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站的往事与今事

  潇湘晨报   2020-05-24 08:53:01

1936 年 4 月,民国《旅行杂志》主编赵君豪从武汉出发,沿着粤汉铁路一路南行,考察铁路线。

彼时的粤汉铁路株韶段,尚未完全竣工。渌口大桥、洣水大桥、耒水大桥正在修建。不过,一切都充满希望,中国人期盼了 40 年的南北通道,终于将成为现实。在旅程结束后,赵君豪写下了《南游十记》,记录下那段旅程。84 年后,我们跟着他的足迹,重访粤汉铁路,那些让赵君豪兴奋自豪的粤汉往事浮现。 撰文 / 本报记者唐兵兵

[ 株洲渌口老火车站 ] 民房内的石碑刻着粤汉铁路建设者的艰辛



渌口老火车站内的石碑,凌鸿勋立,纪念一位修筑粤汉铁路的牺牲者。

在渌口镇,打听老火车站的位置,多半会被指向南江北路的火车站。这个火车站建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已经停运,足够老了,可是这里不是老火车站。株洲市文史研究员仇民主说,这里是渌口火车站,"1968 年,我就从这里坐火车回株洲的 "。

在一个摩的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老火车站所在,这是一条靠近京广线的街道,就以老火车站命名。一条马路与铁路并行,全然没了车站的样子,铁道与公路之间,人们见缝插针开辟了菜地,铁轨成了菜地的围栏。" 这里就是老火车站,渌口最老的火车站。" 周边闲坐的居民指着一栋红色房屋告诉我们。一层洋楼,红砖墙,门前贴着对联,大门紧锁。走近看,门牌上写的是老火车站 46 号。邻居说主人是个老师,去株洲看病,归期不定。邻居是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她并没有见过这里作为火车站的样子,从她记事起,老人就住在那里。她之所以坚信这里就是火车站,是因为房子里有一块碑," 碑上说这是火车站,是民国二十五年建的 "。我们寻而不遇,只能拜托在旁施工的一个工人,在老人回来之后,将碑文拍照。

我们回到长沙后,收到了那位工人拍的碑文照片,白色的碑镶嵌在红色的木框中,颇为庄严,碑文上书:" 黄严王工程司江陵于民国二十二年八月由陇海路工程局调来本路主办株渌段工程,此段工事停顿多年,复工伊始,多所擘划,勤能备著,乃以积劳于二十三年一月四日殁于工次,兹者渌口车站告成,爰立此石,用彰遗绩。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一日,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司凌鸿勋立。" 那段艰辛往事,以碑文的形式被铭记。

" 我读小学的时候,去株洲春游,就在老站坐车,1969 年,参加工作,就在新站了。"67 岁的张和平,是株洲车辆厂的退休职工,在他的记忆里,上个世纪 60 年代中期,老火车站被废弃,成了私人的住宅。

京广铁路出了渌口镇,分叉而行,沿着两座桥穿过渌水,再重新汇合在一起。两座跨江大桥并立而行,下游的是老桥,新桥修京广复线时建造。渌口大桥是粤汉铁路的五大桥梁之一,在渌水与湘江交汇处,1934 年开始修建。此处水患严重,几度停工,一直到 1936 年才完工。历经战争,几经损毁," 抗日战争时炸过一次,解放战争时又炸过一次,1950 年才修复,上个世纪 60 年代,都有军队在桥头把守。" 桥底钓鱼的老人指着桥头的废弃小屋说。老桥上一列火车疾驰而过,在新桥修建起来之后,老桥也没有被废弃。

[ 衡阳洣水大桥 ]

成了年轻人拍怀旧婚纱照的背景

到南岳去,如果搭乘火车在衡山站下车,难免会懊恼。衡山站在衡东县新塘镇,与南岳隔江相望,有着 20 多公里的路程。衡山站,1935 年通车。沿着粤汉铁路南下或北上的民国文人们,总喜欢在这里下车,通过公路去南岳朝圣。相比粤汉铁路上的其他小站,衡山站是幸运的,如今仍有不少列车停靠,只是少有登南岳的人愿意绕道于此了。

如今的衡山火车站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建筑,在一排民居中,并不醒目,墙体斑驳,电缆线像蜘蛛网一样围绕着火车站。候车室里,零星的候车人,坐在旧式椅子上。扶手锈迹斑斑,站外街道冷清,连拉人住宿的掮客也不见一个。旅馆老板习惯了冷清,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 衡山站 " 三个红色大字蒙了一层灰。

从衡山站沿湘江河堤往南七八公里,是洣水大桥,洣水与湘江在此交汇。无人机俯瞰,两条河流一浑一清,界限分明。铁路桥和高速大桥穿过洣水,一路南行。游客来此,多是来领略交通奇观,也有人来缅怀残存的粤汉铁路大桥。其实,欣赏此处风景的最佳时机是风平浪静的月夜,湘江、洣水水面恰好形成一定角度,仿佛一面很大的折叠镜。月影落映在 " 折叠镜 " 的两边,两河水面上,便同时出现月落江心的双月奇观,被称作衡东八景之一——雷溪双月。

