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2020-02-03 11:41:3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讯 (赵娟)“袁成龙,马上赶回单位拿机子,去人民医院!”大年初一下午5点多,耒阳市融媒体中心值班室电话“喊”醒了伏案在桌、专注编辑《文明耒阳》微信的袁成龙。
“开饭了,乃崽来端菜……”厨房里也传来袁成龙母亲的“传唤”。
“好,我马上回。”袁成龙径直小跑到厨房,把菜放桌上后,简单交代单位有采访晚点回来吃饭,捡了两坨“新市圆子”匆忙离开了家。
面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这天下午,耒阳市融媒体中心全体采编人员纷纷取消休假,以媒体人的使命和担当奔赴“一线”,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袁成龙就是其中一员,并被指派到“危险系数较高”的市人民医院。

这名90后的小伙子年纪不大,但经历颇多:防汛抗洪、阻击冰灾、徒步扶贫……深入一线,镜头的记录下的图片已“溢”满了64G的U盘。这次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毅然决然的又站在了第一线,从大年三十值班编辑微信到现在,没有停歇。

“爸爸妈妈,我刚刚从人民医院采访完,放心,我很安全!今年春节有些不同寻常,原本应该在家里好好陪在你们身边,但时处全市积极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我必须早早地走上工作岗位……逆行防控一线,身为肩负宣传重任的新闻人,我义不容辞。我会做好防护措施,请放心,请理解,请支持,祝你们新年快乐,健康平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很忙,袁成龙在等待的时候,在家庭微信群聊中按下了“发送键”,并在第二天顺利采写了直击一线《防控一线 | 致敬!抗击疫情 耒阳医护人员坚守在一线》的新闻稿。
“袁成龙,在医院传染科采访,你怕不怕?”1月26日,因为赶稿子,和同事赵娟在办公室因赶稿子正吃外卖的袁成龙接受一次来自灵魂的拷问。
“说实话,当时也有点点害怕......”赵娟回忆当时袁成龙给出的答案:当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恐惧”在市民中蔓延,街道上行人稀少,多数人都戴着口罩,个个行色匆匆,没有一点春节的氛围,在这种气氛中,自己不免也有几分担心。但是,当他踏进医院门诊大厅那一刻,看着手里的镜头,他想起了自己是一名记者,就和眼前的这些最美逆行者一样——使命和信仰,让自己无所畏惧。
“人家小护士都不怕,我一个记者怕啥。”赵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特“逞强”的话。
“只有和一线医护人员面对面进行对话,我才能真正挖掘到最真实的新闻。”一次在接到紧急采访——到铁五局医院采访“隔离区”筹备情况。

每次采访完,袁成龙片刻没有休息就抓紧撰稿。“根本不用看采访笔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句句生动的语言,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当天晚上,一篇名为《防控一线 | 致敬!抗击疫情 耒阳医护人员坚守在一线》的文章在耒阳各大官媒平台,向全市人民展示耒阳医护人员在节日期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一线工作岗位,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该稿一经推出,迅速在全市引起反响,市民纷纷为医护人员点赞。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病毒可没有仁慈悲悯之心...”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袁成龙每天都是奔赴在疫情防控一线,哪里有新闻,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加班、熬夜.....为了“保护”家人,一个人搬了出去暂时进行“自我隔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战“疫”中。
" 面对疫情,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准备。‘逆行’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一辈子里,能亲眼见证和记录一段历史,是记者的‘幸运’,更是责任。"袁成龙说,我所经历的“危险”,不足哪些一线的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的万分之一,如果说他们谱写了壮丽的时代篇章,我不过是一个忠实的记录员。“我只想用镜头和笔尖记录下在这场战‘疫’中,这座城市的坚守和努力。”
责编:徐凯琦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