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7-16 13:31:30
新湖南客户端讯(记者 黄帝子 摄像 龙力 视频 龙力 摄影 刘广粮)长沙市黄兴路北口与中山路相交的三角地带,名曰先锋厅,是长沙市区一处著名的历史地段。先锋厅正中矗立着的中山亭,是长沙市区保存至今的一幢近现代著名建筑。
中山亭身居闹市,每天由此经过的人群熙熙攘攘。多数人以为这是一座亭子,但实际上它是一座标准的钟楼。为了更加了解中山亭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邮政杯”2020湖南日报朗读者主题活动工作人员来到中山亭实地探访,通过讲解员张斐的讲解,真切感受到了中山亭所经历的沧桑变迁。
中山亭原为清朝中期建筑,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当时的清提督衙门府位于今天的市青少年宫,中山亭位置驻扎着保卫衙门府的“先锋卫士营”,因此这一建筑就叫做先锋厅。1930年修筑中山路时,在先锋厅主楼旁,建起了与之相连的附属钟楼,用以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经民国湖南省政府批准,命名为“中山纪念亭”。此处成为湖南人民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标志建筑。
中山亭的建成是长沙使用公共标准时钟的开始。当时,中山亭主楼顶四方装有从德国进口的电动标准时钟,从此以后,长沙人抬头看钟便知是何时。1932年,长沙市民众教育委员会决议,在中山亭设立民众教育馆。因地点适中、交通便利,每天来馆民众达400人以上。
(讲解员张斐在向参观者讲解中山亭的历史)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五天五夜的焚烧,30000多人殒命,90%的房屋损毁,而中山亭却在这场浩劫中“幸存”下来,钟楼上的电动标准钟正指“4时37分”,记录了长沙焚城时的悲怆时刻。其后发生的中日四次长沙会战,在炮火连天中,中山亭也始终屹立不倒。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亭成了长沙市文化馆、长沙市图书馆所在地。80年代初,中山亭四周搭建商业门面,内部拆除了原有楼板,装修改造成营业场所,附属设施和花园遭到损毁。
2002年初,市政府对中山亭进行全面修缮,重新安装国产巨型时钟,并公布为近现代保护建筑。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中山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0月,中山亭提质改造工程竣工,重新对外开放。这次提质改造恢复了中山亭原来的历史面貌,一座孙中山铜像屹立在中山亭的正前门外,左手执《建国方略》,右手柱文明杖,脚穿大头皮鞋,目光深邃,注视着前方。
(长沙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社教部主任张笑接受记者采访)
长沙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社教部主任张笑带领记者来到孙中山铜像下,只见四周碧草如茵,正门樟树下立着两块大石头,刻着“平等”“博爱”。张笑不禁驻足感慨:“中山亭是湖南纪念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也是湖南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建筑,同时它还是长沙古城标志性历史地标建筑之一。它在不同时期兼具长沙图书馆、文化馆等用途,在湖南只此一处,具有重要的建筑和历史人文价值。中山亭历尽沧桑,昂首屹立,它是长沙城市变迁的历史见证,足以让人们对它心存敬仰!”
责编:王德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