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螺”就是一个梦,农村成为青年创业大舞台

  三湘都市报   2020-01-06 21:38:4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6日讯(记者 刘镇东 黄京)扶助有志青年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创业!2019年,全省共青团联动金融机构,为贫困县青年放贷项目221个,总金额9107万元,直接资助项目301个,直接资助金额1677.3万元……今天下午,财信金控杯第六届“创青春”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暨“青春兴湘 何必远方”扶助有志青年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创业“青创云∙小湘”发布仪式在中南大学科技园举行。

一颗小小的螺,一个大大的梦

“你吃过最好吃、最干净、最卫生的嗦螺吗?”来自浏阳的王亮凭《阿螺哥哥三产融合》获得此次大赛农业农村组二等奖,现场,随着他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他的创业历程,而“螺”便是这创业路上的“主角”。

据王亮介绍,传统嗦螺的原料主要来自于湖区,螺体带有大量的寄生虫,清洗方式为手工清洗,小店加工,常温运输,导致大部分人不敢吃螺。而王亮的螺来自于稻田,用中央厨房加工,低温冷冻运输,这样的螺既干净又卫生,同时还能根据不同口味的人群生产出不同口味的嗦螺。并探索出三产融合,一产,稻螺共生,通过公司带动、贫困户参与进行精准扶贫,现公司已与当地21户贫困户签订产业扶贫协议;二产,农副产品加工,将田螺通过中央厨房加工成美味的嗦螺,将收割的稻谷加工成生态大米,并且注册了“嗍螺嗍螺”和“稻螺米”两个商标;三产,农旅结合,从产品的“点”到产业的“线”到园区的“面”,目前打造出了田螺小镇、田螺农园等一系列具有螺文化的设施。

王亮今年31岁,他告诉记者,他曾是一名大学老师,作为客家人的他从小吃螺长大,对螺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因种种原因决定返乡创业。2018年,王亮创立了阿螺哥哥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王亮便将田螺美食文化与客家文化相结合,打造以螺为主体的产业链,因每天和螺打交道,“阿螺哥哥”也从此成为他的另一个名字。“一颗小小的螺,一个大大的梦,”王亮的家在大围山脚下,是一个很贫穷也很偏僻的小山村,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干农活的时候,都会提一个小木桶,在干农活之余捡满一小桶的田螺,然后带回家养在大水缸里面,经过三五天,田螺吐尽泥沙,当有客人来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会做一份美味的嗦螺,而且因为小时候穷,没有肉吃,这份美味的嗦螺就是王亮家中唯一的荤菜。王亮说:“儿时的幸福记忆能成为现在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搭建返乡创业有志青年新平台

今年以来,团省委联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6家单位联合实施“青春兴湘 ·何必远方”——扶助有志青年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创业项目,推动返乡创业有志青年参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以脱贫攻坚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仪式现场,为服务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创业有志青年倾力打造的创业云平台——青创云•小湘正式上线。青创云•小湘平台兼具创业服务、资源配置、沟通交流功能。即可实现线上会员注册、青创联盟搭建、项目展示交流、导师结对帮扶、金融贷款申请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以“小湘”作为返乡创业有志青年的代称,其目的是帮助“小湘”们能在数字乡村云平台的技术赋能、资源赋能和品牌赋能下,共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并为这届大赛三组获奖选手和优秀组织单位获表彰,命名了一批“青春兴湘 何必远方”创业实训基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吴金明、曾福生、陈志强等“青春兴湘 何必远方”创业导师服务团首批导师颁发聘书。

“创青春+”6年服务3万名有志青年

“创青春”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自2014年起举办至今,累计吸引近5000余个项目、超过3万青年报名参赛,带动就业超过11万人,直接发放奖金1200余万元,已经成为宣传和服务我省青年创新创业者的重要平台和品牌项目。本次大赛紧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要求,在群团改革的新形势,新时代下,打造“创青春+”的赛事2.0新模式。通过与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办赛,广泛整合资源,形成全省支持青年创业的格局。参赛获奖项目可获得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在创业培训、培育孵化、金融扶持、导师辅导等方面同等政策扶持。

2020年,团省委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夯实工作基础,联合湖南财信金控集团,搭建“双创”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双创”金融产品,为“双创”企业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融资支持,继续深化与湖南邮政、湖南苏宁的消费扶贫计划,为湖湘有志青年返乡提供从技能提升到创业孵化的全程服务。

责编:袁欣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