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笔记丨2020春天,一份特别的“备忘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5-08 16:32:12

文丨周慢慢

春雨惊春清谷天

2020年2月4日~5月4日

【湖湘自然笔记】

立春到谷雨,一点一点地,春天越来越鲜明,越来越丰腴,越来越开阔。

从今年立春开始,新湘江公众号、新湖南客户端联合长沙市湖湘自然科普中心,发出了一份美好的邀请:请每一位热爱自然的人,共同记录身边每一季的节气物候,建设美好有序、生机勃勃的内心生活。

这份邀请像一粒种子,落入了春天的泥土,于是有了这样一份特别的“2020春天备忘录”。

立春(2月4日~2月18日)

发出一份春天的邀请函

梅花早几天还是一粒粒紧裹着的小苞。立春那天,暖风一吹,就噼噼啪啪地绽放于铁青的枝条上。茶花大朵大朵,不遗余力,仿佛有无法释放的热情。白玉兰光秃秃的枝头,有毛茸茸的白色火炬,即将奋力燃烧。野地里到处都是深绿浅绿,附地菜、繁缕、拉拉藤争相冒头,荠菜到了最好食用的时候,鲜嫩,清新,一如春天本身。

因为一场疫病,人们自觉地拘束在室内,而山林间已经处处都有春的信息。春天,从冬的怀抱里生发出来。不管人世如何动荡,大自然依旧安稳地进行着季节更替,风物有信,应候来归,给人以安稳有序的力量。

邀请大家共同记录节气物候的念头,就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落地。像一粒种子,落入了春天的泥土。

立春节气的物候记录者们,不约而同地传递着温暖与信心、美好与爱。

立春第一天,临澧县新安镇,风和日暖,一夜间田埂上满地是蚯蚓的粪便。菜园里,一朵披着春天露珠的粉色豌豆花在风中颤颤巍巍,叶轴末端柔嫩的卷须伸展开来,鲜嫩,且充满希望。“春天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物候观察者“花生米”记录下了这朵豌豆花。

爬岳麓山时,“芬芬”在半山腰发现一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云雾茶园,这里已经被长沙人遗忘,但茶没有忘记自己的开花时间。

2月12日,立春第九天,长沙市湘江西岸,“枫晰”家中那盆一直含苞不放的水仙终于盛开:“今年的水仙开得有点迟,等到绽放时,叶子都枯黄了,似乎是耗尽了所有力气,好在,终能迎来春日的美好。”

立春第十天,“西米”在华容县用结香柔软的枝条打了一个结:“结香枝条绕个圈打个结,就能好梦成真,噩梦化解。”

春天,总是让人心生希望。

雨水(2月19日-3月4日)

人事与春意一同复苏

小池塘里,早醒的蟾蜍已经产卵,田螺开始活动,蚯蚓偶尔会出现在菜地,菜粉蝶早早羽化。

山中的檫木与山苍子,明黄的花朵点亮了早春的山林。常绿的香樟和桂树,黄绿的新芽从苍绿的老叶中冒出来,簇簇向上,锐不可当。风数着它的叶子,老叶和新叶一起翻涌。

一切都染上湿润的绿,春天的能量从四面八方冒出来。

因为人类外出活动减少,居民小区里的鸟分外多了起来,麻雀、八哥、乌鸫、噪鹛、白头鹎、灰喜鹊、珠颈斑鸠……呼朋唤友,欢欣雀跃,完全做起了这个区域的主人。

春天已经站稳脚跟,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回归正规。人事的复苏,与春意一样,不可阻挡。春耕春种,复产复工,田间地头农事渐忙,街头巷尾烟火升腾。

物候记录者“辣椒”在长沙县出去寻花的路上,遇到了一只中华大蟾蜍,这是一只急需“增肥”的青蛙,早春的温暖唤醒了它,在冬眠了一个季节后,它已经变得瘦骨嶙峋:“要吃许多食物,才会变回原来的那个大胖子。”

2月24日,长沙县开慧镇,“铁树”在翻挖菜地时发现一条XXXL号蚯蚓,足有20厘米长,被翻出来后,它一点也不稀罕春风和暖阳,蠕动着身体又钻回了泥里。

临澧县新安镇,“花生米”家赶在下雨前整理了一垄地,种上蕹菜籽,铺上两层薄膜。“雨水”节气,乍暖还寒,铺膜播种能保持地温,有利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老人说:“雨水淋,清明晴,一年定有好收成。”

惊蛰(3月5日-3月19日)

是堂堂正正的春天了

天空明彻,雷声响亮,春天流光溢彩、大张旗鼓。惊蛰节气,毫无疑问是堂堂正正的春天了。

而疫情防控形势平稳,人们终于迎来可以安心出门的日子。安心出门的,还有各类小虫子。雨水浸泡的泥土松松软软,在雨水缝隙里挑荠菜,一不小心就连着泥巴带出受惊的小生物。

3月6日,雨后,空气湿润,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新村,物候记录者“绿茶”发现一只蜗牛悠闲地出来夜游了。在干巴巴的壳里躲了一个冬天后,它吸饱了水份,回满了“血条”,打扮得白白嫩嫩油光水滑。

因为疫情在乡下放养的小学生“一粟”,在望城区湘江东岸一处方形的水塘里,找到了一池塘的蝌蚪。他伸手触碰它们滑溜溜的身体,让它们停留在手心游动,心里激动不已。

长沙市天心区龙湾国际社区,“无尽夏”对着一株杨梅的红色圆锥形花序畅想:“等到夏初,是不是就是一颗颗杨梅了?”然而,那其实是不会结果的杨梅雄花序。

这时节花开的速度有多快?3月8日,株洲市石峰区中车电力机车附近,田文星出门时,看到一株二乔玉兰静立在雨中含苞待放,等办完事回来,雨停了,玉兰竟已半开。

春分(3月20日~4月3日)

