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日报 2020-06-02 12:56:56
沙头水运(资料图)
汪勇
在《清实录》中的《同治朝实录》“实录卷”卷之三百五十七卷,记录了一起发生在益阳县沙头的谋划抢劫安化茶行案,细读起来,可以了解当时的背景及故事。
《清实录》记载:“庚午,谕内阁,王文韶奏匪徒滋事拏获惩办一折。湖南安化县地方,茶市最盛,向有防营炮船,前往弹压。本年六月,闲,突有匪徒在与安化水路直达之益阳县沙头地方,焚毁炮船,溺毙哨弁,谋抢茶行,当由该地方文武拏获魏老一等多名。经王文韶提省讯明,分别惩办,地方现已安静。其在逃之匪首袁名扬仍著,该抚严拏,务获究办。”
《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共四千四百八十四卷,系清代历朝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主要是选录各时期上谕和奏疏,皇帝的起居、婚丧、祭祀、巡幸等活动亦多载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沙头发生的抢劫案被载入《清实录》,可见该案情节之严重、性质之恶劣、影响之深远。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是有名的“茶乡”,清咸丰初,红茶崛起,同治末年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每临新茶上市,沿资江茶埠集镇,茶商云集,拣茶妇女成群结队,从业人数达数万之多,茶区经济十分繁荣。红茶经资江,运往汉口,资江成了运茶的黄金水道,每到运茶旺季,清政府调集防守地方的军队,派来炮船,沿途水师亦饬严密稽查,对资江到汉口的运茶船只和沿途茶行进行保护,确保安全。
1873年6月24日夜间,负责稽查的炮船由安化经资江,到达益阳县沙头(今赫山区沙头镇),突然出现一股匪徒,他们焚毁炮船,溺毙船上的士兵,谋划抢劫安化茶行。在沙头陈姓祠堂休息的炮船水勇(水兵)闻讯赶来,进行搏斗,捉拿案犯,很快就平息了这场暴动。
被捉拿到的涉案犯人为魏老一、杨复盛、帅定元、王沅满、王桂林、萧大有以及被引诱同行的刘老满、向永发、文邦帼、陈先诰、张克受、龚世德、俞太满、匡上爵和萧青赞等共15人,首犯袁名扬未抓获,在逃。
经审讯,案犯魏老一等供认,他们与袁名扬很早就认识,但大家并不是匪徒。他们是安化茶行的茶工。每年在安化茶行从事制茶、拣茶、运茶等工作,辛苦劳作,收入甚微,生活贫苦,而茶行生意红火,茶商生活富足,于是,他们商量一起去抢劫茶行,但苦于没有武器。当他们行走到沙头镇时,看见护卫茶船的炮船停靠在资江河边,水上民兵都到镇上陈姓祠堂休息,船上只剩下哨弁王福嘉和几个跟丁,于是,他们决定焚毁炮船,夺取船上的兵器,进行抢劫。担心人数不够,袁名扬就谎称邀人前往湖北当兵,这样刘老满、文邦帼、向永发、陈元诰、张克受、龚世德、俞太满、匡上爵和萧青赞等人被骗来了。人员到齐后,受袁名扬的委托,由杨复盛向刘老满等人言明本意,带领大伙去抢劫茶行,刘老满等人知道受骗,吓得不敢参与,陆续逃散。袁名扬等人并不罢休,天一黑,他们立马行动,点燃准备好的火把扔上炮船,放火焚烧,船上水勇丁立即扑救,袁名扬等人乘机爬上炮船,哨弁王福嘉上前喝阻,被推落河里,袁名扬等人进船舱抢得刀矛等器械数件,王福嘉跃出水面想爬上船,袁名扬用所抢矛杆戳击,王福嘉沉水溺毙。打斗声惊动了陈姓祠堂所住水勇,他们闻声赶来,捉拿案犯并在益阳各处追拿潜逃犯人。
后来,杨复盛死于监中,魏老一、帅定元、王沅满、王桂林和萧大有5人被判处死刑,斩首后,被挂在沙头镇示众。刘老满等9人发觉受骗后立即逃散,并未参与抢劫,但后来也有多人被捉拿。从整个案情来看,这实际上是一起未遂的安化茶行抢劫案,刚刚抢到武器就被剿灭,但该案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时任湖南巡抚王文韶对此案十分重视,亲自过问,并上报朝廷,得以载入史册。
这起魏老一、袁名扬等人铤而走险焚毁官府炮船,夺取武器,准备抢劫茶行的案件,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当时安化茶叶繁荣的背后,茶商、茶贩、茶农和茶工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责编:廖慧文
来源:益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