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湘菜店名论短长”(2)

  大湘菜报   2020-09-17 22:14:58

湘菜店名的N种流派

一个好的餐馆招牌能够吸引顾客的注意,从而达到为营销加分的目的。湘菜作为赫赫有名的八大菜系之一,餐馆遍布全国,店名也是五花八门,各呈异彩。有的通俗平实,有的文艺典雅,有的妙趣横生,风味不一而足。小编特地对以长沙为主的湘菜餐饮店店名进行了一番归纳分类,抛砖引玉,请读者朋友拍砖。

姓氏背书型 以企业老板姓氏命名的湘菜馆,在业内屡见不鲜。姓氏写入店名,一是易于识别和记忆,此外也有“押上身家性命”的意思,意味着这家店是我某某人所开,和本人的信誉和前途紧密相连,一定要服务好顾客,把店子经营好。这个路数的餐馆以湘菜餐饮龙头企业“徐记海鲜”、“文和友”为代表。1999年创立之初,创始人徐国华以他的姓氏加上“海鲜”这个菜品定位为餐厅命名,后来又陆续诞生了“盛记海鲜”、“佘记海鲜”等海鲜餐馆。 “文和友”则是“文宾和他的朋友们”的意思,点明了这家企业的创店来历,也暗暗契合了该餐店广纳湖湘美食众家之长、和广大食客朋友共同促进湘菜进步的定位,寓意丰富。同一类型的还有“颜掌勺”等。

文艺型 文学和艺术,不只是文人的专属,放到餐饮店招牌里,既可表达情怀,也可体现经营特色。如“冰火楼”、“水墨丹青”等,看上去或诗情画意,或蕴含哲理,或带一些小清新,让人未进门却已对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展开联想。又如“壹盏灯”,因旧时悬于门前的路灯得名,亦有“一盏灯照亮一座城”“一盏灯照亮人生”之寓意。再如取自白居易《长恨歌》诗句的“玉楼东”,源起于“厚德载物”的“伍厚德堂”,一看便知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饭庄。

民国时期繁华的中山亭

食材指向型 在餐馆名字上体现餐厅主打食材的做法,简单明了,餐馆特点指向明显,辨识度高。这类取名法从前最典型的是“XX狗肉馆”,现在则是海鲜酒楼。特色鲜明的有“蛙来哒”,创新使用口语化的命名,一下拉近了与食客之间的距离;将带有情绪的“怕”字镶在两类不同食物之间的“饭怕鱼”,餐厅特色尽显,传诵度高;同样个性十足的还有近来风靡饭圈的“王捌院子”。

吉祥寓意型 这类餐馆大多采用吉祥美好的字眼,如祥、康、福、泰、恒、兴、庆、和、富、德、隆等,寄托店家兴旺和顺的美好愿景,与顾客达成情感共鸣,如“新长福”、“一路吉祥”、“筷乐潇湘”、“顺风楼”。尤其是在久远一些的年代,这类以吉祥文字命名的餐馆更是普遍,如全聚德、福星楼等。

单品命名型 近几年来,湘菜圈掀起了一股以某个菜品为餐馆命名的风尚。做得比较早、又成了气候的有费大厨辣椒炒肉、坛宗剁椒鱼头等,之后陆续有炊烟时代小炒黄牛肉、壹屋饭湘豆浆煮鱼、炊小二腊鲢鱼等店面世。

好的菜品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尤其是接受度最高、食客普遍喜爱的经典湘菜。“一招鲜,吃遍天”,菜名即店名,便于消费者直观地选择就餐,但需要店家对该菜品具备足够的信心。坛宗剁椒鱼头能做得风生水起,有赖于其高人一筹的大鱼头。

太平街上,随处可见的广告招牌

“湘”字家族 作为湘菜企业店名中包含“湘”字,是最常见的一种取名方式。57℃湘、醉湘、小食候湘、湘水肴、七号湘、越来越湘……都是围绕这个湘字展开的。这种方式开门见山,外来客瞧一眼就知晓是湖南人的饭庄,本地人去用餐会有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对招揽客人非常有效。“湘”字家族成员众多,但良莠不齐。以57℃湘为例,它是以食物入口的最佳温度与湘字组合而成,奠定了餐厅对烹调讲究的调性;但也不乏拿“湘”字生拼硬凑的取名,甚至文法和逻辑都不通,其效果自然也难以得到良好呈现。

