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旧时的“汪跛子钱”是啥?

  益阳日报   2020-06-23 14:57:55

文丨汪勇 张庆如

汪跛子,大名汪典澍,今桃江县马迹塘镇人,彭先泽在《安化黑茶》一书中提到的“汪跛子钱”就与汪典澍有关。

少年有志学文习武

汪典澍老家住龙洞溪,家里四兄弟,他最小。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脚微跛,人们背后都叫他汪跛子,有时让他听到了,他也只是笑笑,不与人计较。

汪跛子自幼聪明伶俐,由于家境贫寒,加上足疾,家里没送他进私塾,但他从小特别要强,兄长们放学回来,他向他们讨教,跟着认得了不少字,他还跟着父亲学会了打算盘,“九九归”等口诀烂熟于心,手指灵动准确。有一天,他缠着父亲,嚷着要去学武术,父母心疼这个腿残体弱的满崽,认为他不是习武的料,没有答应,但他再三坚持,父亲只好依了他。

离他家不远的冷水溪有一支汪姓本家,自清乾隆时期从新化横牛山学得武功,世代相传,出过不少武林高手,名震一方。他的父亲与这里的武把式非常熟悉,见他虽然脚微跛,但人很聪明乖巧,经他父亲再三恳求,就答应让他跟着一块习武,但不作为正式徒弟,小小年纪的他在师傅的教导下,摸爬滚打,刻苦操练,终年不辍,十五六岁就练就一副好身手。

那时候,男伢子到了十七八岁,开始谈婚成家了,他除了习武,大多数时间就是帮家里干些零活,犁田耙地、锄土伐木,那些体力活,父母舍不得让他去做。他的二嫂,见小叔子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介绍他到安化白沙溪娘家的茶行做帮工。

初入茶行如鱼得水

在茶行,刚开始时,安排他跟着妇女、儿童一道拣选茶叶,他说话幽默风趣,常常逗得大伙很开心。亲家爷见这小伙子谈吐不俗,能说会道,来了外地收茶的客商,就安排他陪同,经过交往,客商很喜欢这个跛足的年轻人。

他对招呼客商这份差事很喜欢,不用做枯燥无味的拣茶活,还能吃香的、喝辣的,特别山村消息闭塞,与客商的交往,给他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在与客商的交往过程中,他发现不但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民间传说要了如指掌,更为重要的是要懂茶、识茶,书到用时方恨少,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发愤学习本领。

通过师傅的指点,他摸索出了一套验茶方法,鉴茶“四字经”一看、二闻、三抓、四泡。“看”就是看叶片厚薄、色泽、做功;“闻”就是闻茶的气味,是否香气纯正,无异味;“抓”指用手抓起茶叶,判断茶叶的干燥程度。假如这三招还无法判断茶叶好坏,就使用最后一招,“泡”。水为茶之母,茶叶在水面前,显现原形,抓点茶叶放进碗里,用滚开的水冲泡,安化本地料能连泡四碗水且茶水都呈琥珀色,而外地茶只能泡两碗水,泡到第三碗水时,茶水就呈水的本色了。同山西茶商的交往,也让他学到不少鉴茶技巧,譬如“何谓好茶,首重条紧、色顺、纹直、沉重、味佳、外乌油色、内株干色者,必是安化正路茶”。由于他勤奋好学,进步很快,让人刮目相看。

时光飞逝,他在嫂子娘家的茶行一干就三年。茶行拣茶的一位李姓妇女觉得他尽管跛足,但人很不错,将自己娘家侄女做媒介绍给他。不久,他将这位安化的李家姑娘迎娶到了龙洞溪家中,自己仍旧在嫂子娘家茶行打工。

婚后,他工作更加卖力,嫂子娘家的茶行在他的努力下,生意日益兴隆,他在茶商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由茶行帮工到职业“中介”

安化虽然盛产茶叶,但由于经济、文化、交通落后,安化本地人很少从事茶叶销售,茶叶经营由“西邦”(山西、陕西、甘肃等省茶商)、“南邦”(赣、鄂、粤的茶商)和省内的茶商“本邦”组成,而最主要的经销商是“西邦”。“西邦”最初驻扎在益阳、马迹塘等地,委托当地人去安化收茶,再由他们运往西北销售。后来,逐渐在安化开设茶行,他们和茶农之间,大多由茶贩联系,这样茶贩就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这位汪姓跛足青年,由茶行的帮工慢慢地成为了独立经营的茶贩,“汪跛子”这个名字从此在安化茶叶界叫开了。

据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记载:“晋省历代谕旨招商,而两省商人来安采办黑茶,昔年人皆亘古,你仁我义,交游信实,说一不二,渐渐人生刁狡,弊端丛生”,也就是到了清朝末年,安化茶界积弊繁多,乱象丛生,严重影响到安化茶业健康发展,“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客不得了”,汪跛子深知茶商的重要性,他坚持诚信第一,从不掺杂使假、坑蒙拐骗,深得茶商信赖,声名鹊起,他已不再是那个热情大方、能说会道的汪小伙,而是一个既有技术,又有手段和威望的职业“中介”了。

在安化介绍汪跛子的书刊中这样写道:“有个姓汪的跛子,在沿资有一定的势力。请他保护晋、陕茶商进山的安全,维护河岸码头送售茶农的秩序,由各茶号抽钱供给其生活费。”

彭先泽在他的《安化黑茶》一书中也有这样写道:“汪跛子钱,在昔茶商买茶,恐产户不知配堆,掺坏货色,邀行户同伴进乡,沿门收买,时有汪姓而跛足者,极为茶商所信用,汪乃私向产户抽收佣金,每包二百文,曰“帽子钱”亦称“汪跛子钱”,旋乃行客各抽二分之一,日久遂为公开剥削产户之陋规,民国十六年,始经地方人士,呈请政府革除。”

受“清乡”影响投奔武汉

随着的汪跛子的名声大了起来,安化资江两岸十里八村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大名的。他的事迹引起了一个人的关注,这个人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人是湖南洪江会的一个小头目,姓刘。洪江会是哥老会派系之一,清末会党组织,主要分布在湘鄂赣闽几省。他被委派到资江沿线发展会员,很快,他就盯上汪跛子,他以茶商的身份跟汪跛子搭讪,一来二往,两人很投机,刘向他宣讲洪江会“灭满兴汉”的主张,在刘的再三劝说下,汪跛子加入了洪江会,并负责协助发展安化一带的会员,凭他的声望,很快吸收了不少会员,同时,给上级组织筹集了不少经费。

1907年,由洪江会参加萍乡、浏阳、醴陵三县起义,失败后,清军大肆“清乡”,“清乡”波及到了汪跛子活动的益阳、安化等地,为了保存洪江会的力量,汪跛子接到上级指示,要他迅速离开安化,前往湖北汉口,开展新的工作。

这时候的汪跛子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婚后,妻子带着孩子一直生活在龙洞溪老家。汪跛子接到指示后,连夜赶回老家,收拾行李,带上妻儿,第二天清晨,坐上洪江会安排的船只,投奔汉口。

汪跛子离开安化后,洪江会放出风声,说他不幸掉入资江,被水淹死了,安化再也未见到汪跛子的踪影,人们也没有细究,汪跛子“死后”,另雇人继承汪的职务。一切费用,仍由茶号分摊,“汪跛子钱”延续下来,彭先泽在《安化黑茶》中写道:“民国十六年,始经地方人士,呈请政府革除。”

汪跛子到汉口后的详细情况待考,只知道他的两个儿子后来均在汉阳区国棉一厂退休。

责编:廖慧文

来源:益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