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20-05-22 16:51:22
新湖南·大湘菜报(记者 达庆玙)每天上午10点前到办公室,长沙银洲米粉厂董事长刘建桥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外,为保证产品质量,他还会经常钻进生产车间,去查看米粉生产的各类数据是否达标,一天下来有近10次之多。由于米粉储藏时间短,售卖的高峰集中在早餐,为供应新鲜米粉上桌,凌晨是他们一天中最忙的时间段。

辛苦创业,诚信为本
为了方便工作,刘建桥专门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把整个家都搬到这边。“虽然离市区远了点,但比创业的时候舒服多了。”回想起1993年的创业初期,刘建桥不禁唏嘘,那时夫妻俩借了3万块钱来到长沙市,在岳麓区学堂坡小区租下民房开始做起米粉营生。年轻时闯荡长沙的情景,刘建桥至今深深记在脑海里。
最初,夫妻二人送货到河东城区,只能依靠一辆脚踩三轮车,为了赶早送货到点,每天起早贪黑,没少吃苦。“2008年冰灾那段时间,很多米粉行业的同行都停止送货了,觉得路况不好太危险。”为了不失信于人,让大家能过个好年,刘建桥依然坚持送米粉。
也正是凭着这份执着与诚信,越来越多商家愿意与他合作,米粉销售逐年增长。刘建桥的米粉生意逐渐从小作坊转变成专业化生产。1997年,刘建桥成为长沙市第一个办证的米粉厂,注册品牌为银洲米粉。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银洲米粉的生产线不断扩大。2007年刘建桥将工厂搬到岳麓区望岳乡谷峰村,拥有6条生产线,成为长沙米粉界的龙头老大。2014年他在中佳海工业园区建好生产车间,生产线扩张到12条,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米粉生产商。

引领行业,创新生产
米粉生产在湖南地区有上千年传统,过去手工作坊生产,布浆靠手调,熟化定型后的米皮,需要工人均匀切分,强度大,效率低,产出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进步,机械化生产是当前迫切的需求。”刘建桥说。
针对手工米粉生产弊端,刘建桥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在2015年斥资数百万,自行研制并建成30万级净化车间,全程采用无菌生产,目前拥有12条米粉自动化生产线:大米从仓库运送到清洗舱之后,由机器自动进行清洗磨浆、液位差调控布浆以及连续性成型切粉,将米粉的厚度控制在口感最好、又不易煮烂夹断的1.8毫米。
这已经不是刘建桥第一次创新了,“以前湿米粉都是用篮子装,面包车运输。”刘建桥介绍,银洲米粉开启湿米粉预包装技术,零添加剂、无菌包装,并率先采用冷链配送车运输,冷藏销售,保证流通环节卫生、无污染。下一步,他将全面打造一个全自动化的无尘车间,建立溯源系统,并开发创新各类风味米粉,如菠菜米粉、营养米粉、鸡蛋米粉等,推动米粉生产行业迈向中高端。

夯实基础,只为圆梦
作为湖南省内最大的米粉生产商,谁能想到将米粉产业做大做强并不是刘建桥最终的梦想。“80年代老长沙米粉的口劲很足,现在再也没能吃到过。我们现在做好米粉,就是为了将基础打造好,未来我希望能开设自己的米粉店。”
在刘建桥看来,优质的长沙米粉很有讲究:1斤米做2-2.3斤米粉,含水量不能太高,磨浆要细腻均匀,米粉蒸煮要十成熟,切粉的厚度保持在1.8毫米。“好吃的米粉是煮出来的,不是泡出来的。”他表示,现在市面上的米粉店多是将米粉泡一下就捞起来,这样的米粉口劲不足,好米粉煮2分钟后不会出现烂、断现象,口感依旧软滑、Q弹。
“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就是想让大家重新吃到80年代的老长沙米粉!”为了这份梦想,刘建桥曾经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可以说是源于他记忆中那碗久违的米粉味道。“我心中的一碗好吃的米粉有三个条件,一份好码子、一把好米粉、一勺好汤底。”刘建桥说到,所以从米粉制造到冷链配送,再到如今遍布长沙各大农贸市场的冷链集中销售门店,从手工作坊到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刘建桥不过是在一步一步更靠近自己的梦想。
责编:达庆玙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