平江、修水、铜鼓三县边境一带休整,第一次去井冈山没有成功。起义部队原来有2000多人,经过2个多月的转战,只剩下500余人。

战龙在野

龙门镇素有“将军之乡”的美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当之无愧的“红色沃土”。

龙门镇有革命烈士张勉之、裴湖宾等932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震惊中外的“龙门惨案”也发生在这里。现建有“龙门烈士陵园”。

张令彬、张平凯兄弟和裴周玉三人都出生于龙门镇的贫苦农民家庭,幼时三人同饮一井水。

早在1925年,大革命的怒潮波及平江时,张令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8年,彭德怀率红五军抵达龙门休整。听说彭德怀在龙门招兵,早已按捺不住的张平凯将锄头一丢,拉上同伴裴周玉就走。裴周玉在家是个裁缝师傅,原本上街看热闹来着,这一拉——就此参加了革命。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龙门三伙伴不畏艰难困苦,屡立战功。在一次战斗中,裴周玉受伤了,没药,用铁丝绑上酒精棉球从伤口穿过去,便算消毒了……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衔授勋典礼。张令彬被授予中将军衔,张平凯、裴周玉被授予少将军衔。自此,“一井三将军”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一井三将军”雕塑高高耸立在龙门镇文化广场上。

话说第一次去井冈山失败后,休整期间,彭德怀决定:一方面部队分散到各乡,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农民协会,建立苏维埃政权;一方面把部队中的反动军官清洗出去,发展党的组织,同时进行整编,将500多人编成5个大队。人数虽然比起义时少了,但更加纯洁、更加巩固、更加团结,也更有战斗力了。

当年秋天,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迈开坚定的步伐,第二次奔向井冈山。

为了隐蔽我军去井冈山的意图,打乱敌人的部署,我军主力首先向湖北边境运动。每到一个地方,就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和游击队。不久,部队又发展扩大到数千人。

十月间,红五军到了台庄。军党委与湘鄂赣特委举行了联席会议,决定将红五军主力部队与平、浏地方游击队合编为五个纵队,三个纵队由黄公略同志统率,留在平、浏地区继续打游击,扩大湘鄂赣边区根据地;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军部和两个纵队,奔赴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

在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下,红五军将士披荆斩棘、势如破竹,沿途打土豪,把财物分发给贫苦的农民;消灭地主武装,夺取枪枝武装自己。

红五军经万载到达莲花,与毛泽东、朱德派来迎接红五军的毕占云所率领的红四军特务营汇合。

1928年12月11日,红五军和红四军终于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了。

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鄂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加快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推动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继续向纵深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实力;坚定了党和群众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

神龙摆尾

1995年,龙门镇由原龙门、泉水、大口塅三乡合并。辖36个行政村(2016年合并成26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有205平方公里、有耕地2.8万多亩、水田2.3万多亩,山林11万亩,水域2314亩。

与龙门镇一河之隔的是江西修水县大桥镇。其人口、面积与龙门差不多,年财政收入已达2000多万元,是龙门的5倍。两镇相邻,天壤之殊。

“必须缩小差距!”这是龙门镇上下的共识。

“边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强镇”是龙门人给自己的定位。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湖南省启动省际边界口子镇专项建设,龙门镇有幸搭乘了驶向春天的快车。

省发改委下拨龙门专项资金600万元。时任镇长彭小林介绍,岳阳市、平江县两级也配套了500万元,龙门镇还自筹了500万元。

他们请来北京华诚博远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专家,精编了《龙门镇特色建设总体规划》;镇政府出台13项鼓励措施,激活龙门镇集镇发展;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及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力构建功能完善,集边贸、旅游和农业现代化一体的省际边界特色镇。

该镇投资近2亿元,建设特色商业街2条,新建统一规划外景地房屋12栋,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新建了建筑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100多个铺面或摊位、20多套公寓的综合大市场;提质改造了将军北路、集镇至南坪等3条道路;完成了镇中心小学建设;引进中平置业公司开发翰岳府,启动镇中心卫生院、幼儿园建设。近5年新建建筑总面积10多万平方米,超过原有建筑面积的总和。

