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党史 2020-04-21 11:57:56
双峰是我的故乡
蔡畅自“五四”时期跟随哥哥蔡和森投身革命后,就从未回过家乡,但其故乡情谊很浓。我曾多次赴北京拜访过她,其中有两次还是代表家乡人民去为她拜寿。我第一次拜见蔡畅同志,是1978年8月24日。那是为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北京与湖南出版部门约我撰写《蔡和森的故事》、《蔡和森传》。当时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县委派我与宁丹阳同志到北京去拜访健在的老一辈革命家,收集蔡和森的革命史料。蔡畅是蔡和森的妹妹,当然是我们要重点拜访的一个。那时,她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住中南海云庆堂一院。我们抵京后,给她写了一封说明来意的信,请中南海西门警卫室转交。两天后,我们接到了秘书蔡阿松打来的电话,说“你们的信大姐收到了,欢迎你们来”,并约定翌日下午3时到中南海西门去,有人来接我们。
1987年5月14日罗绍志向蔡畅87岁祝寿时合影
8月的北京,秋高气爽。20日的下午,我们准时到达了中南海西门警卫室,迎面走来的是蔡畅同志身边的警卫秘书孔繁友。他把我们领过门卫,就进入了中南海。在波光潋滟的海畔,有一座红门小院叫庆云堂一院,这就是蔡畅同志的住处。院内满眼碧禄,四周还装点着一盆一盆花草。不大的院落收拾得如此幽静、雅致,使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主人的品格和性情。
我们一踏入南厅简朴的会客室里,就见到了家乡这位敬慕已久的革命老前辈。她身穿一件朴素的白衬衫,静坐在一张老式沙发上,等候着我们的到来。我们上前与她握手,并代表家乡人民向她问好。她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好一阵才放下,口里连声说:“家乡人民好!”接着,就满口永丰话同我们亲切地交谈起来。
根据蔡畅同志的回忆:她的家在原湘乡永丰镇季家巷。这里盛产永丰辣酱,蔡和森曾在蔡广祥辣酱店当过学徒3年,年幼的蔡畅则跟着母亲在季家巷摆摊子,贩卖永丰辣酱。辛亥革命爆发时,她母亲葛健豪受新思想的影响,带头剪辫子、放脚,使永丰这个沉寂的小集镇一下子充满了勃勃生机。后来,哥哥蔡和森进省城求学,她与母亲则入湘乡县第一女校。约一年后,又与母亲回到永丰镇,在观音阁创办湘乡第二女子职业学校。年少的蔡畅,既是女校的学员,又是女校的音乐、体操教员。她还一直记得:那年端午节,她带着女校的学员到永丰河边看划龙船,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蔡畅同志谈到永丰,对河畔的双峰书院印象很深。她说:这个书院是以面对两峰屏立的双峰山而得名,后改办成双峰高等小学,是哥哥蔡和森读过书的地方。她还给我们谈了一件新史实:新中国诞生时,原湘乡析县,在永丰增建一个县,开始上报是以“永丰”命名,后政务院审批时,发现江西有个永丰县,就不能再用同一个县名了,是她想到双峰书院与双峰山,提议以“双峰”为县名的。
我们从原来的一些史料中得知蔡和森与蔡畅都是在永丰出生的,在交谈中就有意问及她是在永丰哪个地方出生的?她肯定地回答,她兄妹都不是出生在这里。原来,蔡畅的外祖家在原湘乡荷叶,与曾国藩故居毗邻,又与曾国藩有亲戚关系。其外祖葛承霖是湘军名将,在与太平军作战中殉难。她父亲通过与曾家的关系,带着妻子去上海,在江南造船厂谋得了一个小官职,故蔡和森于1895年3月30日诞生在这里。几年后,蔡母与丈夫先后回到荷叶,在娘家附近的井字光甲堂住下来,所以蔡畅于1900年5月14日出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她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永丰与荷叶都是我的故乡,这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
我们告诉蔡畅同志:自双峰建县后,永丰成了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蔡和森同志原读过书的双峰高小与蔡母创办的湘乡“二女校”,已合建为双峰县第一中学。为了纪念蔡和森同志,县里拟将双峰一中改建为“和森中学”。蔡畅同志听了,婉言相劝说:“不要改名,我们党早就有个规矩,不以个人的名义命名。这是党的纪律呀!”几年后,我代县里写信报告蔡畅同志:“双峰县第一中学”的名称未改了,但要请她为一中题写校名;又首部《双峰县志》即将出版,想请她题个词。她很快地就给家乡寄来了这两幅题词。我们深为蔡畅同志的故乡情谊所感动。
