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7-07 08:35:4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7日讯(实习生 熊永华 周顺)日前,在全省体育局局长工作会议上,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杨小幼就株洲后备人才培养分享经验。近年来,株洲市青少年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业余训练项目总量保持平稳并逐年增加,总体水平居全省前列,先后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
2019年,株洲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二青会等全国比赛中共夺得金牌13枚、银牌16枚、铜牌12枚。目前,株洲市拥有国家级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5个,省级后备人才基地5个,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所。

杨小幼在全省体育局局长工作会议上分享经验(陈放 摄影)
高位推动 全社会上下联动
多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近年来,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市长阳卫国每年都出席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副市长杨胜跃每年都到训练单位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业余训练中的困难和问题。
株洲市的体育工作没有因为机构改革而被忽视,相反得到了重视,这为青少年体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几年,株洲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的建议提案也涉及青少年体育工作,充分说明青少年体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攸县酒埠江水上项目训练综合楼、渌口区三中中国式摔跤训练馆等场馆相继建成。通过开放株洲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所有训练场馆、购置大批训练器材等手段,确保所有运动项目建有必要的训练场所并配备必要的训练器材,训练条件得以改善。
同时,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老旧场馆的改造。今年起,株洲市将投资400万元重点完善“1场3校”训练场地设施:即河东老体育场改造工程、市体育运动学校、少儿体校和学训中心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做好发展业余训练的配套保障工作。

湖南省中学生田径比赛在株洲市举行
坚持 “四项原则” 业训网络体系完善
人才培养项目选择上,巩固优势、主攻大项、培植新项;在科学选才上,统一标准、规范程序、精选苗子、形成梯队;在后备人才训练方法上,科研指导、强化技能、因材施训、以赛促训;在培养成果开发利用上,高素质标准、瞄准国家级人才目标、重点倾斜、保尖突尖、积极输送。这“四项原则”常年实施,为全市后备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业余训练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县级和学校抓初训、市级抓提高;体育、教育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以市体校和省后备人才基地为主阵地,不断调整完善各级体校和训练基地学校的重点项目布局;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发掘、培养、输送新体系。
同时,坚持以赛代练、以赛促训的原则。支持运动员、教练员走出去,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和培训。承办省级、国家级青少年体育赛事,锻炼队伍、开拓视野,又促进了竞技水平的提高。
株洲狼腾足球俱乐部是社会力量参与的典型之一,在省级、国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2019年全国二青会足球女子U15组比赛中,狼腾足球俱乐部力压对手,夺得冠军。
杨小幼介绍,足球、篮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设施相对完善。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协会业余训练项目可享受同等扶持和奖励政策,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

中国卡丁车锦标赛株洲站(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供图)
落实“四大工程” 业训工作水平提高
在完善业余训练网络的同时,提高业余训练工作水平是必要的。面对这一挑战,株洲将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重点实施好“四大工程”。
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持续推进“一县一品、一区一重点、一校一特色”项目布局,深化“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切实强化保障措施,积极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扎实建设奥运精品工程。立足市优势项目、重点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持续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力争涌现更多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努力实现株洲奥运冠军“零”的突破。
继续实施“扶优培基”工程。巩固优势项目,培养高精尖人才。补齐金牌大项的短板,力争实现新的突破。狠抓势项目,确保各项工作不留死角。积极引导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与业余训练。
稳步落实人才兴体工程。大力引进、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建设优秀教练员“专家库”。加强市级三个训练单位的教练员队伍建设,发挥好全市业余训练的龙头作用。督促全市省级重点示范学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配备好专职教练员。
稳扎稳打,切实落实到位。面对新时代的重重机遇和挑战,永葆本色,砥砺奋进。株洲市还将持续抓好新时代青少年业余训练各项工作,输送更多优秀后备人才,努力开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局面。
责编:胡旻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