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综合自深圳市儿童医院、南方都市报 2020-03-17 15:17:17
最近,千千万万的孩子有了一个超长待机、不断“充值”的寒假。孩子们玩得嗨,家长们可不能掉以轻心!最近,短短10天儿童意外坠楼事件至少已有12起,幼小的生命过早地凋谢在这个春天……
深圳南山两名女童,不幸从19楼家中坠下身亡。3月9日,深圳南山区,两名女童(一人9岁、一人5岁)从19楼坠下,经抢救无效死亡。据媒体报道,事发时,孩子们家中阳台的防盗网逃生窗没锁。她们可能是在玩耍时不小心掉下去的。令人叹息的是,当时她们家中是有大人的,如果能及时注意到孩子们面临的危险,也许惨剧就能避免了。
无独有偶,2天前(3月7日),在湖南宁乡市,一名4岁男孩不慎从16楼的家中坠楼,当场死亡。报道称,当时,小男孩正在家中玩耍,而窗户外面的防护窗没有上锁……看着过早凋零的孩子、抱头痛哭的孩子父亲,实在不胜唏嘘。

儿童意外坠楼事件
为何会频频发生?
毫不夸张地说,坠落伤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大“杀手”。
根据北京120此前的一项统计,坠落伤近乎占了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一半,达到46.43%。《苏州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也曾指出,大多数意外伤害都发生在家中,而且跌落伤是儿童最常见的伤害类型。
2~6岁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坠落伤,其中4~6岁的孩子最容易出事。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01
孩子们活泼好动,又没有危险意识
★ 2~3岁的孩子,完全没有危险意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 4~6岁的孩子刚好处于学龄前,比较好动,活动能力比较强,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弱。
02
家中门窗没有安全护栏
家中的屋顶、阳台、飘窗或楼梯缺少保护措施或护栏;儿童跌倒时的高度和地表类型等,这些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儿童意外伤害。
03
监护人看管不力,缺乏安全教育
不少意外的发生,都与家长的粗心大意有关。比如:父母都不在家,把孩子独自锁在家中;有些年轻家长爱刷手机、打游戏、追剧,任由孩子活动。
中国青年报社在2017年做了一个社会调查:其中95%的受访者都认为身边存在“马大哈”父母。60%~65%的人发现,年轻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自顾自玩手机,不关注孩子,这些年轻父母显然对风险评估不够。
04
部分绘本、动画片的错误引导
一些绘本故事和动画片中,常常有一些夸张的画面,在缺少明显提示和引导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模仿其中的人物做出危险行为。
怎样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01
做好安全防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增加窗户的保护措施,能使儿童窗口跌落死亡事件降低50%~90%。
防止儿童坠楼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飘窗、阳台等处安装安全系数高的防护栏。二楼以上必须装防盗网或安全网。阳台/窗台防护栏一定要做好:高度不够,孩子容易翻越;栏杆间距大,孩子容易穿越或者掉落。
有些家庭的防盗网上装有逃生窗,一定要注意锁好。阳台和窗台附近不要放置矮柜、凳子等可供攀爬的家具,阳台围栏应定期检查与维修,以免老旧松动。家中的桌角柜角,必要时,贴上防撞条。有条件的家庭,可采用木质地板。在沙发前和床沿边铺垫毛毯以防止孩童跌落受伤。
02
做好安全教育
要加强安全教育。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危险的、绝对不能做的。比如,教育孩子不能攀爬阳台,窗户等危险地带。
很多孩子对“不要”“别做”这样的口头警告,基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所以,针对危险性极高的行为,家长还可以用实验示范。比如拿一颗鸡蛋,从家中的高处扔到地上,告诉孩子:看,如果爬窗户、翻阳台,可能就会像鸡蛋这样粉身碎骨。(温馨提示:在家里实验,不要高空抛物)
03
永远不要心存侥幸
● 别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
最近快递、外卖都放在小区门口,有些家长下楼自取时,会把孩子单独留在家,容易造成短暂的“空白点”。但其实,媒体报道的很多儿童坠楼事件中,绝大多数坠亡的孩子都是独自被遗留在家。
不少家长会趁着孩子睡觉时出门,或是下去拿快递,以为只是10多分钟甚至几分钟的事儿,没啥危险。实际情况是,孩子醒来突然看不见家人,不免害怕慌张。打不开门就可能会爬窗户、爬阳台,造成悲剧发生。
● 带孩子时不要刷手机、打游戏
网上有一个小视频,一个美国妈妈因为光顾着看手机,孩子差点从栏杆坠落。
● 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范围
每一个孩子坠亡的新闻,都是血的教训。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一定要保证孩子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因为悲剧往往就发生在一瞬间。大人一时疏忽,付出的代价也许就是孩子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最好的挽救就是预防,不要让一时的疏忽,酿成一世的痛苦!
审稿专家:
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宋萍

责编:殷映月
来源:大众卫生报综合自深圳市儿童医院、南方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