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8-17 17:15:27
新湖南客户端讯(记者姚瑶 黄帝子 摄像 龙力 熊胜纯 陈建 剪辑 柳心怡 摄影 李云建)我们在8月的烈日骄阳下,穿过生活气息浓厚的闹市,来到位于长沙市八一路538号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它,自有一种安静的力量。
这里拥有长沙市保存下来珍贵的革命历史建筑物——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它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党支部中共湖南支部秘密办公地,也是毛泽东、杨开慧所组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且共同居住时间最长的家。

在门牌号为“清水塘22号”的砖木结构民居内,毛泽东和杨开慧度过了一段“岁月静好”的日子。潋滟如画的清水塘,记录着这对革命伉俪的温馨身影,故居的陈设无声地回放这样的画面:一袭长衫的青年毛泽东,在打理好自己小家的同时,不忘兼济天下的责任。
除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还包括了毛泽东塑像广场、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大楼等。

走近它,走进它,中国共产党在长沙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与领导长沙取得繁荣发展的伟大历史成就,如同一幅大美画卷徐徐打开。而我们也有幸跟随“邮政杯”2020湖南日报朗读者主题活动的探访,穿过时光的长廊,追寻那些闪光的足迹。
清水塘里的“大国”与“小家”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总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步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前面的毛泽东铝镁合金塑像。这尊于1969年落成塑像,总高12.26米,寓意其诞辰日。绕过主席塑像,后面便是一泓碧塘绿水,岸边树木环绕,树间鸟声脆脆,塘边有一栋灰砖结构的房屋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参加中共一大后,回到长沙,10月10日组建了中共湖南支部。为了顺利开展工作,支部迫切需要一个较为安全以及便于联络的地方。经过多方打听和实地勘察,清水塘22号成为首选。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办公地点仍设在清水塘22号。毛泽东以这里为阵地,深入工厂矿山,想方设法发展党组织,并带领湘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安源路矿、长沙泥木、粤汉铁路武长段、水口山铅锌矿等一连串的罢工运动都取得了胜利,湘区成为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清水塘22号的美不仅体现在早期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姿态上,还体现在革命爱情的浪漫中。1920年冬天,杨开慧和毛泽东“不做新衣,不坐花轿,不举行婚礼,不做俗人之举”结为革命伴侣,婚后他们便住进了清水塘22号。长沙的冬天特别冷,每天晚上,杨开慧都要为毛泽东准备一个暖手的“烘笼”,半夜时,总不忘在烘笼里加些木炭,再沏上一碗热茶,为丈夫驱寒。“爱人和‘小家’的温暖,激发了毛泽东为苍生、为‘大家’谋福祉的斗志。从把家安在秘密办公的中共湘区委员会即可看出,毛泽东终究是胸怀天下的革命家。”讲解员周蕾动情地说。
漫步至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大楼,展厅内一只小箱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周蕾说,这只箱子便是以杨开慧的首饰箱为原型复制而来。原来,当时杨开慧不仅作为妻子照顾毛泽东的生活起居,还是他身边的机要秘书。毛泽东在湘区工作所撰写的各种文稿,杨开慧都要进行精心地整理和分类。她把文稿放在首饰箱里,白天带在身边,晚上就当枕头用。1930年的11月14号,杨开慧为革命献出了年仅29岁的宝贵生命。而一直到她被捕前,首饰箱始终与她形影不离。
峥嵘岁月里永不消逝的电波
听完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往事,我们继续向前。大家一边仔细观看珍贵的照片、实物和视频,一边用心体会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远处,一部略显破旧的电台,因见证过湖南和平解放的历史,成为了弥足珍贵的红色档案和革命历史文物,被人们围观着。
“1949年4月,中央社会部派周竹安在长沙县桥驿镇(今属望城区)设立秘密电台,负责与中共中央联系。在峥嵘岁月,一道道电波,一行行电文承载着革命烈士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信念。”讲解员谭威站在一旁为前来参观的市民介绍。

他还绘声绘色地讲述起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原型李白的故事。作为中共情报和通讯战线上的优秀战士,李白被派往上海在日寇和汪伪军警的严密监控下建立秘密电台。他把电台安在住所的小阁楼上,架起了上海与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扰得国民党当局坐立不安。1948年12月29日晚,李白在向党中央拍发长江防务等情报时,被敌人测出电台位置。在敌人重重包围中,李白镇定地发完电报,销毁了密码。当晚,敌人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刑讯室对李白进行了连续30多个小时的刑讯,共使用了36种酷刑。他口鼻流血,昏厥数次,但坚定不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李白的生命虽永远定格,但是那道电波已像利刃一般划开上海阴沉的天空。他牺牲在黎明之前,却让更多人更早的看见了胜利的光明,此刻我多想穿越时空发一封明码电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这盛世中华如你所愿。”说到激动处,谭威眼角泛起了点点泪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长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涌现了无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赴汤蹈火的革命先烈,凝聚了中国精神的伟力;同时长沙也是人民军队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璀璨将星中,有他们的熠熠光芒。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使命,也是我们参与‘邮政杯’2020湖南日报朗读者主题活动的初心。”讲解员尹灿告诉我们。

去年1月份,曾有过部队经历的尹灿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以另一种身份穿上了军装。心中的红色情怀,让这个25岁的姑娘浑身充满了使命感和自豪感。
在她看来,如何对革命故事挖掘、提炼,把一个故事讲到听众的心坎里去,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加以提升的本领。因此,在得知由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协办,交银康联人寿湖南省分公司、 长沙国储电脑城提供特别支持的“邮政杯”2020湖南日报朗读者主题活动启动时,她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红色故事不是老一辈的专属,要鼓励一大批年轻人来讲,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方法讲给年轻人听。”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讲解组组长肖茜十分鼓励同事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她说,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致力于用足用好红色资源,倾力打造主题教育阵地。每个假期,馆内都有针对青少年的假期实践活动,广大青少年不仅可以前来了解历史、瞻仰伟人,还可以通过课程考核,成为小小志愿者讲解员。除此之外,还承办了长沙红色文化宣讲大赛,开展了红歌快闪清水塘、党史课堂等多样活动,希望将爱国主义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内化为大众自身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今天的清水塘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里留给我们的那份震撼、那份感动却历久弥新,风雨不蚀。而这也必将成为我们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肖茜充满希望地说道。
责编:王德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