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集团 2019-12-14 10:09:05
1
在大汉师创职业教育学校,经常能看见一个学生模样的“清洁工”。
他异常瘦小,身上永远套着大两码的衣服。有时,他提着撮箕和扫把,有时,干脆空着手,去捡一些同学们扔在地上的垃圾。
周围打闹欢笑的学生们,跟他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偶尔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不说话,只是抬起头来一笑,眼神亮晶晶的,带着友善和闪躲。
这名男孩叫向杰平,他并不是清洁工,而是大汉师创会计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供他读书的叔叔无力再承担他的生活费用,学校了解情况后,给他安排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负责学校后勤的卫生。
靠着这份兼职,向杰平才能吃饱饭。由于他从小营养不良,叔叔给的那几件衣服套在他身上有些大,但那是他为数不多几件过得去的衣服。
向杰平出生于怀化麻阳县旁的一个小山村,父亲过世得早,留下了他与精神有问题的母亲。母子两靠叔叔的救济生存,可叔叔也很穷,一家人有一顿没一顿,勉强度日。
为了多赚些钱供他读书,叔叔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回来,他从小学起,便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任。
向杰平从小在嘲笑与冷眼中长大,同村的小孩不愿意跟他玩,因为怕“疯病”会传染,同乡的大人们虽偶有帮衬,却也怕惹上麻烦,像避瘟神一样避着他们。
上学时,他把母亲反锁在家中,防止她乱跑,放完学,便立刻赶回家,洗衣、做饭、帮母亲清理秽物。妈妈的智力如同婴儿,甚至不会说话,只会咿咿呀呀,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无声的生活。
除了上学时回答老师问题,向杰平几乎不愿与人交流,生活的苦痛造就了他的早熟和坚韧,却也让他的精神世界一片贫瘠。
向杰平一直都知道,妈妈是爱他的,用她特有的方式。他笑的时候,妈妈会跟着“呵呵呵”的笑,他哭的时候,妈妈也会伤心难过,他被同村小孩欺负时,妈妈会把他护在怀里,发出“嗬嗬”的怒吼。
但是,作为一个妈妈,她不会摸着他的头叫他的乳名,也不会做好饭菜在家等她回来,更不会为他换上合身的衣服。
妈妈与他,相爱却疏离,亲密又遥远,像熟悉的陌生人。
向杰平一直有一个隐秘的愿望,他想要一个真正的妈妈。
没想到,这个愿望在他进入大汉师创职业教育学校后实现了。
“红妈妈”们通过学校找到了这个令人心疼的孩子。
她们不仅资助了向杰平的学费和生活费,还为他换上了合身的新衣服,带着他参加联谊活动。
通过“红妈妈”们的帮助,向杰平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越来越自信开朗,还通过各种活动,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2
其实,向杰平这样的孩子,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他们的生命中缺少了“妈妈”这个角色,没有人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与他们依靠与慰藉。
他们只能在人生夜路上踽踽独行,迎着黑暗摸索前进。
很多人就此迷失,跌入万丈深渊。 姜志福原本以为,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
他父母双亡,只能寄居在伯伯家,虽然伯伯待他很好,咬着牙供他读书,但姜志福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另类”,所以才会被父母“遗弃”在这个世界上。 从上小学起,这个沉默的男孩永远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课间同学们嬉戏打闹时,他却在座位上看书。
他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同学们都很佩服他,但他却永远如一座冰山,与所有人保持着距离。 其实,姜志福很想去亲近人,却又始终认为,所有人最终都会离他而去,索性砌起一道墙,将自己与他人隔绝开来。 速阿姨的出现,为姜志福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曙光。 初中时,他在一次活动上认识了“红妈妈”创始人之一的速卫玲阿姨,她表示愿意承担他所有的学习与生活开支。
姜志福与速阿姨,并不是简单的贫困学生与资助人的关系,每到周末,速阿姨都会邀请姜志福到自己家住上一两天,为他洗衣做饭,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起初,姜志福带着抗拒,甚至想逃离,他喜欢这种家庭的温暖,可又害怕有一天失去时会更加痛苦。
坚冰在持之以恒的温暖中被融化,姜志福接纳了她,也接纳了自己。他不再抗拒与外界的接触,笑容一天天的多了起来。
终于,有一天,他说出了一句埋在心底很久的话:“速阿姨,你永远是我的妈妈。”
月初是姜志福最期盼的一天,因为每个月的这一天,速阿姨都会带着一大堆吃的来学校看望他,还会带他去买衣服、购置生活用品。
有时,速阿姨还会以家长的身份请姜志福的同学与班主任吃饭,了解他在学习的生活学习情况。
姜志福回忆道,看着和蔼的速阿姨,他当时好想站起来告诉全世界,自己有妈妈了,却又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堵在嗓子眼。 速阿姨一直资助姜志福至大学毕业,他们的缘分绵延十余年,直到今天。
大学毕业后,姜志福去了深圳。 2016年5月份,他以报恩的心态回到了大汉,从设备维护干起,一步步做到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如今,他已经娶妻生子,有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
▲姜志福的全家福
每当回想起这些往事,姜志福都会热泪盈眶。 他说,速阿姨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而是家的温暖与榜样的力量,她给了自己无私的爱,也教会了他如何去爱别人。自己会带着她的爱,将之一直延续下去。
3
很多读者可能会问,“红妈妈”是什么?她们为什么要帮助这些学生们?
