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丨镜头下历史的温度—50年代的益阳(二)

  梵阿聆的私房菜微信公众号   2020-02-16 00:03:59

文丨张洋


据可考的中国摄影史,1842年7月第一架银版相机来到中国,随后出现了现存最早的一批有关中国的照片。而后的正值中国进入战乱时期,直至解放战争结束,在期间的百年,中国经历了最严重的内忧外患,不断的战乱让国家千疮百孔。与此同时,摄影技术在国际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湿版到干版、从玻璃片到胶片,从黑白到彩色,正是有赖于摄影的发展,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再到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包括经济生活、文化教育、宗教信仰、风土习俗都被影像真实的记录下来,内容广泛而尤显珍贵,对现存的影像资料保存和挖掘是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

利用影像书写历史,主要基于摄影的本质对历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摄影就是对被摄对象的直接记录,传递的是可信的真实,这就是笔者为何专注此领域的缘由。在前几期《老张问史》里,解读了故土益阳在晚清民国时期的部分影像资料,进而弥补了在这段历史时期益阳影像资料上的空白。1949年,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政治变革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随之历史记录中的国内摄影也跟着进入了一个时代,政治大环境的变革导致直接后果是影像摄影者的价值观。在建国后的50-70年代,可以说是全国江山一片红的时期,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国内摄影者的镜头中是最主要的体现,笔者这次将收藏的50-70年代的益阳老照片分成三期陆续发布出来,或许有心,就能从一个微观的地方影像记录中去感受大历史浪潮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


No.1

从1959年7月到1962年1月,安化柘溪水电站建成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图为1962年首台机组送电典礼。


No.2

60年代初。益阳15000余名军民驾驶民船开往大通湖进行农场开垦,开始了益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湖垦荒工程。


No. 3

1967年8月,安化县卫生局在举行大会。


No.4

益阳沙头镇的农业生产在五六十年代是全国农业示范基地,被誉为“国家的粮仓”,曾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南日报》等媒体上有广泛的报导,图为1965年益阳沙头镇长泊湖的农民第一次使用上机械化农业设备电犁。


益灰铁路上奔跑的蒸汽火车.


60年代益灰铁道上的灰山港车站外景.

No.5

1960年5月18日,益阳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全线开通,修筑时间仅用200余天,因参建的90%以上是青年,故将该路命名为“益灰共青铁路”。当时正在家乡调研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也兴致勃勃从新市渡走到道子坪车站,登上扎着彩球和飘带的小火车,到龙山港站出席了通车典礼。


No. 6

50-60年代沅江白沙洲大队的诗歌创作享誉全国,当地农民经常组织诗歌创作朗诵比赛,还曾被国务院授予“诗歌之乡”荣誉称号,1961年7月,诗歌农民创作组组长陈定国在田间赛诗会上朗诵自己的作品。


1961年11月25日解放军47军139师抵达妮姑湖(南湾湖),开垦部队前身是曾将陕北南泥湾建设成江南的359旅,这也是妮姑湖后改成南湾湖的因由。


因南湾湖条件艰苦,开垦军民搭建茅蓬居住.


开垦军民在南湾湖.


围湖造田,南湾湖生产基地.

No. 7

1967年的南湾湖原名妮姑湖,是大通湖中的一个孤洲,每年三秋水落,方圆6.6平方公里的妮姑湖露出水面,形成荒岛孤洲。《大通湖志》里记载,1961年大通湖农场恢复省管。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刘善福副军长等一行人持中共湖南省委介绍信与大通湖农场协商划地事宜,农场同意将妮姑湖(今南湾湖)划给部队围湖造田,成立南湾湖军垦农场,2000年后,益阳农场体制改革,南湾湖军垦农场与大通湖农场、大通湖渔场、北洲子农场、金盆农场、千山红农场一道,撤场建镇设区,成立大通湖区。南湾湖如今还是“湖南省军区农副业基地”。


No. 8

1968年,安化县革命委员会全体合影。


No.9

1960年11月,为实现“赶超英美”的目标,全国农村干部身先士卒,多快好省为国争光。安化梅城人民公社两位书记率领3000多名学生和社员在紫云山上开荒造林。


No.10

60年代初的蔚南女中(原周家祠堂)旧址。蔚南女中是爱国进步人士林柏森在长沙创办的私立学校,抗战时避战乱迁到益阳县邓石桥楠木塘的周家祠堂,名为女中,实际男女兼收,还办有小学,在当时培养了大批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文革期间,蔚南女中的主体建筑在“破四旧”运动中被全部拆毁。


No. 11

60年代的中共金家堤党支部旧址台子屋.


No.12

时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的曾三在1960年回益阳,与儿时的好友和想乡邻合影(前排右三为曾三)。


No.13

1964年10月,湖南省召开全省民兵代表会议,益阳民兵代表会前集体进行报告和讨论。


No.14

1969年,洞庭湖区和益阳县发生特大洪灾,省军区组织的部队在一线抗洪救灾。


No.15

1967年拍摄的资江南岸龟台山下的斗魁塔,塔顶因裂缝倾斜当面就拆除了两层,斗魁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二年,共七层24米,古建筑至今仍存,已列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No.16

60年代,益阳市一中的教师民兵在学校操场进行射击训练。


No.17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60年代,益阳市一中的知识青年们挑着行李去农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去到田间野地学习知识,支援农村的建设。


No.18

1961年,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于当年3月、12月两次来到益阳进行调研考察。为方便调查和交谈,县委在学门口的县招待所辟了两间客房作为胡耀邦的接待室,与干群促膝谈心。在这里,他还看望了在益阳县帮助工作的中央机关干部。胡耀邦多次深入沙头镇、衡龙桥、沧水铺、新桥河公社视察,听取了干群对公共食堂的意见,图为1961年3月14日,胡耀邦在益阳和常德地区的领导干部们合影。

查看老照片丨镜头下历史的温度—50年代的益阳(一)

查看老照片丨镜头下历史的温度—50年代的益阳(三)


责编:廖慧文

来源: 梵阿聆的私房菜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