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显璇 三湘都市报 2019-12-22 07:40:59
大凡新业态、新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作为“互联网+出行”行业也不能“免俗”。2018年,因两起安全事件,整个“互联网+出行”行业由此引发安全大整改。
客观来说,想要完全避免车内发生冲突等意外情况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但安全出行是广大用户的底线,也是出行行业的生命线,守护司乘人员的安全,平台必须付出100%的努力。
让人欣慰的是,一年多来,各大出行平台的安全整改已卓有成效。当然,未来如何完善,行业仍在摸索前进,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用户出行安全意识的觉醒,安全能力今后将成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
■记者 潘显璇
现状
国内外平台均面临“安全大考”
作为全国知名的互联网出行平台,滴滴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而信息的透明,是取得用户信任的第一步。
2019年6月25日,滴滴在APP内上线试运行“安全发布”,公布第一期《安全透明度报告》。在这之前,出行行业发生过多少刑事和治安案件各大平台都是讳莫如深,但这一次,滴滴开始主动对外公开刑事案例的数量。
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滴滴网约车和网约出租车共收到司乘双方车内纠纷冲突投诉8万余次,约占平台订单的0.0042%。经核实,发现虚假投诉占比超35%,最终警方受理违法犯罪案件121起(刑事立案10起,治安案件受理111起),平均每百万单违法犯罪案件约为0.063起。
12月5日,滴滴对外发布了2019年1-3季度《醉酒乘客安全透明度报告》。2019年1-3季度,滴滴收到醉酒乘车引发的投诉37607件,相当于客服每10分钟受理1起。其中,乘客醉酒引发的冲突投诉4479件,占冲突投诉总量的49.1%。醉酒引发的性骚扰投诉为1170件,占安全类投诉总量的0.14%。
网约车在国外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车内冲突、交通事故、涉性投诉等情况的发生。在滴滴多维度公布各类安全数据近半之后,美国出行公司Uber公布了其安全方面全美的数据情况,其2017和2018全美国共有23亿订单量,每1.22亿次行程中有约1次发生致命人身攻击,出现了5981例性骚扰投诉。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也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2017年和2018年,与Uber相关的97起致命车祸共造成107人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面对平台上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和滴滴出行CEO程维的发言内容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这不是Uber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一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All in 安全。”
变革
以开放心态面对媒体和公众
2018年9月以来,包括滴滴在内的多个出行平台,都开始进行安全大整改。这一年多来,很多人都发现,滴滴变了:变得越来越“大胆”,开始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公众,聆听各种意见和建议;同时,变得越来越“小心”,在产品设计上反复打磨。
2019年4月中旬,滴滴顺风车官微“破冰”,发布了一封来自顺风车总经理张瑞的公开信,其中介绍了他们一系列的整改。后续,顺风车团队收集到了来自车主、乘客和网友的197031多条留言,之后,顺风车团队通过滴滴有问必答对10类提及最多的意见建议进行实名解答。除了线上征求意见之外,滴滴顺风车团队在北京、广州召开线下的用户恳谈会,跟车主与乘客进行面对面沟通。从公众中获得的意见和建议,被用于指导和帮助滴滴改进产品设计。
7月份,以往极少主动面对媒体的滴滴接连举办了两场媒体开放日活动,其中在第二场媒体开放日活动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和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携滴滴高管们集体亮相,回应上百位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各式问题。
9月4日,由打车引起的吐槽节目《七嘴八舌吐滴滴》在腾讯视频首播,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和滴滴员工、滴滴司机一起在这个节目中直面各种关于打车的问题。柳青在现场自嘲“每一次打车都是一次迷你版的吐槽大会”。这种看似大胆的形式也被很多网友接受,认为“用吐槽这种轻松的形式,没有回避反而开诚布公直面问题,改进也是一步步走,这样的沟通方式比较能接受”。
数据
130分钟响应所有事件
在2018年的两起安全事件中,滴滴客服响应速度滞后也在当时受到了质疑。
从整改的情况来看,滴滴客服的权限和工作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如今,滴滴一线的客服接收到信息后,需要判断接收到的投诉是服务类的还是安全类的,如果和安全相关,优先级会提升,问题会被快速提升到安全响应中心,中心对事件快速做出判断和分级,进而进入不同的解决方案。
此外,当时呼声很高的一个功能——“加强与警方的联系”,目前也已经得以实现。在国内出行平台中,滴滴率先专设了安全客服和配合警方调证组。滴滴发布的报告称,滴滴客服团队已扩大至9000人,并建立配合警方侦查绿色通道,400安全专线团队24小时值班待命。
数据显示,今年1-5月,流转至滴滴线上安全响应中心的安全风险事件,95%在30分钟内响应,4.5%在30-60分钟内响应,所有事件均能在130分钟内响应。未来,滴滴客服团队还将持续提升车内取证能力,加强甄别投诉真伪的能力。
反响
用户对网约车安全信心回暖
2019年11月7日,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发布《中国网约车安全发展研究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份较为全面研究网约车安全的行业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每3个打车人中,至少有1人使用网约车,部分网约车企业比传统出租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交通事故亿公里死亡率比巡游出租车低26%。
12月10日,数据调研机构极光发布的《网约车出行安全用户信心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乘客和司机都认为过去一年网约车出行安全好转,并对未来网约车出行安全的进一步提升抱有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对比各出行平台的安全性用户评价,用户对滴滴出行的满意程度处于较高水平,超七成用户认可过去一年滴滴安全性变好,比例排名第一,其次是首汽和曹操。由此可见,网约车平台在出行安全保障方面的努力正被用户所感知。
链接
安全出行
需各方通力合作
在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朱国玮看来,安全出行涉及方方面面,离不开各方力量的通力合作,如果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觉,带给社会的贡献以及公益效应是难以持久的。进一步提升网约车安全,既要持续从智能化技术层面思考解决方案,更得从行业空白和行业痛点入手,依靠平台、乘客、司机及主管部门共同建设、遵守安全机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对一些新兴行业和市场来说,企业的发展会促进监管部门升级迭代其管理思路和方法,同时监管部门也应主动转变模式,从此前单纯的监督行为变为监督和引导结合,为行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引导行业健康、良性地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安全已经成为未来互联网出行平台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