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茶叶罐背后的安化茶史

  益阳日报   2020-05-28 13:23:44

汪勇

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常家庄园大德玉私藏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只看似貌不惊人的茶叶罐,但这只茶叶罐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茶叶之路一个重要的历史证物,也是安化珍品黑茶的一个历史见证。

这只茶叶罐,呈长方形,岁月的沧桑,让它显得有些斑驳陈旧。茶叶罐正面写着“本号自置湖南安化山,采办头春雨前嫩蕊,武夷茗茶,不惜工本拣选顶高上品,异香远近驰名,开设俄汉等省城各处码头、地方茶楼贸易,凡宦商赐顾者,须记请认招牌字号:大泉”。茶罐的背面是这段中文的俄文翻译。茶叶罐两侧,分别画着运输茶叶的驼队和一个清代官员模样的人,在茶山“甄选”茶叶的场景。




使用这只茶叶罐的茶商大德玉是山西的一家著名商号。清康熙年间,山西榆次车辋村常家八世常威在河北张家口开设常家第一个字号——常布铺,主要经营棉布、绸缎。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开通恰克图贸易后,经营范围扩展到茶叶、日用百货、食品加工等。乾隆初年,改称大德玉,由常威的三子常万达管理。在常万达的经营下,大德玉很快成为张家口地区颇具影响的大商号。主要业务为对俄国输出茶叶,在“茶叶之路”沿线及其辐射范围内开设几十个分号,涉及大半个中国,是“茶叶之路”上茶贸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商号之一。同治六年(1867年)后,直接深入俄罗斯境内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各主要城市及莫斯科等地进行茶叶贸易。

安化种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素以黑茶闻名,也是山西茶商采购贩运至西北重要的茶种。山西茶商赴安化办茶始于清初,“国初,茶日兴,贩夫贩妇,逐其利者日常八九。远商亦日至,曰引庄,曰曲沃庄,曰滚包庄,皆西北商人也”。茶商到湖南安化进山买茶一般先要在安化选择一茶行,通过茶行来购买。茶行有洋庄与口庄之分。洋庄收购茶叶卖给洋行运往欧洲,多往南运至广州;口庄收购茶叶销往张家口外的蒙古地区或俄罗斯,往北运赴恰克图。也有大量的山西茶商在安化当地设庄制茶,经加工精制之后运往汉口,经河南、山西转销西北各地或经张家口发至恰克图。大德玉是口庄的代表,在安化黄沙坪、乔口一带经营。

芽尖和白毛尖是安化黑茶中的珍品,系谷雨前后采制,芽叶细嫩,状如雀舌,半公斤一篓,作为高级馈赠礼品和顶级茶叶销售,到清末后,很少生产。

这只茶叶罐当时所盛的茶叶应该是大德玉在安化精制的芽尖、白毛尖等高端黑茶,在销售初期,由于俄国和外地客商对安化黑茶中的这类珍品不是很了解,加上武夷茶的制作工艺优秀,所以,大德玉在对外宣传时,介绍这茶是安化本地原料采用武夷茶制作工艺精制而成,于是就在介绍中加上了“武夷茗茶”一词,这种介绍体现了大德玉对安化茶叶的尊重,因为当时很多茶商将安化茶冒充武夷茶出售。

大德玉将安化的珍品黑茶销售到俄国等地,这是当年晋商以自由贸易的形式开拓国际市场,拥抱世界的见证,也是安化黑茶走向世界的开始。

责编:廖慧文

来源:益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