目前,面积由0.5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000人增加到了1万人。时任财政所长胡杰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综合大市场工程,镇财政投入700万元,建成后售价达900万元,镇里用赚来的200万元,建造了文化广场;还有1100平方米市场摊位租金,用于农贸市场的管理。“建农贸市场,为财政生了财,盈余部分又用于建设。”

周日清晨,余家小女孩在为妈妈临时守摊位,她家是市场老业主。以前的旧市场,一到刮风下雨,满地污泥浊水。如今,她不再担心妈妈在市场内吹风淋雨了。

在三十都村田塘组的工地上,老百姓经常看到灯火通明。“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实现时间倒排、工期倒排。”副镇长徐兴华每天对着施工队重复着同样的要求,加班加点已成为一种常态,龙门镇污水处理厂如火如荼地推进着。

见龙在田

2018年7月21日7时30分,平江县城飚出一支车队,直奔龙门镇。

“重走父辈路,精准扶贫行”——这是红二代、红三代慰问烈士后人、特困学子而组织的一个活动。

龙门早早醒来,张开双臂,欢迎英雄的儿女回家。时任镇党委书记谭晓峰和镇长朱劲松早早地等在路口,等待远方亲人的到来。

将军、老领导的后人们也都年迈体弱了,有些步履蹒跚。有中部战区112师政委郭长河、彭德怀之侄外甥张峰、滕代远之子滕飞政委等人。

看到烈士的后人——林桃春烈士之孙林杏光、吴斌全烈士之子吴勤生、吴好思烈士之女吴自香等人,他们都虔诚地鞠躬,并郑重地拿出慰问金。

烈士后代代表、邹应凡烈士之孙邹巨臣代表受赠对象,真诚表达了他们的谢意和敬意。

将军的后人慰问烈士的后人,入情入理,有情有义。

11时20分,红二代、红三代来到长寿镇“将军希望学校”报告厅,对特困学子举行了捐赠仪式。馈赠的是全部的真情,接收的是永远的祝福。

乡亲们感动莫名,不断地向红二代、红三代致敬!将军希望学校校长吴文辉也连连向远道而来的亲人鞠躬致谢!

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情感,红色后代们风尘仆仆来到了加义镇,看望了这里的贫困的父老乡亲。加义镇党委政府把这批亲人带到了一个叫咏生的地方。

咏生原是一个乡镇名,也是一位红军高级将领的名字,他本名叫高咏生,是一位师长,但在战争中牺牲了,所以后人把这片地方命名为咏生乡以纪念他。

在湖南革命史上,咏生有着自己的位置。这里曾建起了苏维埃政权。红二代、红三代参观了咏生苏区旧址,观看了展览,慰问了3户烈士后人。

开国上将王平长子范晓光、江苏省委原第一书记江渭清之子江旅安等慰问了原咏生县委书记周宜高之孙、74岁的周其伟。1935年,为了掩护亲密战友江渭清,周宜高牺牲于周方村白花尖。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之子袁振威教授慰问了红十六军战士吴先扬之子(全国解放后被评为革命烈士)吴述桃。

江旅安还慰问了红十六军连长涂瑶阶之继子涂光前,涂光前目前在加义光荣院安度晚年。

“重走父辈路,精准扶贫行”活动还给当地贫困户捐了款。

黎明即起,豪情勃发,披着晨光而去;薄暮冥冥,深情眷眷,戴着星月而归。红二代、红三代们从咏生回到了县城。他们都说:“父老乡亲,我还会回来的。”

飞龙在天

龙门位于平江的上东乡,上东乡男人外出时都有一件标志性的装饰品——一条自家织制的大布手巾。它长五尺、宽一尺,是男人们劳动时的护身符。出汗时,可用来擦拭;负重挑担时,系上它能保护腰椎不致受损。缠在头上可挡风、可遮雨。

大布手巾还有两个妙用,现在的人是不可能猜出来的。一是出远门做挑担买卖时,可把食物或大洋(银元)用手巾包裹系在腰间,可作布袋用。二是遇到歹徒袭击时,身边的手巾是防御武器。以前的龙门人爱习武,经训练后,长长的大布手巾在手中快速舞动能抵御刀棍之类的武器进攻,若是弄湿,效果更好。