“红妈妈”是大汉集团党委联合工委、妇联发起的公益组织,由富有爱心的“红妈妈”以及志愿者组成,其成立的“红妈妈基金”是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下设的独立子基金。
从成立至今,已经有263名学生通过"红妈妈"找到了温暖。 她们走进校园,100多名红妈妈志愿者和贫困学生们一起包饺子,庆中秋。
一些学生在活动现场,笑着笑着就流出了眼泪。
他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父母却外出打工,无法相见。
一位学生在给“红妈妈”的信中写道,谢谢各位“妈妈”们,她在饺子里吃出了家的味道。
很多贫困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正值青春期的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害怕而迷茫,甚至很多人因此走向了歧途。
为此,“红妈妈”特意邀请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举办青少年健康讲座,为学生们普及心理与生理健康知识。
“红妈妈”刘莎为贫困学生们募捐了上千本图书,书间的扉页上写满了各界人士对他们的勉励与祝福。“红妈妈”通过线下的“红衣柜”,将各界爱心人士的衣服收集起来,衣服上贴着捐赠者对学生们的寄语,鼓励他们战胜困难。目前,已经有600多名贫困学生通过“红衣柜”认领了自己的衣服。
2019年5月11日,一对龙凤胎早产,体重仅有两斤,随时可能夭折。他们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看看自己的妈妈,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孩子父母的家庭经济状况,根本无法支撑重症病房高额的治疗费用。
“红妈妈”们在危机时刻,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红妈妈”刘霞与杨艳为双胞胎们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并积极奔走为他们募集捐款。
最终,在全体大汉人和“红妈妈”们的爱心汇聚下,共募集计捐款219682元,终于将这一对双胞胎从死亡线边缘拉了回来。
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
其中有向杰平这样,经济困难,缺乏关爱的贫困儿童,也有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迷茫自闭的青春期少年少女,还有一些遭受病痛折磨却无力救治的困难家庭。
他们很多人说,见到“红妈妈”们,就像见到了自己的妈妈。 “红妈妈”朱月琴说,很多人认为,做公益,就是捐钱,但钱只能救急,爱和志向,才是真正能帮助他们的东西。“红妈妈”的宗旨就是“让红妈妈托起孩子们的红色梦想”。
▲红妈妈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爱国主义”
“红妈妈”易红梅是一位白领,她加入“红妈妈”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奔走于贫困学生之间,但她乐在其中。
她说,爱是流淌的,传递出去,就变成了两份,做公益不仅利他,也是利己。“红妈妈”以“扶志富心”帮助贫困学生,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自己加入“红妈妈”以来,孩子们青春的气息深深感染了她,让她充满了活力。
如今,“红妈妈”的名气越来越大。
湖南省妇联副主席卢妹香率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调研了“红妈妈”总部,盛赞“红妈妈”们是爱的传递者。
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张云泉在来大汉讲党课的间隙,看望了受“红妈妈”帮助的学生们,并赠书鼓励他们“逆境中成长,苦难即辉煌”。
著名艺术家李金斗和大兵老师表示,要向“红妈妈”基金献爱心。
妈妈的爱是基因里自带着的一种爱,是每一位妈妈与生俱来的本能,唯一能形容它的词,只有伟大。
现在,“红妈妈”们正广泛对接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寻找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伟大的爱,洒向更多的地方。
目前,“红妈妈”正在招收女性志愿者,想加入的朋友,可以在“大汉集团”微信公众号回复“红妈妈”了解详情。
责编:陈丽丹
来源:大汉集团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