拜访结束时,蔡畅在秘书的搀扶下送我们至会客室的门口,与我们亲切地握手言别,嘴里不停地说:“回去以后,向家乡人民问好啊!”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蔡畅的哥哥蔡麓仙、蔡和森与嫂嫂向警予相继为国牺牲。然而,反动派的暴行并没有吓倒这位外表纤弱文静的女子,相反,蔡畅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强起来。在国际国内革命运动中,她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正如美国进步作家尼姆·韦尔斯在所著的《续西行漫记》中写道:自从向警予牺牲后,“蔡畅就是中国最前导的女共产党员”、“最活跃的女革命家”,“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一个比她更优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丽的个性”。
是的,蔡畅的革命精神很坚强。她为了把全部精力投入革命事业中,不为生儿育女所拖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生下头一个女孩就做了绝育手术。可以说,她是我党第一个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当女儿李特特出生才8个月时,就托母亲将她带回国内。以后经常转寄钱回家,给母亲、姐姐及儿辈做生活费用。在长期的战争年代里,她将自己及姐姐、哥哥的子女都接出送去延安,再由党的组织转送苏联求学。1943年,她在延安得知母亲在家乡永丰病逝,便将噩耗告诉了毛泽东,毛主席写了“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豪”的挽联,以表悼念之情。
新中国建立后,蔡畅一直担任全国妇联主席,并以妇联首席代表资格,参加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当选为政协委员。她历任过中共第七届至十一届中央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期间,她既坚持原则,立党为公,又满怀故乡情谊,与家乡人民心连着心。
1956年初,曾在湘乡“二女校”与蔡畅同过学的陈彰吾,写信给全国妇联蔡畅主席,请求替他找个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蔡畅亲笔回信:“你这种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非常值得钦佩,我也希望你能找到适当的工作岗位,只是现在国家正在实行精简政策,一般机关,非必要人员概不增加。所以,你的工作问题很难解决。现在随函附上人民币40元,为你过春节零用。”陈虽未得到工作安排,但为蔡畅的同学情谊感动很深。
1957年9月,全国第三届妇代会在北京召开。身为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知道新化县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妈妈是本届全国妇代会代表。会议期间,她特邀女将军李贞,对来自家乡的这位妇女代表单独进行了接见,亲切交谈达两个小时之久。
1958年12月,湘乡二中举行50周年校庆。该校的前身为湘乡一女校,是蔡畅及其母亲的母校。学校给蔡畅同志发去一封函,她收到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既对母校的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也为自己因工作难以脱身,不能回故乡参加校庆深表歉意。
1973年8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蔡畅为湖南的党代表。在参加小组讨论时,她听出家乡代表李麟光的口音,感到非常亲切。她得知李是双峰千金公社党委书记时,便向他打听一位叫彭参纶的老中医。原来这位名老中医,曾给蔡畅同志的母亲和姐姐看过多年的病,“受其家医待遇,深得信任”。新中国建立初,她因工作过度劳累,身体长年患病。她想到自己的病情与母亲相似,便通过组织寻访到了家乡这位曾给她母亲治病的名医,遂于1952年1月邀他去北京治病,使蔡畅的病情很快好转,逐渐康复。临别时,蔡畅还将刻有“蔡畅赠”等字样的一个4寸见方的铜墨盒赠予彭参纶医师留念。其家乡人之情,可见一斑。