大布手巾是龙门人民勤劳勇敢的见证。近年来,龙门镇紧跟时代脚步,变革图新,以建设湘东北边贸重镇作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集镇建设,发展边界贸易,繁荣边界文化。龙门走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新龙门,新产业,带给了龙门新希望;筑巢引凤、融智融商的理念,引发了龙门的活力。” 镇党委书记张创国告诉记者,“大革命时期,龙门可以突围。经济建设时期,龙门必定可以再次突围!”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龙门镇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

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是真正的绿色乡镇。镇内还有车田的川岩、泉水的绞车关、何仙洞、斗谷尖、白毛的“棺材石”、小江的“仙人脚壁”等地景点,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

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了龙门独特的发展优势。

该镇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对接石牛寨景区,石牛寨景区至白江村7千米游步道基本建成,土白、石白公路提质改造项目亦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预算编制等工作。大力推介“贝壳海”“穿岩”“印象汨源”等景点,做活本土品牌;同时,开发了“大块笋”、腊肉、土鸡和乡里黑山羊等特色食品,形成“快乐乡村主题游”和“美景美食主题游”两条主线。还建设了集酒店、餐饮、特产、停车、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游客接待中心。

2017年以来,该镇共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他们还利用石牛寨旅游辐射,大力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汨水源客栈”老板告诉记者,“五一”期间,其营业额达4万元。

汨水平静,沙滩安详,碧树参天,成群的喜鹊热热闹闹地迎来送往。印象最深的是以“龙门”命名的酒店和餐馆特多。

“到底有多少‘龙门客栈’?没统计过。”张创国对记者说,仅308沿线到石牛寨就有农家乐132家。过去落寞的边界小镇,如今成了旅游兴盛、边贸繁荣的特色镇。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该镇白江村则利用地域特点,主攻“露营”,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

在龙门餐桌上,梅菜扣肉已成游客必点的一道菜。向斌介绍,该镇依托当地龙头企业“胖子香”梅菜扣肉厂,种植雪里红2000亩,每亩为种植户增收2800元。雪里红又称香青菜,是制作梅菜扣肉的必备原材料。

龙门镇距县城有76公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67户,共计7600人。为了让贫困户都能脱贫摘帽,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该镇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一有力之举,以实现尽快脱贫致富。

在产业的选择上,他们充分征求群众意愿,邀请专家进行土壤检测,最终选择了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包销售的中药材这一产业。与县工信局和县中药协会进行对接,被纳入为上级重点支持乡镇,引进岁物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在渣坪等村试点建立300多亩实验基地,正在筹建道地平术研究院。

在模式的推广上,该镇按照“政府主导、公司投入、保底收购”的思路推进,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政府负责宣传发动,公司负责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培训。同时,镇财政还拿出2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基金,采取先种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贫困户积极投身产业发展。

深秋季节,龙门镇呈现出一番新的农忙景象,很多村民都忙着种植中药材。

对贫困人口的扶贫、扶智,龙门在不懈努力。泉水、福寿等村扶贫在整体推行,全镇5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生产发展。

2019年9月,龙门镇中心小学的师生顺利搬进新的校园。高标准的教学楼,舒适靓丽的教室,新潮的现代教学设备,让师生们倍感幸福。

平江十二中的四层教学楼建设工程也已经扫尾,很快将交付使用,师生板房上课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现任镇党委书记张创国一上任,就到平江十二中等学校进行调研。

龙门镇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强镇之基、民生之本、和谐之源。每年都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数十万元用于慰问和奖励教师、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据统计,龙门镇通过多种途径争取资金,近3年对教育的投入为5410.8万元,创造了边远贫困乡镇办教育的典范。

2019年9月,在广州中安电工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镇党委书记张创国与来自深圳、东莞等地的龙门籍乡友商谈,他详细介绍了龙门教育当前存在的困难,倡导成立平江县龙门教育基金会,旨在通过奖教教学,让更多优秀的老师留在龙门,让更多的学生走出龙门。目前,该基金会认捐资金达800万元,已到账500余万元。

