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0-08-19 15:53:09
△在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居民在加装了电梯的12号楼旁聊天(6月23日摄)。新华社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加装电梯。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加装电梯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多地出台措施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政策效果不实、市场规范不严、利益协调困难等“堵点”。
多地出台措施促加装电梯“提速”
“感觉近来加装电梯速度变快了。”上海市漕河泾街道的冠生园小区251号楼楼组长沈阿姨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多地推出措施促加装电梯“提速”。
为改善申请加装电梯时“一人拦全楼”的情况,上海、成都、合肥等多地将加装电梯的业主意愿“门槛”放宽为“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户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上海、济南等地支持减免1层等低层用户加装分摊费用,鼓励住户按楼层阶梯式承担费用,引导住户更快达成共识。
在上海,周家渡街道用数字化平台收集群众意见,让相关居民使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查询加梯政策、进程、邻里意见等。
在成都,主管部门会积极协调相关产权管理单位对电梯安装过程中涉及的水、电、气、通讯等管线迁改予以政策支持和优先办理;积极协调解决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类矛盾问题等。
加装电梯提速仍存“堵点”
——部分措施效果不实。成都、合肥等地均要求满足“双三分之二”标准启动加装程序外,必须同时满足“其他居民无异议”。上海等地的社区干部向记者反映,实际工作中,若不能争取到全部居民同意则加装无法动工。“这不还是‘一票否决’吗?”一位加装电梯意愿受阻的居民无奈地说。
——行业市场不够规范。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各地财政对加装电梯给予大力补贴,但对市场主体资质监管却未能完全跟上,部分企业鱼目混珠,“混”进市场牟利。
——加装过程流程不畅、人手不足。据上海市徐家汇街道潘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瑾介绍,“一栋楼加装电梯,全程约需要1年半到2年时间。”上海市漕河泾街道冠生园路居委会主任茅伟新表示,加装电梯涉及绿化带、电、煤气、水等管网移位,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但该居委会只有4名工作人员,人力捉襟见肘。
——业主利益协调不易。部分低层住户担忧加装电梯会导致院落被占、噪声增大、采光受损,不愿同意加装。部分住户则担心加装电梯会导致低层房产贬值,造成经济损失。“当初买房,金三银四,为最佳楼层,家里有老人上了年纪,一楼也有优势。但加装电梯后,五六七层涨价成黄金楼层,一二楼房价则可能惨跌。”
以民心促民生,破解矛盾需综合施策
多名专家表示,打通加装电梯提速“堵点”可尝试在几方面发力。
加强沟通与综合治理意识。多地基层工作者表示,“取消一票否决,并不能消除反对意见;如果居民们不能实现最大程度共识,未来社区治理压力只增不减。”
有社区相关工作负责人建议,推动加装电梯“提速”应与小区综合治理相结合。“比如改善小区绿化带,集约利用空间增加车位,并对低楼层居民在停车上予以更多方便等。采用更有弹性、更柔性化的处理方式,力争让所有业主都有获得感。”
加强市场监管,落实居民安全保障。上海市房管局局长王桢建议,由于加装电梯按楼栋施工,同一小区最好能协调使用相对统一的电梯品牌、施工方、维修方,如果“20栋房子用20个牌子”,不但后期维护成本高,风险也大。
创新市场运营模式,加强技术标准指引。多名企业负责人建议,政府应活用政策工具加强加装电梯运营模式创新,如明确社会资本作为“特许经营商”或“垂直交通服务商”的权责利边界,细化工程技术规范、合同文本、居民费用分摊比例、使用收费标准等具体内容。
(据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责编:张云龙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