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文化”让人流连“竹乡”

丁鹏志   三湘都市报   2019-12-06 11:03:0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丁鹏志

说起桃江,有两张名片广为人知:一个是“美人窝”,一个是“中国楠竹之乡”。

上世纪30年代,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唱遍东南亚,使桃花江蜚声海内外。近年来,桃江县紧紧抓住“桃花江是美人窝”这一无形资产,围绕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产业资源等开发美人文化旅游产品、培育“美丽产业”,让广大游客品美食、享美事、赏美景。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在远古时期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竹子,今天在桃江人民的手里大放异彩。2018年,桃江竹业总产值达到了83.49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2.61%,竹业产值居湖南省第一位。

规划

重点建设“一城三线四区”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桃江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委托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精心编制了系列旅游规划,并以旅游总体规划为蓝本,进行科学有序、持续稳定的开发建设,走活全域旅游“一盘棋”。近两年,全域旅游发展确定了“世界知名的美丽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把享誉中外的“桃花江是美人窝”这张名片拓展延伸,重点建设“一城三线四区”的空间布局。“一城”即桃花江镇(含两型区)。“三线”即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与桃花江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线、资江山水风光带、獭溪河生态观光农业走廊。“四区”即石牛江牛田生态观光农业片区、松木塘户外健身休闲康养度假片区、羞女湖生态旅游片区、马武民俗和茶旅文化风情片区。

桃江县还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从资金投入、重点景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开发、星级酒店建设、旅游品牌营销、扶持配套政策8个方面进行扶持。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动产业融合;以竹产业和修山面、黑茶等特色食品产业为依托,打造湖南千亿竹产业核心基地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今天的“美人窝”,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只是山美水美人美,还有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新画卷。

活动

主打“美人”牌,培养“美女经济”

2016年11月,桃江县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桃江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的部署,积极探索美人文化与全域旅游、生态资源、特色产业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县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那一抹“美人文化”使人流连忘返。

为加大对旅游的营销,桃江县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创办了《桃江全域旅游》微信公众号,制作了重点景区及道路沿线全域旅游墙体宣传标语,编印了《全域旅游政策法规汇编》,摄制了《我在美人窝等你》电视形象宣传片。

以承办第十届中国竹文化节、2017中国(桃江)山地户外健身休闲大会、桃江全域旅游推介“六个一”系列文化活动暨2017新丝路湖南模特大赛、 2017“益阳市十二茗媛选拔赛”等大型活动为契机,成功推介桃江竹文化、休闲运动文化、美人文化等特色文旅名片。通过这些节会活动,桃江县加强了与媒体之间的宣传推介力度,营造了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着桃江县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今天的桃江,正全力打造“美女文化”,加大对美女的培养,创办了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专门培养桃花江美女。每年,从桃江走出去的美女成千上万,步入各行各业,尽显风流。在中央首长专列、中南海国宾馆、全国各地旅游服务业中,都有桃花江美女的身影。

资源

以“美”为媒,做活竹文化旅游

桃江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3%,负氧离子每立方米高达200多万个,年平均气温16.8℃,有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和羞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有楚南名胜浮邱山、湘中第一瀑布罗溪瀑布、碧波万顷大竹海、东方维纳斯羞女山、天然盆景桃花湖等山水景点20多处,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这里,地方特色文化精彩纷呈:“全竹宴”、“五道茶”的待客之道彰显着桃江人的热情好客;清真回民武术传承着桃江人的坚强勇敢;“马迹塘故事”、“胡呐喊”、“三棒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着桃江文化的底蕴;舞凤山石砚、竹雕、木雕、剪纸等传统产品展现着桃江文化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

桃江县充分挖掘“楠竹之乡”“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两大品牌内涵,初步形成了以桃花江竹海、黄金塘楠竹丰产基地、桃花湖为核心,辐射浮邱山、罗溪瀑布等景区的竹生态文化旅游圈,成功申报执行承办第十届中国竹文化节;推进竹林旅游康养、笋竹采挖农耕体验等竹主题项目建设,打造了“安宁竹谷”、碧螺水库等竹林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此外,桃江县还以竹海景区为核心,在竹海之麓正在建设的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已投资了3亿多元,今年年底前三个旅游项目将投入运营。大力推动农家乐旅游,带动发展星级竹乡农家乐58家,研发“竹笋宴”菜品25个。以竹为特色的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竹文化观光基地、竹篮等竹工艺品、竹凉席等竹生活用品、桃江竹笋宴美食等受到游客青睐,形成了来桃江赏竹、购竹、吃竹(笋)的旅游产业链。

近年来,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桃江县委、县政府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整合资源,积极申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手,为电商发展助力。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促进更多贫困群众创业就业。今年1至8月,桃江县电子商务交易额38.88亿元,电子商务实现销售额14.57亿元,同比增长54.77%、57.48%。

发展

打造“旅游+”,提质旅游产业

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不仅“美女经济”“竹产业链”发展得热火朝天,桃江县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旅游+”的发展致富道路,“旅游+精准扶贫”“旅游+美食产品”“旅游+美丽产业”“旅游+创新创业”等四面开花。特别是“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科学发展和把控,为推动桃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生命线。桃江进一步积极探索“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美丽乡村”城乡建设新模式,努力实现旅游设施完善与城镇建设提质统筹推进。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不断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并着力提升居民素质,让全桃江的人民参与其中、广泛受益,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积极引导居民通过就业、销售农特产品、开办农家乐、发展民宿客栈等多种形式获取旅游收入,从而激励居民更自觉地维护旅游环境,更主动地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真正做到人人都是旅游形象。

此外,桃江县还以“旅游+文化”为重点,加强民间传统工艺保护,丰富特色竹工艺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小郁竹艺”等民间传统工艺初具影响;依托竹文化特色积极打造沿线竹乡特色小镇,大力推进竹林景观影视拍摄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以“美人与竹”“桃江竹笋”为主题的摄影、书画比赛和媒体采风等活动。

“美山”“美水”“美人窝”,运动休闲“嗨”起来,桃江全域旅游蓄势待发。在不久的将来,泛舟松木塘桃花湖上,看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汗淋漓登顶浮邱山,嫩云零落树参差,忽见千峰豁所思;涉水高桥罗溪瀑布,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到獭溪来一场“铁人三项”,发现“美人窝”里运动的乐趣;至三堂街看虎形双桂,这棵明代江西巡抚郭都贤所种的桂花树,五百年来常绿不衰……这都会成为都市人来桃江旅游度假的新常态。

责编:陈香云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