粤汉铁路的洣河桥和京广线洣河特大桥仅 20 米之隔。属于粤汉铁路的洣河桥,只剩下一个长满杂草和构树的残迹桥台,桥台保留着凌鸿勋的题字,落款时间是 " 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 十几年前洣河桥还在的,我们那时候到对河走亲戚都走这座桥。" 距洣河桥不远的雷市村村民苏月明说,洣河桥桥面不宽,带孩子过桥时担心他们掉下去,每次过洣河桥,大人都会将两个孩子放箩筐里挑着过去。

洣河桥 " 服役 " 了 70 多年,京广线提速改造,建立新的洣河特大桥时,才真正退役。年轻人们,将粤汉遗迹当作婚纱照的背景,让残存的遗迹见证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大概是洣水大桥不会想到的。

[ 郴州白石渡隧道 ]

铁轨已被水泥路代替,很适合周末徒步



郴州白石渡镇。站在粤汉铁路燕塘桥,看桥下白沙河水流淌,不远处京广铁路时有列车经过。

白石渡,是粤汉铁路湖南段的最后一站,从这里进入广东乐昌市坪石。在粤汉铁路时代,曾是三省七县的货物集散地。

白石渡的粤汉铁路遗迹,是郴州的一条经典徒步线路。不少郴州人会选择一个周末,搭乘通勤车 8629 次到白石渡,然后沿着粤汉铁路的路基,徒步到坪石去。4 月 30 日,我们到达白石渡时,刚好赶上饭点。镇里小店 " 三大碗 ",竟然排起长队,不少食客坐在门前等待,这是其他铁路小镇难以见到的场景。火车停运之后的白石渡,依旧热闹,只是街上的房屋蒙上了一层灰色。

摩的师傅王章华,在热闹的菜市场旁等待客人。" 以前很热闹,白石渡的人都不到广东去打工,上个世纪 90 年代,在镇上车站搬货,一个月就能挣 1000 多块钱,去广东一个月才几百块。" 王章华在镇上跑摩的,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挣 200 多块钱。他在白石渡长大,小时候常沿着粤汉铁路到广东去打柴,热心的他成了我们的向导。

白石渡残存的一段老铁路就在一座桥下,没有完全荒废,偶尔有货运车经行。老火车站已经完全荒废,笼罩在一层黝黑的烟尘之中。通往坪石的老粤汉铁路路基,不再是碎石路,而是平整的水泥路,水泥路与京广线不时相遇。

坐在摩的上,一路丹霞碧水,很难让人联想 70 多年前,火车轰鸣着从这里经过的样子。" 这里原来是个大坡,火车上不去,要倒下来,冲刺才能上去…… " 于王章华而言,水泥路面之下的粤汉铁路,依旧清晰可见。

白石渡隧道,是出白石渡镇后的第一个隧道,也是网友的打卡地。隧道主拱中央 " 白石渡隧道 " 几个字清晰可见,旁边的几个小字却被凿,仔细辨认,是 " 凌鸿勋,民国二十五年 "。隧道幽深、清凉,听到京广线上火车轰鸣的声音,恍若隔世。" 我们到山上打柴,就沿着铁路线走,在隧道里,火车来了,就躲到这里。" 王章华指着隧道里的一个避让区说。

过白石渡隧道不远,是燕塘隧道。穿过燕塘隧道,粤汉铁路与新的京广线相遇,隔着白沙河相望,燕塘桥跨过白沙河。再往前是风吹口桥," 这里风大,所以叫风吹口 "。桥底的白沙河河水清澈,岩石裸露。

水泥马路是在省界隧道终止的,穿过省界隧道,过省界桥,就是广东地界了。广东方面并不打算修葺这条路,这条小路只到碓磑冲,对于他们并无太多实际意义。这段路变得颠簸、泥泞,也格外幽静。到了碓磑冲,碎石路与京广线相遇,碎石路到了尽头。王章华认为新老铁路在碓磑冲重新合并在一起,在此执勤的铁路工人李三江却笃定地告诉我们:" 新老铁路一直到广州都没有重合,新路是 1988 年修的衡广复线,在复线修通前,老路一直在使用,怎么可能合并呢?"

广东韶关碓磑冲。李三江已在铁路上工作了 26 年,他的父亲也是铁道职工。

李三江的家在白石渡,三代铁路人。他每天骑摩托车来这段线路巡视。这天,他和工友们来修理一段铁道,李三江负责在路口预报火车的距离,告知工友及时回避。" 听铁轨细微的声音,就知道火车还有多远。" 他告诉我们,表情有点得意,甚至不忘给我们普及当遇到铁路塌方,该如何预警的知识。突然李三江警觉起来,通过对讲机,告知施工工友们,火车将要到来,而我们,完全没有听到火车的声响。

我们爬上碓磑冲隧道的顶端,想要拍穿过隧道的场景。只是京广铁路的火车却迟迟不来,而旁边的粤汉铁路,荒草丛生,画眉鸟在路旁的荆棘里筑窝,产下一窝碧色、透亮的蛋。火车,再也不会来了。

撰文 / 潇湘晨报记者唐兵兵

责编:谭思敏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