1980年8月,蔡畅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且多病,难以胜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便恳辞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长职务,并不再出席党的“十二大”。她的这一举动,深受全党的赞誉,党公开给她发了《致敬信》,高度评价了她的光辉一生,更加深了家乡人民对她的敬仰。蔡畅退下来以后,虽然因病长期住医院,但仍然心系家乡。她自己不能再回离别60多年的故乡了,多次让亲属回故乡。其女李特特还曾给县里引进70万元无息贷款,帮助家乡发展农业机械生产。
1987年5月14日,是蔡畅87岁生日。我与她的秘书取得联系,家乡人民想来北京看望蔡畅同志,并给她贺生。蔡秘书马上回答:“来吧,正好大姐也想念家乡人民。”她生日的这一天,我与县委老领导曹若梅等同志来到北京医院。当我们代表家乡人民向她恭恭敬敬地献上一幅大理石刻制的“寿”字屏时,她脸上露出了笑容,口里连声地说:“谢谢!谢谢家乡人民!”后来,我将这次赴京给蔡畅同志拜寿,撰写成《拜寿记》专稿,发表在1988年第1期《湖南画报》上。
1990年5月14日,是蔡畅的90大寿。我与县委书记赵世荣等,又一次代表家乡人民赴京给她拜寿。蔡畅的秘书告诉我们:“近些年来,由于多种疾病的折磨,大姐已经不能步履了。她视力也弱,但知道你们要来很高兴。”我们来到北京医院会客室刚坐下,她就由身边的工作人员用轮椅推着出来接见了。我们特别激动。从外表看去,她全身穿着白服,胸前配戴着一朵鲜红的寿花,银发整齐,脸色红润,依照显得很有神采。我们上前与她握过手后,将县里精制的一块刻有“拜家之光”的寿屏送到她面前,她用仅有的一线目光望了望,轻言细语地说:“谢谢你们!谢谢家乡人民!”
我们拜寿的时间不长,蔡阿松秘书对我们说:“全国妇联康克清同志刚走,你们就来了。下午还有中共中央的领导邓小平等同志要来看望大姐。”我们知道不能多打扰,要求与蔡畅同志合个影留念,她欣然答应。我们与她合拍了几张照片,就恋恋不舍地作了告别。
就在我们给蔡畅拜过90大寿不到半年时间后,她就于当年9月11日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我与县委老领导房鹤皋等人,最后一次代表家乡人民赴京参加蔡畅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同首都各界沉痛悼念这位情系故乡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为了怀念蔡畅同志,中共双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蔡和森纪念馆增建了“蔡畅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室名为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陈列室的300多幅展品,除我多次赴京从蔡畅同志及其亲属处收集来的以外,还有原蔡畅办公室根据蔡畅同志生前的遗愿转赠家乡的遗物。在陈列室里还复原了着她的中南海云庆堂一号办公室,故居光甲堂的模型及蔡畅诞生时睡过的一张旧式架子床。
蔡畅同志一生不忘家乡,家乡人民也永远深切地怀念着蔡畅同志。2000年5月,蔡畅诞辰100周年之际,双峰县委、县政府在蔡和森广场建立蔡和森、蔡畅、葛健豪、向警予、蔡麓仙群体铜像一尊。2013年5月,蔡和森、蔡畅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红色旅游圣地。
作者:罗绍志,(1935-2016),湖南双峰人,蔡和森研究的开创者,被学界称为蔡和森研究“第一人”,开启蔡和森研究之先河。是国内蔡和森研究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和积极组织者,为推动蔡和森研究深入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举办蔡和森历届纪念活动、推动成立蔡和森研究中心付出了巨大心血。
责编:廖慧文
来源:娄底党史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