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20-05-15 09:46:06




沿辰溪县城出发,随意乘上一只木船顺江而下,约1小时后登岸,沿石板路上行数百米,于竹篱之外,便可望见青瓦重檐的一所四方大殿从低矮的围墙之中挺拔而出,这便是辰溪县人文景观中最具特色的江东寺了。它的对岸便是浦市镇,两者隔江相望。
文学大师沈从文经过沅江时曾在此流连半月,并在此初步完成了《泸溪·浦市·箱子岩》手稿,在他的眼中,这里“比北京碧云寺还好看”。而让沈从文印象最深的,便是院里的那座转轮,“半夜里转动它时,十里外还可听得清清楚楚。”
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千年古刹江东寺。

转经轮声音如龙鸣,凄厉而绵长,十分动人
江东寺于宋嘉定年(1209-1224)始建于泸溪县浦市镇浦峰村,原名浦峰寺。明代沅水肆虐,泛滥成灾,寺庙被大水毁于一旦。随后,佛教信徒在江东村择址恢复重建并改名江东寺。
文学大师沈从文经过沅江时曾在此流连半月,沈从文对江东寺曾有过深情的回忆与描写:“但廿日到的浦市,可是个大地方,数十年前极有名,在市镇对河的一个大庙,比北京碧云寺还好看。”在他的描述中,庙内古松树要五人连手方能抱住,老梅树有三丈高,开花时如一树绛雪,花落时藉地一寸厚。
沈从文当兵时曾在寺中住过二十多天,看过大雄宝殿粉墙上前人留下的诗文。而让他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座“大藏”了。
沈从文描述转轮藏云:“寺侧院竖立一座转轮藏,木头作的,高三四丈,上下用斗大铁轴相承。三五个人扶着有雕刻龙头的木把手用力转动它时,声音如龙鸣,凄厉而绵长,十分动人。据记载是仿龙声制作的,半夜里转动它时,十里外还可听得清清楚楚。本地传说天下共有三个半转轮藏,浦市占其一。”
关于转轮藏简单的理解就像巨形走马灯。传说佛教以5048个菩萨为一藏,唐时天下有3个半藏,浦峰寺就顶着那半个藏的盛名。据泸溪文物部门和老人们介绍,1967年10吨生铁铸成的转经轮被毁,上面有1688个人物雕像。
2018年,湘西老木匠宋秀崇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制作出了缩小版的转轮藏。据宋秀崇介绍,转轮藏共有七层,通高13.5米左右,悬空竖立在低于地面直径4.6米的生铁轴托上。最为复杂的就是转轮藏中间的藏芯轴。由于整座藏的重力均靠它来承受,要达到用两个手指轻轻一推,就会轻快平稳地转动起来的效果。




白天不开灯,寺庙也不会昏暗
江东寺的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和地藏殿。

△大雄宝殿左侧,网友进哥HFJ摄
大雄宝殿是两层木质仿宫殿式建筑,坐东朝西,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殿四周有廊,方形檐柱,八方石柱础,屋脊饰莲花座宝珠,翘角作鱼形大吻,檐坊下用倒挂楣子,次间为“万字”格扇,档间为木窗。
在其他的寺庙,佛殿内白天不开灯,往往让人感觉昏暗、阴森,透着一股霉腐味。江东寺的主殿却全无这种感觉。仔细观察除了殿堂本身高大巍峨,更重要的是和它繁复的建造工艺结构有关。特别是檐坊下堆垒的楣孔,不但装饰了外形,又起到了明瓦的作用。既能让阳光能够射到殿内,还能让空气流通,非常精妙。

为轮藏设立的专殿,俗称为“藏殿”。转轮藏殿梁架的结构用法也极为上乘。1933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隆兴寺考察转轮藏阁内的宋代转轮藏,曾高兴到发狂。他不顾危险与尘污,手扶梁架欣喜留影并称赞:“转轮藏殿梁架的结构,可以说是建筑中罕见的珍品,木构建筑之杰作。”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铭俊 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湖南日报、团结报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