“一个月之内,将红线范围内的19栋房屋全部拆除到位。”这是龙门镇党委、政府2020年3月初向县平益高速项目指挥部立下的军令状。领下任务后,龙门镇党政一班人迅速行动,包村负责,通过不停地上门宣讲政策,做思想工作,确保了任务的按时完成。平益高速龙门段全面完成了征地拆迁、交地清表工作,桥梁工程、路基工程有序推进,进度位居全县第一。

“那天,我们去柘溪签征拆协议,碰到了一个精神病对象,还没等我们坐下,他就拿刀劈了过来,好在我跑得快。”回想这事,镇综合执法大队队长陈诚说“至今还有些后怕”。

镇项目办主任李军辉说,自己的车今年跑的里程数明显增多了,整天行走在“两江”之间。因为龙门又推进了两个大的项目,总投资6000余万元的白江、浊江水生态修复项目于2020年上半年同时启动了河堤建设。

镇长向斌正在指导着平江县自来水公司龙门水厂项目的三通一平工作。2020年8月,投资2000余万元的龙门镇安全饮水项目管网工程已经完工。县自来水公司新设立机构,派出人员,常驻龙门,负责龙门片的运营管理,不论是成效巩固上,还是后续服务上,彻底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顺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记者徜徉于集镇周边,发现一栋栋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静立在汨罗江岸,与墨绿的大山融为一体,如一轴半卷半舒的水墨画。

涓涓清流沿着田间规划有序的渠道流淌着,远处时而传来阵阵欢快的鸟鸣。近年来,该镇投资4000余万元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安居保障房10余万平方米。

龙门镇对内山片6村,进行了生态移民。他们将生活环境恶劣、不适宜人居发展的群众迁出,集中安置。

“如今的党和政府好啊!我一家原来住在交通闭塞的高山上,屋后还是地质灾害隐患点。”64岁的福寿村村民孙湘访笑着说,“现在搬迁到福寿安置点,不但水、电、路方便了,两口子还可以在家门口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上班,一个月可以赚3000多元。”

“大片烟笋,真是名不虚传!好吃!”“汨水源”餐馆里,一位食客一边吃菜,一边赞叹。这家餐馆是移民户吴家嫂子开的,她的“大片烟笋”名声远扬,可谓一绝。不少食客尝过之后,念念不忘,将此菜传到了网上。更多的客人,从北京、上海等地慕名前来,只为一饱口福。

养老院里生活着军烈属,敬老院里安置着63名五保老人。这两个群体,由民政提供保障。三十都村五保户吴青梅老人没有房子,又不同意去敬老院过集体生活。镇、村便为她盖了50平方米的房子,定期供给生活物资。联村干部陈海波来看她,她喃喃地说:“如今的政府,真的好啊,我住的、吃的都不愁了。”

近年来,龙门镇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非常大。要求非常严,效果也非常好。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庄,都是面貌焕然一新。

在龙门居委会张氏老屋场,镇党委委员黄颖龙戴着草帽,皮肤被晒得漆黑,长裤脚卷到了膝盖,正指挥着挖掘机对10余栋“四房”进行拆除,汗水已让他原本浅蓝色的短袖变成了深蓝色。据他介绍,龙门镇两年内成功拆除“四房”1100栋115788平方米,修缮偏杂房128栋9457平方米。

街道集镇的路面全部铺上沥青,干净的村落,整洁的路面,清秀的草木,清新的空气,温馨的宣传标语,真让人耳目一新。岭羊村60年党龄的老党员方党文说:“这几年,镇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和政府给人民造了很多的福!”

夜幕降临,200多盏崭新的路灯让这个边陲小镇熠熠生辉。占地12亩的镇文化广场人头攒动。高昂激扬的唢呐曲、奇特响亮的锣鼓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记者有幸见到了湘鄂赣边界上演了数百年的“御赐金花彩画花灯”——龙门推灯。观赏者人山人海,表演者庄严肃穆。

阮凤花是从县城嫁过来的新媳妇,正在手把手教大妈大姐跳交谊舞,示范了一遍又一遍。她对记者说:“这个文化广场,不比城里差。”

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散着步,聊着天;球场上,运动健儿们在释放着激情;大岭公路上,老百姓安全开心地出行;城镇居民家中,可以饮用到安全可口的水库自来水;新建的校园里,孩子们欢快舒适地学习……红色沃土,美丽龙门,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