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850元一瓶的中国最贵光瓶酒”最近真的买不到了!

  经济晚报   2020-04-07 11:40:40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刚刚从疫情中走出来的消费者,正思量着停摆了两个多月的厂商一定会有一波猛烈的不计成本的降价大促销,没料才想了几天,就被一则消息直接砸蒙:

“稀缺品质、国宝守护”,“自3月28日19:00起,停止供应52度李渡高粱1955、50.8度李渡高粱1975。恢复供应时间另行通知。”

这是一波什么样的操作?李渡“中国最贵光瓶酒”竟然在这个时候不卖了!

因为谁都知道,停货本身在酒业而言已然见怪不怪,停货甚至在酒行业就像“套路”般存在,特别是高端酒层面颇为常见,而套路背后的“醉翁之意”通常指向上调价。也就是说,在这个大多数酒企因为错过了春节这个大旺季而急于降价清库存的时候,李渡竟有意逆市涨价。

早知道李渡不走寻常路,但也没想到会这么“任性而为”!但“特立独行”的背后,李渡肯定有其十足的底气。

那么,促销季节敢断供!李渡究竟有哪些底气?

底气一:价值溢出!是断供的勇气与底气

中国白酒风风雨雨70载,既有“汾老大”一枝独秀,也有五粮液名扬天下,如今茅台“风景这边独好”。如果说,飞天茅台是中国白酒的价值标杆,那么与之有着同等品质优势的李渡高粱1955、1975,就是价值保障,凭借最古老的元代窖池,拓宽了行业的深度。这么好的两瓶酒,为保证品质,一直以来都是限量生产限量销售,今天宣布断供,供不应求是其最大原因。

据悉,作为李渡酒业旗下战略大单品,52度李渡高粱1955和50.8度李渡高粱1975一直实行配额管理。自2016年上市初期318元/瓶还买一送一到如今850元却一瓶难求,李渡高粱1955因为其独具特色的风味及优秀的品质,深得重度消费者的厚爱,包括后面延伸出来的李渡高粱1975,之前都发生多次因配额不足多次停货。由此可见,李渡酒业战略大单品因配额“超支”停货已趋于常态,只是在疫情之下才被放大解读。“一句话,谁不想多卖货?配额不允许啊”,对于希望多进货的客户,这次,李渡掌门人汤司令也要说声“对不起”了。

一般来说,涨不涨价,由市场需求决定!但价值一直超过价格,产品供不应求,涨才是合理回归。

底气二:暴增400%,销售奇迹背后是好酒难酿易销

每个酒企对产品的价格定位和策略都是综合种种因素而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此次李渡的断供,看似“逆势而为”,实则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全国肆虐,市场消费特别是线下消费面临严峻考验,具备社交和聚饮属性的白酒产业遭遇重创。据深圳市酒类行业协会信息显示:截止3月10日,深圳复工酒类流通企业不足45%,预计到4月底酒类零售销售量不及去年同期的20%。深圳市场2万余家酒类产品经销商(零售商)面临库存积压、现金流锐减等困难,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另外,据多位酒业经销商表示他们企业流通渠道2月份销售为零,甚至也做好3月吃零的准备。业内专家分析,白酒年度销量将下降10%-15%。

但是,记者在李渡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信息,二月份,李渡云店销量同比增长400%。

这令人惊叹的巨大反差,展现了一个企业应对突发状况时的沉着冷静,同时也彰显了在“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还需窖池老”的浓品质年代,李渡拥有的“根基”非常厚实。

疫情爆发后,为应对疫情,共克时坚,李渡紧急开发和生产了1万瓶寓意“战疫必胜、万无一失”的“抗疫必胜”特别纪念酒,免费赠送给“醉美逆行者”——医护人员和全国各地的核心客户、合伙人、文化大咖以及核心“国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江西民俗文化馆大梅以及湖南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等大咖纷纷点赞。

公司通过“三级动员”,在员工、经销商、团购合伙人、以及近千名“国粉”中建立微信群,在特殊时期快速完成“思维模式转型”,开展“大讲师、读书会和电梯计划”等线上学习和互动交流。

与此同时,“云店不打烊”的线上销售渠道、“无接触配送”的应景配送,以及视频约酒送酒等等营销举措不断出台,而这一切“逆行”动作也收到了意想不到却情理之中的结果:数据显示,在今年2月疫情高峰期,李渡酒业云店销量却实现环比增长170%、同比增长400%的优异业绩。

暴增400%!你真的没看错。正是在这种增量下,李渡品牌稀缺性立即凸显,配额更加紧张,停货自然顺理成章。

因为李渡虽然是一个营销理念不断突破创新的企业,但是在酒的酿造上,却绝对的恪守古法,传承古道的匠心坚守,不可能因时势而突然增产。

李渡品质出色,得益“两古两长”的传统工艺。

“两古”,是指李渡产品在古窖池采用手工古法酿成。李渡古窖为延续使用的元、明、清青砖古窖池群,其产品生产,采用全手工古法酿造。

“两长”首先是指李渡产品发酵期长,其发酵期达60天以上,可以产糖、产酒、产香;其次是指储存期长,通过挥发杂质减少、酯化水解,使醇类、酸类和酯类之间逐渐达到平衡。

正因为传承古法,李渡品质出类拔萃。也正是因为坚守“两古” “两长”的传统,李渡一直产量不高。

所以在好酒难酿易销的形势下,李渡只能果断宣布:断供!

底气三:疫情过后,消费将迎来新的爆发式反弹

目前,因为疫情对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已经显现,但是对于酒行业来说,疫情发酵节点对节前白酒消费几无影响,主要影响是在春节后。但是在大家普遍销售不佳的疫情期间,李渡一枝独秀,完成了自身营销模式的蝶变,拥有了广泛的消费基础与强大的产品品质,涨价是必然趋势,这背后是强大的营销管理执行能力、充满自信的产品力和对疫后消费反弹的看好。

首先,已经明朗化的各省市75亿新基建项目,将拉开疫后经济刺激的预期。这就需要大量的商务、政务链接,为名酒消费开辟了新的场景;

其次,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物价虽然表面上保持了总体稳定,但实际上涨幅已明显高于平时。疫后,国家经济也需要适度“通帐”的情况下,CPI和物价上升,肯定是大概率事件。白酒作为消费品,涨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三,在高端茅台供不应求的态势下,消费者在突然增长的社交活动中,必然转向品牌力强的同品质次高端白酒,此时,“中国最贵光瓶酒”的优势就相对明显。

第四,各地为活跃市场、推动消费,纷纷发放消费券,这种有针对性的举措,必将实实在在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

所以说,李渡断供涨价的勇气,是自身的魅力、潜力和价值溢出,也是审时度世的判断结果。

当然,这次李渡令人瞩目的断供之举,究竟会给李渡销量和品牌带来怎样的影响,仍然有待市场的检验。你们说呢。

责编:周听听

来源:经济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