“穷人莫入”型 定位高端的餐厅,它们在拟定名字时必然要考虑“格调”,让其透出一种高贵气息。像“大鱼海堂”,不仅突出了海鲜主题,还凸显了深海高级食材的特性,这类磅礴大气之感也是高端餐厅的格调;“君庭会”,字里行间也展露出“王者之气”,具有高星级餐饮的艺术感;做“国际范湘菜”的“尊尼大厨”,洋气的名字背后代表着主理人老菜新做的创想,也包裹着湘菜人向米其林餐厅投石问路的殷切期待……用一句玩笑话总结,这些店子都属于“穷人莫入”型,普通消费者会望而却步。

温情导向型 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以家常菜、私房菜为主的餐厅,很多取名时都打的是温情牌。这类餐馆店名就自带亲切感,如“老妈厨房”、“爷爷的土钵菜”等,极易令人涌起怀念故里、思念亲人的情感。再如“回家呷饭”一类的,装潢上温馨美好,出品是家常的味道,能和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进店就餐的欲望。

谐趣型 还有一类店名亲切可感、诙谐好玩,如“笨萝卜”,将普通食材用拟人化的手法,平添几分俏皮的味道,在一众正儿八经的店名中显得别开生面,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还有商家抓住老祖宗留下的“民以食为天”格言,取名“吃饭皇帝大”,诙谐,霸气,个中道理也耐人寻味,被人记住并传诵也就不奇怪了。

夫妻店 依然是老祖宗的遗训,“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也让不少在餐饮界一齐打拼的夫妇吸纳到餐馆的取名当中。现在炽手可热的“坛宗剁椒鱼头”,其前缀就是创始人谭艳和戴宗夫妇的结合,谭谐音坛,稍作变通后“坛宗”二字便显得深邃了,也和其食材——一坛坛的剁椒相吻合;曾经大火的“湘鄂情”,也是有一段佳话传颂的夫妻店,这里的“湘”暗指妻是湖南人,“鄂”指夫是湖北人,也有“湖广一家亲”之美意。

身体特征命名型 当身体出现异于常人的特征时,一些内心强大、具有自嘲精神的人会用这个特征来为餐馆取名。这样的名字便于识别,且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和贴近感,或与消费者的娱乐精神互动。比如“津市刘聋子米粉”、“谢光头辣椒炒肉”、“胡胖子餐馆”、“矮子粉店”等都是“由黑变红”的典范,这种勇于自我解嘲的精神达到了一种境界,成为其行走江湖的独特符号和优势。

忆苦思甜型 居安思危,忆苦思甜,国人的反思文化情结,是流动在民族血液里的。故此,一系列像“人民公社”、“大锅饭”等的店名涌现,一方面满足了小众怀旧的情怀,反思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可知这是一个价格亲民的饭堂。甚至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城市里精神力量的象征,感知幸福生活的不易,具有教育作用。、

简单粗暴型 简单明了的餐馆名字很容易在客人之间流传,比如“猪油炒小菜”。猪油炒的小菜的确可口,满堂猪油香混着小菜的清香想想也很馋人,此名一出,好这口的人都想卷着铺盖睡在他家里去吃了。

地标建筑命名型 这是一种把基因写进名字的类型,大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核,一般的餐馆不敢这么写。就挑长沙的“火宫殿”、“大夫第”两家餐厅来说,都是明清的古宅,只是前者是以火神庙为主的宫殿群,独特的庙会文化与三湘知名的美食小吃串联在一起,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华老字号;后者是明清时期文职官员的私宅,菜品风格则专注在精致的私房菜上。但二者都寓意这里是美食的伊甸园,美味的湘菜在这里永远流传……这种店铺能轻轻松松从万千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也因与众不同深植顾客心中。

2016年的火宫殿迎新庙会

文/曹婕妤

责编:曹婕妤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