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品古建|保障抗战物资供应,它曾是湖南衣被之橱

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20-09-03 16:35:07

今天,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75年前的8月17日,芷江被确定为中国战区总受降地。为布置芷江受降典礼会场,新六军政治部副主任陈应庄少将跑遍了芷江县城,却找不出一套像样的桌椅。最后,从黔阳县(今怀化洪江市)安江纺织印染厂借来一批欧式家具。

安江纺织印染厂,原名湖南第一纱厂,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湘江河畔,1912年筹建。

1938年9月日本侵略军犯湘,省政府令湖南第一纺织厂将1万纱绽、248台布机等生产设备迁往黔阳县安江镇,成为今安江纺织印染厂的前身。

抗日战争时期,安纺厂以爱国敬业的精神努力生产,充分的后备物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常德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筹码。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安江纺织印染厂建筑群。

1943年,该厂员工捐款献机15架

1938年11月12日夜,长沙突然燃起一场全城大火。这场被称为“焦土抗日”的“文夕大火”,烧了五天五夜,使数千年的长沙古城毁于一旦。当时的“湖南第一纱厂”厂房被烧毁,遂迁至怀化市黔阳县安江镇(今怀化洪江市)。

抗日战争时期,安纱厂为抗战前线生产大量的军需用品。

在湖南第一纱厂的供货清单上,分别为军警、卫生治疗及病人衣被,公务人员、全省公私学校、各县民生工厂及注册有案之工商团体。这一点在1941年1至9月的销量统计表中一目了然,安纱厂在3月份就分别往军政部第十被服厂运出200件,另有100件军部特供,另有少量棉纱供给民用商号,包括沅陵、洪江、重庆、衡阳、晃县、安江,以洪江较多。

安纱厂究竟有多重要,不妨先看湖南省档案馆所藏的两份密电。1940年7月31日,由军政部发给湖南省政府的电文中称,“战时兵员激增,本部筹办服装应需大量纱布,不易采购,内地公私纱各厂供给军用,相差仍钜。本部驻沅陵第二被服厂就近提用”。此后的1943年7月15日,军政部军工厂厂长赵中丞直接给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发来电报,请求其转电安纱厂,按照当月牌价改拨十四支纱30件应需用。

可以说,几乎每当军用棉被吃紧之时,安纱厂总是充当救火队的角色。尤其是随着战事的推进,国土不断沦陷,中国能控制的纱棉产量逐年减少,偏居湘西的安纱厂重要性愈发显现。至1943年5月,正值长沙会战激烈之时,位于沅陵的军政部第二被服厂再一次请求从安纱厂提运274件棉布,但直到当年11月18日尚未交付货款,这迫使安纱厂发出了一份不客气的电文,“该项货款限于月底付清,否则该布取消提运”。

1943年1月该厂员工捐款献机15架,厂方捐献2架;12月全体员工又捐薪2个月,合计20万元慰劳参加常德会战的将士,既表现了一纺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显示了该厂的经济实力。

碉堡楼上 3个枪眼依稀可见

安江纺织印染厂曾是湖南几千万人民的衣被之橱。

当你走进安江纱厂时,两座气势磅礴的军用碉堡楼矗立在厂区内,前卫门碉堡楼四面墙体的枪射击孔依然非常醒目。安纱厂后卫门处碉堡楼虽已改作他用,但西面墙体上部3个枪眼依稀可见。

因为湘西匪患猖獗,为了确保湖南人民有衣被,为了保证抗日战争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国民政府在安江纱厂的前门、后门修建了两座碉堡以御匪寇,保障抗战物资的供应。

安江纱厂原有6栋苏式红色木房,现只剩下3栋。由于它的隐秘性好,抗日战争时期,王耀武的四方面军在离专家楼不远的山脚挖了一个长300米的隧道,用于存放武器弹药,这个隧道直通沅水河岸。因当时道路不通,弹药武器从船上就可直接运到隧道里。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整理

资料来源:潇湘晨报、长沙晚报、怀化新闻网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