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20-07-13 11:04:36
新湖南·大湘菜报(记者 达庆玙)厨师的烹饪技艺通过各种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承,不论是素面低调的白案,还是热火朝天的红案,都是一门讲究的行当,伴随着年份与经验,积累下来的都是财富。旧时期,厨师的地位不高,入行多是因为生活所迫,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厨师这门技艺在涉及父传子继时更为敏感。
在如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厨师已经是一个不再低人一等、而且还比较能赚钱的行当,儿子依然是传承过程中可靠而稳定的载体,选择继承父辈长期累积下来“资本”的意愿,依然不在少数,皆为名厨的父子在湘菜界中也不乏其人。许菊云、王墨泉这两位当今最具名望的湘菜大师及其儿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许菊云&许璨
在16岁就入职厨师行业的许菊云大师来看来,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要多吃点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变得聪明能干。尽管深知做一名厨师的艰辛,可当1996年儿子许璨从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时,许菊云还是极力劝他从厨师干起。他说:“湘菜传承一直都是靠师傅口传心授,由于业内文化素养不高,很多湘菜精品未能很好地发掘、创新,急需要你这样有文化、有追求的大学生来发扬光大。”就这样,许璨放弃了几家高档酒店的邀请,来到了父亲所在的玉楼东酒家当厨师,开创了当年大学生从厨的先例。
湘菜泰斗许菊云与其子许璨
坦白地说,当真正面临这个选择的时候,许璨也不是没有犹豫的。虽然从小受父亲影响,他也很喜欢烹饪,但让一个大学毕业生每天去洗菜择菜、杀鸡宰鱼、刷盘子搞卫生,可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刚开始,许璨的妈妈很不理解,她心疼儿子,多次找许菊云理论,但许菊云坚持要儿子从基本功学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厨师。经过坚实打磨,许璨功力大涨,1999年,他被选派参加全国第四届烹饪大赛,除荣获团体金牌外,个人还获得热菜和冷拼两块金牌,成为湘菜界耀眼的新星。
许璨良好的教育背景、开阔的视野和思路、敢于创新的勇气逐渐显现出来。他大胆地将西餐的一些做法和装盘手法用于传统湘菜的改良,并渐渐影响着父亲的观念和技艺,传统的湘菜在父子俩的交流中悄然发生变革。
2019年9月27日,许菊云、许璨父子双双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也是全国湘菜烹饪行业所获的仅有的两枚纪念章,为湘菜界挣得了莫大的荣誉。
王墨泉&王焰峰
对于王焰峰来说,父亲王墨泉就是一个巨人,他曾将自己比作“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正是这位湘菜泰斗父亲,让初入行的王焰峰得以看得更远。起初,在王焰峰提出想要传承父亲的手艺时,王墨泉是不同意的。虽然作为湘菜界泰斗级的大师,受众人追捧和爱戴,但他知道做厨师的辛酸,成功从来是没有捷径的。“因为厨房是高温环境,父亲每天都是汗流浃背,中午都会因此换条备用的裤子。”在一次采访中,王焰峰对记者说。
湘菜泰斗王墨泉与其子王焰峰
父亲所有的辛苦明明都看在眼里,但王焰峰最爱的还是餐饮。这种情感源于骨子里所流淌着的来自于父亲的血液,更离不开从小在父亲身边的耳濡目染。自幼在父亲身边长大,儿时的王焰峰时常无意识地听到很多烹饪知识,这些知识潜移默化地成了他后来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
在王焰峰的从厨经历中,几乎所有比赛与考试,父亲从来没有参与过他的菜品研究,只关心成果。结果不好,父亲也不训斥。王墨泉教授人的方法比较特别:做得不好不会和你多说什么,他只要你在一边看着,用同样的材料做一道同样的菜,然后你再做一遍。在父亲这种特殊方式教育下,王焰峰懂得了一个道理——路必须自己走,就算是自己的父亲,也不能代替你去走任何一条路。1998年,已在湘菜界小有名气的王焰峰,选择去大学就读经济管理专业,让视野与理念更为先进与开拓,并将其带入到厨房管理中。严厉的父亲给了他许多独自实地作战的经验,这也使得王焰峰走出了不同于父亲的独特的路,也造就了其所把控的火宫殿菜品的不俗品质。
责编:达庆玙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