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间,湖南学政徐松因“出书腐败”倒了大霉

  史料搬运工微信公众号   2020-07-30 09:48:17

1811年,湖南学政徐松倒了大霉。

一位叫赵慎畛的湖南籍言官上奏弹劾他。奏章里给他罗列了九项罪状,分别是:

(1)坐轿子进棂星门,对孔圣人大不敬;

(2)以“官员出书”的方式变相腐败。在科考之年,将自己的诗文出版成书,强行卖给前来参加考试的生员;

(3)评选优等生员时收钱;

(4)招取新生时“加收红案陋规至十数两”,有新生不交这笔钱,被挂牌子警告;

(5)考试录取“佾生”的时候,每县发几十名“备卷”,谁给了钱就录取谁;

(6)纵容家丁凌辱士子;

(7)考试、招生的时候以卖熟食的名义向学子索要钱财;

(8)武举考试的时候强迫考生买弓箭;

(9)出科举考题的时候,故意割裂经文,胡乱断句,弄出一堆根本看不明白的题目,比如有考题叫做“不畜牛”。

学政是一省掌管教育文化的最高行政官员。这九条罪状,条条指向徐松道德沦丧、违法乱纪,带头败坏湖南的学风。嘉庆皇帝接到弹劾之后大怒。立即派了工部左侍郎初彭龄赶往湖南,与湖南巡抚广厚一起成立专案组,对徐松展开了全面调查。

初彭龄到了湖南之后,第一时间将徐松革职关押了起来。然后用了两个月,将徐松的社会关系与所作所为,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查明坐实的只有两件事:(1)给湖南士子出的科举考题,确实存在割裂经文胡乱断句的问题。(2)确实存在“官员出书腐败”。

调查组在给嘉庆皇帝的汇报中说:据徐松的家仆刘贵供认,徐确实编写了一本《经文试贴新编》,每次各州府有科举考试,就让教官向生童们兜售这本书。一共发下去4010册,卖掉了2380册。除去成本,徐松共获利476两银子。

堂堂学政“出书腐败”,只捞到了476两银子,可以说是相当寒碜。不但同僚们看不起这种腐败力度(比如康熙年间的湖北学政李周望,用同样的方式,每年可以收六千多两银子),连嘉庆皇帝也觉得失望。皇帝从京城千里迢迢派出钦差去查徐松,在意的根本就不是徐松搞“出书腐败”。真正引起嘉庆注意的,是弹劾徐松的奏章里提到徐竟然在“加收红案陋规”——要知道,整顿红案陋规是嘉庆亲自在抓的反腐项目;以及徐竟敢割裂经文胡乱断句——嘉庆看到这条罪状,文字狱思维立刻就被激活了。他在给专案组的谕旨里特别提到,徐松既然敢割裂经文,多半也敢做其他的,专案组务必要去徐松家中,将他未出版的诗词文章全搜出来,一字一句地查,看看里面是不是有“悖谬之处”,是不是有说我大清的坏话。

在清代,官员搞一搞“出书腐败”,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学政主管文化教育,是本省奔跑在科举之路上的读书人的最高长官,搞一搞“出书腐败”更是被官场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搞了是和光同尘,不搞那就是蠢蛋、怪物,是惹人厌的假清高。

据《湖南刻书史略》的统计,在徐松之前做湖南学政的石韫玉,在任内出版过自己的诗文;在徐松之后做湖南学政的陶方琦、陆宝忠等人,也都在任内出版过自己的诗文。学政的下级,也就是湖南各州县的学正,也一样常常选择在任内出版自己的文集(理由很简单,卸任后再出版就没有人买了)。

但皇帝想要的罪证没有查出来,皇帝成立的专案组又不能无功而返。于是原本无足轻重、被视为常态的“出书腐败”,就成了将徐松流放边疆的核心罪名。这个结局,让许多官场中人替徐松愤愤不平。光绪年间出任湖南学政的江标,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诗里说,江苏学政祁寯藻也这样玩啊,也是在任内出版自己的书卖给学生和下属啊,结果被传为美谈,只有我湖南教育界的老前辈徐松倒了大霉,实在是“寻常一样刊书卖,一负宏名一罪私!”

江标们的意见,简而言之只有五个字:太不公平了。

责编:廖慧文

来源:史料搬运工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