立春的邀请有了美好的回应

空气湿润,饱满欲滴,草树纷披,花团锦簇。

春天的最深处,所有生机都在充分释放。而立春时发出的邀请,有了最美好的回应。

春分那天,怀化市中方县新建镇中学教师谢亭亭在朋友圈看见新湘江公众号推送的《湖湘自然笔记·我们的24节气物候记丨惊蛰》,决定给她的学生们布置一份有趣的作业:记录春天。

“路过的朋友们,有没有兴趣联合做一期孩子们的自然笔记?”谢亭亭在朋友圈问。

炎陵县平乐乡学校朱凌慧老师、会同县三中胡慧玲老师、中方县铜鼎学校徐梅老师等 ,纷纷“抄”了谢老师的作业……至3月25日晚,谢亭亭收到学生自然笔记186份。

桃花应该是此时最常见的花朵,出现在孩子们的自然笔记里的频率最高。低年级的小学生张邝嘉祥,用铅笔在田字格上歪歪扭扭地写:“我家门口有许多桃花,它们开得好美丽。”

中方县八家村,12岁的彭慧在雨中拍下了一束桃花,那是她3年前和爸爸一起种下的。雨水打在桃树上,天空响着雷声,她觉得这场景美妙极了。

而中学生金春云,在春分时节的一个黄昏,被一株从土墙内探出身子的娇艳碧桃击中:“时近黄昏,碧桃花的影子在老墙上越拉越长。似乎是那天风大,她那纤细弯曲的枝干,直接趴在了老墙上歇息。”

也有酸涩的故事,比如中方县泸阳镇梅文青同学的枇杷。春分时节,外婆家的枇杷树上已经有了青涩的小果,然而,这片带着梅同学美好回忆的“宝地”即将被人买走。“枇杷还未成熟,但我似乎已经尝到了滋味。很甜,那是美好的回忆;很酸,那是心中的不舍。”

清明(4月4日~4月18日)

季节小有所成

小区门口那株曾经繁花满枝风姿绰约的樱花树,如今长满新叶,满目青翠,一点脂粉气也不剩,一丝留恋也没有,那么兴冲冲地长着枝干和绿叶。

盛大的蔷薇科乔木花海逐渐退潮,梅、樱、桃、李已经结果。  好花结子,新笋成林,季节小有所成。

清明是一个雨水浸润的节气。这是一个特别的清明节,因为疫情,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公开课”,感恩与缅怀,生机与新生,清明深具悲欣交集的气质。

4月14日, 郴州市苏仙区王仙岭上,物候记录者谭鲜遇到了一株挂着累累果实的樱花树。一群白头鹎正在啄食樱桃,果实太多无需争抢。捡一颗红而软的尝尝,又酸又苦,难以下咽。“鸟儿们的口味和人太不一样了!”

枇杷树在春天早早挂上了绿色果实。与大部分水果不同,枇杷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时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气者”。“枇杷真是有耐心啊,孕育四季才为果。”记录人“花生米”是一位温柔有爱的二孩妈妈。

此时节的花朵里,特别多白花,像是被雨水冲刷过,又像是为了渲染清明的气氛。

暮春的白色花朵,大多都有浓烈的气味,比如木香、槐花这类香花,又比如石楠这类“臭花”,都是在嗅觉上让人无法忽视的。

“栀子”在开福区开福寺路上遇到了很久不见的槐花,暖风中飘荡着儿时记忆里的甜香。

不过,此时节气味最霸道的,还是柚子花,柚子花香简直是往人鼻腔里横冲直撞,瞬间嗅觉失灵,其他的一切气味均不复存在。

谷雨(4月19日~5月4日)

世界彻底醒了

一只蜻蜓开始羽化,一只螳螂脱壳长大,一只青蛙热烈求偶,一条赤练蛇彻底醒了……

阳光透亮,雨水充沛,春夏之交新生的生命,那么新鲜无暇。

4月已经到了蛙类的求偶季节,我们记录了饰纹姬蛙、斑腿泛树蛙、黑斑侧褶蛙等蛙们的动静。

“你脚边有一条蛇。”在池塘边蹲着观察青蛙时,“辣椒”收到同伴的提醒。那是一条赤链蛇,想必是出来找蛙吃的,感受到周边有人类的活动后,它迅速溜进了草丛里。

谷雨的一个夜晚,“流云”在水边目睹了一只大团扇春蜓的幼虫水虿的羽化。它用数小时的努力,挣脱自己的旧身体,抽出一个翠绿的新身体来,长出晶莹的颤巍巍的翅膀,这个过程像分娩,也像重生。

“芒种一候螳螂生”,但有的螳螂在谷雨时节就出来了。长沙县开慧镇一条小溪旁的草丛里,“西米”见到了一只指甲盖大小的螳螂,纤细的身体有点像卡通竹节虫,过段时间,它就该长大了。

5月4日,属于春天节气的最后一天。我们在楝树下设席饯春,空气温热,杜鹃声急,浅紫色的楝花簌簌飘落,二十四番花信风至此终章。

属于夏天的故事要开始了。

(本文图片由长沙市湖湘自然科普中心提供)

相关链接

期待春天的种子,能开出更多花,结出甜美的果实。在每个节气的15天里,可将您观赏到的物候用图片(照片或手绘)、视频与文字的形式,扫描以下二维码投稿。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