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湿衣,亦诗意

  阅读公社   2020-05-30 10:33:49

梅雨季又快来了。梅雨,也有人称之为“霉雨”,因其时空气湿度较大且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埤雅》上就说: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柱础皆汗,蒸郁成雨,谓之梅雨,沾衣败污。不过更多人还是愿意将其称为“梅雨”,不仅因此时恰逢江南梅子黄熟,更因“梅”之一字充满美感与诗意。也即因此,“梅雨”也成为了人们关于江南诗意想象中一个重要的意象。

既有诗意,自然有诗。“不待雨来先地湿,并无云处亦天低。”“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梅雨是细密而无处不在的,有点像少女敏感的情绪。《红楼梦》中宝钗戏谑黛玉,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这话拿来说梅雨似乎也无不妥。淫雨连绵,气蒸闷热,梅雨让情绪也跟着发潮,然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却也是“梅子黄时雨”独有的浪漫多情。对诗人来说,梅雨是忧愁的,也是唯美的,诗词中的梅雨季节,自有一番只可意会的绝美意境。

梅雨三诗

孙南邨

《千家诗》七言绝句部分有三首描写梅雨的诗,都是宋代诗人写的。有意思的是这三首诗分别写了梅雨时节“家家雨”“日日晴”“半晴阴”的天气,若连读联想,甚有趣味,不知《千家诗》的编选者是否有意顾及于此。

按书中排列,第一首是赵师秀的《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子黄熟之时,正是连阴雨季,在这段时间里多雨是正常现象。诗人与客人有约相会,被雨所阻,直至夜半仍不见客至,因而独自于灯下消闲敲棋等候;由于棋子震动而使得灯花早落,可见一人敲棋兴趣也浓。

第二首是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农谚说“梅雨天,十八变”,忽晴忽雨。然而,诗人遇到的却是连续天气晴好。此时泛舟于溪,步行于山,无处不是好风景,一路都是好心情,忽有几声黄鹂戏鸣,更是把诗人的兴致推向了极点。

后一首是戴复古的《初夏游张园》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梅雨时节“半晴阴”天气最宜出游,诗人兴会于张园,当游罢东园方欲开筵畅饮之时,忽然有人提及西园的那棵枇杷树的果实已熟,何不以时鲜佐酒更添情趣?果然宾主都因此喝得不亦乐乎,把那一树金黄的枇杷也摘个精光。

前两首诗无论是雨是晴,都写的明丽爽快,一片阳光,这是古今文人所公认的。后一首诗有人则认为写的格调不高,理由是竟然喝“醉”了,如此消极颓废,哪有值得称赞之处?不过就诗而论,倘若理解为因那树熟了的枇杷而移席于西园,这不就喝出热爱自然、无拘无束的豪爽情怀来了吗?哪里还有无聊滥饮之意?至于“醉”,我看也不一定是真的进入酩酊大醉,比如古今文人常说的“买醉”一词,倒有几分买乐忘忧的雅兴在。因此说,这三首梅雨时节的诗写得都好,各有妙趣,入选《千家诗》是够档次的。

梅雨之美,贵在梅子与雨相连,有梅雨而没有诗词妙句怎么样?当然不怎么样。还是《千家诗》中写梅花的诗说得好:“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梅子与雨恰如梅花与雪,都是诗词创作的催化剂,有了诗词名篇,才使得梅雨之情广泛传播,长驻人心。


梅雨诗意

关于梅雨时节的诗词还有许多,这里罗列一二与大家共赏。


梅 雨


唐·柳宗元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化尽,非为帝京尘。


千秋岁·咏夏景


宋·谢逸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

梅雨过,萍风起。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

修竹畔,疏帘里。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南歌子·湖景


宋·苏轼


古岸开青菰,新渠走碧流。

会看光满万家楼。

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

只将菱角与鸡头。

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水墨江南。江南梅雨,是一首千年写不完的诗,身处其中,你也许会为绵绵不绝的雨而烦心,但穿越时空,梅雨却为我们留下柔情如水的想象,得失如何呢?

最后,还是以一首最经典的梅雨词为今天的诗意徜徉收尾吧——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代·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责编:刘瀚潞

来源:阅读公社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