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张联句,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岳麓书院   2020-07-28 14:31:56

文丨陈仁仁 杨蓓蓓

南宋乾道三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奔赴长沙造访岳麓书院主教张栻,展开为期两个月的思想讨论,史称“朱张会讲”。

此次会讲,不仅开了书院会讲之先河,也为后人留下了见证两位大师学术情谊的诗篇。一词一句,一字一韵,婉转回肠,耐人寻味。那古老的精神,横亘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今天,就让我们随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仁仁教授一起,品读“朱张联句”,体味朱张二人带给岳麓书院的那经过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如果世上有什么东西能逾千年不朽,那一定有三种可能:自然的精华、历史的结晶以及人类的思想。而世间又有这样一种存在,能将三合化为一,璀璨更甚。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正是这样一种宝藏,集钟灵毓秀、人文古迹及思想光辉于一体。

且听陈仁仁教授为我们品读朱熹与张栻所作的《登岳麓赫曦台联句》

登岳麓赫曦台联句

[ 南宋]朱熹 张栻

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朱熹)

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张栻)

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张栻)

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朱熹)

文本赏析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九月,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千里迢迢从福建崇安专程来到长沙(当时的长沙称潭州)造访岳麓书院主教张栻。

当时,张栻作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闻名遐迩。朱熹在长沙停留了两个月的时间,与张栻展开了深入而激烈的思想讨论,史称“朱张会讲”,开书院会讲之先河。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会讲活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学术情谊。

这首诗《登岳麓赫曦台联句》由两人合作完成,亦称“朱张联句”,正是两人友谊的见证。朱张当年的赫曦台跟我们今天在岳麓书院看到的赫曦台位置不一样。当年的赫曦台在岳麓山顶。建在山顶,当然是为了方便看日出,所以有“赫曦”之名。

“赫曦”的意思就是早上红红的、大大的太阳。会讲期间,只要天晴,张栻一般都会陪同朱熹爬到山顶看日出。太阳一出来,朱熹就会兴奋地叫起来:“赫曦!赫曦!”于是张栻就在两人看日出的地方建了赫曦台。可年深日久,赫曦台原址渐渐不为人知。清代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建台于书院大门前坪,名曰前亭。后来,到了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为纪念朱张,改“前亭”为“赫曦台”。这就是我们今天进入岳麓书院前门看到的赫曦台。

诗的第一、二两句,由朱熹吟出。“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讲的是两人的行程,非常欢快。长沙渚,指的是湘江,湘江中央有橘子洲。渚,就是水洲的意思。湘江一水之隔,河东有城南书院,河西有岳麓书院。朱熹和张栻常常渡江往返于两座书院讲学。这一天,一大早,他们由河东泛舟来到河西。然后乘马,振策扬鞭,登上岳麓山,到赫曦台去看日出。“湘山岑”指的就是岳麓山。岑,是小山的意思。

诗的接下来四句,都是张栻所吟。“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他们看到岳麓山间烟云变化难测,抬头望向高空,天广地阔,浩渺无垠。这个宇宙该藏着多少奥秘啊。这就是“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是针对自然世界发出的感叹。接下来两句“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则是针对国家和社会表达的忧患意识。真正的“壮士”应该向古代经典那里去学习古人的智慧,这就叫“怀古壮士志”。但是怀古不是复古。真正的“君子”是忧国忧民的,应该用古人的智慧来解决现实的问题,这就叫“忧时君子心”。由自然世界到人类社会,由人格修养到现实关怀,由古代到今天,充分体现了诗人和哲人“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思想观念和深深的历史情怀。

诗的最后两句由朱熹作结。“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大家都是凡尘俗子,有谁能够真正掌握宇宙自然和人类世界的奥秘和真理并且改造这个世界呢?让我们做“壮士”、当“君子”,去努力探寻吧!这就是张栻和朱熹两位哲人的思考和志向。

责编:刘瀚潞

来源:岳麓书院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