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历史复习最需神情专注 方法科学实效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3-12 10:54:45

2020年的春天如期而至,但我们高三不仅没有像往年来那样提前开学,反而推迟开学,甚至现在还没开学。距高考不足三月,已是最后冲刺阶段。历史复习要如何进行?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特邀绥宁县第一中学历史教师陈代寿,共同解读高三历史复习的科学方法。

本期嘉宾:陈代寿,历史高级教师,现任绥宁一中历史教研组长,高三文综组长,高考优秀评卷员,任教高中毕业班21届。


一、端正心态,神情专注

冲刺阶段最需神情专注。正像很多体操射击教练说的那样,运动员比赛时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是专注度,必须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其实,高考复习何尝不是如此?越专注,记忆力越好,学习效果越佳。否则心怨人烦心不在焉神思恍惚,哪里还学得进,哪里还学得好?

二、方法科学实用

1、独特整合教材,按自己熟悉的方法整合教材,做到简单易操作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也要按自己的理解整合,切忌照搬别人的去死记硬背。

中国古代史可以分段把握,但也要列出几个重点内容的专题,如: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变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等;中国近代就可以按中国怎样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因过程影响认识),中国人又是怎样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阶级的方案与实践启示),中国现代主要就是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以及成就;世界史可分为西方文明的兴起发展和扩展,国际格局的变化,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通俗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历史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

但我们广大考生觉得核心素养很高大上,可望不可即。其实核心素养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具有。我们可以通俗理解,大胆利用。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要求考生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当然不是要我们死记年代和地点,但复习时就要充分利用时空观把握历史。我们可以用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推出那个时代,结合发生地点分析历史背景。这就是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简单说,就是史料有多种,更有真伪,要学会用史料也要学会辨别。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唯物史观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中起到统领作用。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3、充分利用高考真题,反复揣摩找规律

做高考真题不只是会做这些题,更要从中发现规律,等到走进高考考场,做到不慌不忙,成竹在胸。

第一、细细品味,把握高考语言习惯。高考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语言习惯也是有特色的,他们引用哪些材料引用哪些人的材料也有规律的,那些材料尤其是引用的外国文献的语言很多也是我们平时不熟悉的。这要求我们多看多做,细细品味,明了这些习惯,读懂材料,理解命题意图。

第二、熟悉高考答案,丰富知识仓库,谨防新题答案就在旧题中。

第三、熟悉高考试题,六月八也许会遇到“旧相识”

第四、洞悉高考陷阱,踏平高考试题高考题集中了命题专家的智慧和学术成果,套路深陷阱巧,考试过程实际上是和命题专家斗智斗勇、“识套”“解套”“破陷阱”的过程。如果我们不熟悉高考试题的规律就不能有效“识套”而轻易“上套”,容易掉进陷阱。解决方法是平常练习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识套”意识和“解套”策略,克服浅层思维,训练深层思维,多参悟近几年高考题。

爱因斯坦先生说过,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我相信,如果我们广大考生能专注高考,认真细心 ,讲求方法,讲求实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我们都将成为高考大师。



责编:曾玺凡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