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表情丨叶梦宝刀不老

  新湖南客户端   2020-04-13 15:35:22

叶梦宝刀不老

文丨莫鹤群

夜读《百手联弹》,惊叹叶梦文尽其妙,宝刀不老。先生将其厚积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诗性、文心、情思,化作冲逸淡远、静穆空灵的文字,比她一纸风行的《遍地巫风》更妖魔化,让读者在这座铺满惊悚而又好奇的迷宫里,探窥百位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人格修养、文化内涵、生活情趣,艺术底蕴,领略其人文、史料、社科之浩瀚。

《百手联弹》上百篇文章,历经春华秋梦,人物性格千姿百态,叶梦却写得如此行云流水,如此灵气四溢,如此浪漫风流。这种纯净的力量,境界的创成,是古色斑斓的四书五经,是老庄“无所为而为”的逍遥游,是把自己所做学问当做羽毛珍惜的冰洁可掬,是眼界和豁达的胸怀和恰到好处的布构。故叶梦静中得之无我之境,于动之静时得有我之境。



这位益阳老乡,我距离她太过遥远,但我常为她骄傲,视为女神。噫!常自惭少壮不学,老大不成,读叶梦,转念困而知学,莫善乎从师,大善知识谈笑间,自有春风化雨之力。故临此寅卯清凉之境,忽有嵌字联会心之妙:

叶经冬雪,生于心者立于手,有《遍地巫风》,直抒胸臆;

梦听海涛,出于手者行于物,再《百手联弹》,焜耀四履。

丁酉九月十六,昼获叶梦先生签名赠书新著《百手联弹》,深夜捧读,掇语数句,是为记。

三江抱云楼主 莫鹤群

作者简介:莫鹤群,报人,书评家

记忆库跳出的影像 ——莫鹤群速写

文丨 叶梦

认识莫鹤群是因为林建春。

自从《百手联弹》在新湖南开专栏,随着99篇作品在新湖南客户端与读者频繁互动,建春成了核心跟帖转发者。他的每次跟帖转发也影响到他的一众朋友圈。《百手联弹》成书出版之后,建春自购十多本书,让我一一签名分寄给他的朋友们。其中有一位名叫莫鹤群。

自从加了莫鹤群微信,才知道他是益阳街上长大的,住得离我家不远,与我中学同学昌汉卿是发小。因为微信留言转发,昌汉卿也找到了童年的小伙伴莫鹤群!皆大欢喜!

我从微信中读到莫鹤群现在的照片,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个画面从六十年的记忆库中突然冒出来:一个大脑壳、大眼睛伢几一脸茫然站在清真饮食店门口,他斜对着汽车路小学,朝对面的红星南货店方向望着。他在那里看什么?等人?这个深埋在记忆深处的画面是怎样从我的脑壳里显影的?这个记忆应该在我9到10岁之间,莫鹤群应该是7到8岁左右。因为看到鹤群现在的照片,引起我记忆深处的这样一个画面,真是奇事!

我小心地求证,希望能看到鹤群小时候的照片,没有。问及鹤群,他说小时候经常在清真饮食店门口玩耍。果然。

然而,我既与童年的莫鹤群不认识,更无交集,也与现在的莫鹤群不曾谋面,这个画面来得真是太蹊跷了啊。

直到2019年6月9日,我与鹤群伉俪在益阳通程大酒店第一次晤面,才看到莫鹤群本人。童年的记忆画面呼之欲出。我确认我记忆的准确。

鹤群拿着几本他网购的《逆风飞翔》让我签字,他将送给他的亲戚朋友。

生于50年代的我们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进工厂,然后下岗,然后退休。

莫鹤群可能是我辈中比较幸运的,他历经了写新闻,做编辑,办报纸、刊物的酸甜苦辣,退休后则浸淫于艺术评论、书画诗词的情趣中。

其实,莫鹤群极有可能是一位人物画家。他小时候的画,曾经得过益阳市小学的人物画一等奖。有一次上语文课,同桌林建春发现了他画画的本领超强,竟然能躲在课桌的抽屉里将正在讲课的李蔼然老师的神态速写得入木三分,看得同桌惊掉了下巴。

鹤群很有绘画的天赋,可惜家里穷(那时差不多都是大家庭,大家都很穷),家里不能给他提供起码的绘画条件,买不起纸笔,他的爱好都被压抑着。

退休之后,他重拣画画写字的爱好。林建春说现在鹤群的画有点味。笔墨有童子功,或临或写,总是像模像样。人物花鸟,构图布局,心里有底。构图看似随手拈掇,实则煞费匠心,用色古雅中含筋骨,浓酽处显光泽,充满张力、强度与体量感,看得出鹤群画画没有任何负担,想写就写,想画就画,“迁想妙得”,显现了意味深长的性情与神态,不经意间就收获了佳作。见他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晒习作,我看都画得挺好,多次为他点赞。

莫鹤群与同辈人有不同之处,那就是他有爱好有追求。

见到莫鹤群,有亲切感觉,就像我们家的兄弟一样,他可能跟我的妹妹是同年的。对于这些出生于50年代的家乡朋友,我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也许因为这个,所以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关于莫鹤群童年的画面,虽然感到诧异这个画面是那么清晰还原了60年前的某个场景,画面是真实的。至于我的记忆为什么会保留这么久?而且环境场景记得那么清晰,哎呀,这真是一个谜啊,我自己都不懂。我不知道我的已经开始健忘的老年的记忆库里面还有多少类似莫鹤群这种图像画面,如果有,我希望这种画面时不时跳出来,然后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的硬盘里。

2020年1月12日于深圳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